京畿道(加平郡) , 議政府

有明山自然休養林位於京畿道加平,內有樹林、溪谷和木屋,為首爾近郊的休憩處,更是首屈一指的自然休養林。涵蓋了自古旅客絡繹不絕的有明山登山路線,設立了休養林後,又增加了木屋、玻璃溫室、雪橇場、野生花園地、露營區等各種設施。休養林內由有明山最大的溪谷<有明溪谷>橫貫其中,可在溪谷和周邊的小溪戲水遊戲。住宿設施有森林之家、山林休養館、聯立棟、露營場等,透過網路即可預約。網站 ) http://www.huyang.go.kr (韓)  


京畿道(利川市) , 利川

利川陶藝村是韓國代表性的生産傳統陶瓷的陶藝村。這裡之所以成爲韓國傳統陶藝的中心,主要是因爲朝鮮(1392-1910年)500年間,瓷器的歷史首先在以利川和光州爲中心的地帶開始,還因爲在利川可以輕易買到製陶的原料和顔料。利川陶藝村是古代製作朝鮮白瓷的中心地帶。現在這裡大概聚集了80多家陶瓷工廠及300多座陶窯。在陶藝村不僅可以瞭解整個製作陶瓷的過程,也可以直接購買瓷器。尤其在這裡可以欣賞到有陶藝界民間文化遺産之稱的老陶匠的得意作品。其中不僅有青瓷、白瓷和粉青等觀賞性瓷器,也有現代感的生活用瓷器。其中,海剛陶瓷美術館是國內唯一的一家瓷器美術館,遊客可以在這裏瞭解到不少有關陶器的知識。利川陶瓷村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性的“利川陶藝節”,將韓國的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是來此遊覽的觀光客們不可缺席的盛典。陶瓷節上爲遊客準備了展示陶器的陶藝室,燒窯及出窯演示,單件陶器及陶群展等各種節目。


京畿道(水原市) , 水原

水原華城是朝鮮(1392-1910年)後期建於京畿道水原市內的邑城。水原城的軸城於朝鮮第22代王正祖18年即1794年開工,1796年完工,是爲了向父親莊獻世子表示孝心以及顯示經濟實力而建造的新城市。水原華城城牆全長5,700m,安裝了各種在其他城內看不到的軍事設施。城牆上面有多個射擊口,可以既掩護自身,又能監視和攻擊敵人。東西南北四個方面都有城門,北門稱長安門,南門稱八達門,東門稱蒼龍門,西門稱華西門。水原城內還有小溪流經,小溪與城牆相遇處則設置了水門,共有7個拱形水門可供小溪流過,其上修建了名叫華虹門的樓閣。華城建設時參考了實學家柳馨遠(1622~1673年)和丁若鏞(1762~1836年)的意見,並以此爲設計的基本方針,被認爲是韓國城牆中最科學的城牆。特別是修建城牆時同時使用了石材和磚塊,其結構既能防禦敵人的弓箭和長槍,也能向敵人開槍發炮,可謂十分優秀。此外丁若鏞發明的起重機使用了多個滑輪,只需花費一點力氣,就能搬動沉重的石頭,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效率。水原華城在長久的歲月中城牆多處損傷,韓戰時更有許多設施遭到破壞,1975年至1979年又重新恢復原樣。但是從八達門到東南角樓的491m卻未能恢復。水原華城於1963年1月被指定爲第3號史蹟,1997年12月與昌德宮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而在華城也進行各式各樣的常設公演,每年秋天更舉辦水原華城文化節,使水原華城更廣為人知。


京畿道(高陽市) , 一山

KINTEX是為解決韓國境內展覽、會議面積供不足,並為了將韓國展覽、會議事業推向國際化,由政府和民間自治團體共同出資推廣的事業。2005年4月29日開幕的KINTEX,為整體三個階段計畫中的第一階段事業。6萬8千坪的腹地上,建造了3層樓的展覽、會議設施。紓解過去韓國境內舉辦企劃大型展覽的困難,為KINTEX的主要特徵。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Heyri藝術村是一個集合韓國國內多位作家、藝術家、製作人、建築家及音樂家等作品創作而成的一個藝術村。因此在藝術村裡,無論是住宅、工作室、美術館、博物館都極具設計新穎感。有些藝術家們在Heyri藝術村內創作,並且也在現場販售作品。自2005年起,Heyri藝術村內的博物館、展示館、音樂廳等建築物約有40多棟,預估在3~4年之內可以增加到400多棟。Heyri文化藝術村內也有許多兼具展示館及咖啡廳、餐廳的休憩設施。Heyri藝術村內一直維持著與大自然共存的理念,所以藝術村內所有的建築物不得蓋超過三層樓以上,外觀也都各有風格特色,建築本身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件藝術品。


京畿道(廣州郡) , 盆唐

為守護漢陽的四大要塞之一,南漢山城道立公園守護漢陽城廓的四大要塞分別為北部開城、南部水原、西部江華、東部廣州,東邊的廣州即為南漢山城。坐落於首爾往東南方24公里處陷落至城南市往東北方6公里處,總長11.76公里(本城9.05公里/外城2.71公里),高度為7.3公尺。2000餘年前原為高句麗東明王的兒子,百濟始祖溫祚的王城,經歷羅唐戰爭後文武王13年(673年)所堆砌的漢山州,也被紀錄下來稱作晝長城。後代活用此山城並積極翻修加固,終於在朝鮮時代光海君(1621年)在位時得以完成最終修建。登上城內的最高峰日長山,遠至仁川的夕陽,近到首爾及京畿道一帶的景色遊客皆可以盡收眼底。 整座城廓週邊山勢高聳峻險,中間則低平易守。城內居住舒適方便,可說是山城的有利條件。城分爲內外城,周長9.05公里,高3~7.5公尺,東西呈長方形狀。城內曾建有皇帝避難時的行宮及各種設施,但不幸未能妥善保存下來。南漢山城四季景色怡人是首爾近郊著名的散步及兜風旅遊景點,春天有茂密的洋槐、夏天是由蒼鬱的山林將整座山包圍環繞起來,一到秋天楓葉映紅青山,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賞。* 南漢山城道立公園主要文化財1) 南漢山城(城廓)/國家史蹟第57號、南漢山城行宮/國家史蹟第480號2) 守禦將臺/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號建築山城時,東西南北四方各豎立4座禦將臺,也是現今僅存的一座。沿著城廓可以監視敵方,為兩層樓的木造建築3) 崇烈殿/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2號供奉百濟始祖溫祚王的祠堂,正祖19年(1795年)掛上崇烈殿匾額4) 清涼堂/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3號建築山城時,為被算計而冤死的李晦所建立之祠堂5) 顯節寺/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4號丙子胡亂時,為至始至終不願降服的幾位烈士所設立之祠堂6) 長慶寺/京畿道文化財資料第15號為維護保守南漢山城的9座寺剎中之一,可以窺探蓋建當時的模樣,保留的相當完整7) 枕戈亭/京畿道有形文化財5號8) 演武館/京畿道有形文化財6號9) 池水堂/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4號10) 望願寺/京畿道紀念物第111號11) 開元寺/京畿道紀念物第119號


京畿道(坡州市) , DMZ・板門店

位於坡州市郡內面點元里的第3地道,是北韓意圖侵略南方所開鑿的地道,寬2m、高2m,總長1,635m,距南方軍事分界線約435m,可同時通過3萬兵力,至汶山僅12km的距離。依據1974年9月5日脫北歸順韓國的金富城(音譯)先生的諜報,北韓正進行地道挖鑿工程,因此從1975年開始,韓國在汶山地區開始進行鑽探搜查作業,但未發現任何地道的蛛絲馬跡。直到1978年6月10日,一處鑽探孔傳來爆破聲才發現地道,韓國於是展開坑道逆向挖掘作業。1978年10月17日貫通敵方坑道,發現位於板門店南方4公里處。此地道也是第三條被韓國偵查發現的地道,因而被稱為第3地道。第3地道的位置僅距首爾52公里,規模與第2地道相當,如果要滲透進入首爾,第3地道比起第1、2地道具有更大的威脅性。因其位在臨津閣西北方4公里處,距統一村居民住的地方僅3.5公里,從首爾開車僅需45分鐘即可到達。2002年開始開放觀光,為便於造訪設置了小型列車供人搭乘,但因乘載人員有限,而於2004年6月新設直徑3m的步道並開放徒步觀光,以容納更多遊客。列車需另行付費,車資為成人3,000韓元、青少年2,000韓元、敬老1,500韓元,來回約需18分鐘左右,由於有許多限制,現場不開放售票,僅開放於臨津閣售票處購票。* 規模 - 總長1,635m,高2m、寬2m、深73m(從軍事分界線往南435m)* 面積 - 6,188m²(1,872坪)* 發現日期 - 1978年10月17日(1小時可供3萬名士兵通過)


京畿道(坡州市) , DMZ・板門店

從首爾沿著統一路往北約50km就能抵達板門店,這裡是1953年7月27日簽訂休戰協定的地方,作為舉行南北對話及軍事停戰會談之處而舉世聞名,是反覆咀嚼國土分割的悲劇與同族間戰爭的民族傷痛的活歷史教育現場。 板門店會談地點周邊800m的空間為共同警備區域(JSA,Joint Security Area),不但是休戰線內唯一的聯合國、北韓共同警備區,亦是南北韓行政管轄權之外的地區。雖然電影《共同警戒區JSA》中的場景是搭景拍攝,但也因此讓板門店更加聲名遠播。在板門店不歸橋還可看到過去鐵路京義線的長湍站與廢棄的蒸氣火車等。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烏頭山統一展望臺位於首爾的母河漢江從北邊流下至臨津江匯流處的高地,海拔118公尺。廣開土大王陵碑中出現的關彌城址(烏頭山城)過去曾為軍事要塞地區,後被指定為史跡第351號。自1992年開館以來,每年都有為數眾多的旅客前來參觀,可遠眺對岸的臨津江及北韓的黃海北道開豐郡冠山半島(約3.2公里),透過望遠鏡可見北韓人民生活模樣,這裡也是實現統一教育的親身體驗場。展望臺腹地面積為5,195坪、建築面積為2,645坪,是一座5層石造建築物。1樓大廳是舉辦各項企劃展的場地、設有北韓影像室(座位300席),另外2樓影像室裡也有脫北者的工作人員負責解說北韓生活的面貌,在每週日下午三點更以「文化交流」為主題,舉辦各項高水準的傳統公演及現代舞蹈表演等。3樓有300席、4樓有170席規模的外國人專用研討室,在落地玻璃圓型設計的展望室裡可觀賞模型地形圖和透過大型電視觀賞用攝影機鏡頭拍下來北韓地區多樣活動情況的影片,並可以透過中、英、日語來講解並直接就地說明北韓的真實面貌。戶外或屋頂上也設有高性能望遠鏡和立體鏡,另外受到西海的影響,可看見漲潮退潮的自然現象、為了尋覓食物而擠在一起的各種魚類,以及包括被列為天然紀念物的各種候鳥等,當夕陽西下時西邊整片江水上映照著火紅的夕陽,絕美的景色是展望臺最引以自豪的地方。2樓的統一展覽室可直接參觀到中央統一的地形圖和相關的主要文件,而透過1樓的北韓展示室可以了解北韓的民生用品和北韓人民生活上的體制現況等,展示室裡展出的北韓物品也會隨週期性來更新替換,另外在這裡也有展現北韓的小學教室及北韓人民居住的房子,以及行程當中最受旅客歡迎的活動「北韓服飾試穿體驗」。地下樓也有販售透過第3國家向北韓輸入進口的陶瓷器、美術品、農作物、酒類、郵票、工藝品等紀念品商店,以及設有可同時容納200人以上用餐的餐廳。


京畿道(華城市) , 水原

* 隆陵隆陵是朝鮮第22代王正祖的父親莊祖(思悼世子,1735-1762)與其妃子獻敬王后(1735-1815)洪氏的合葬陵墓。莊祖是朝鮮第21代王英祖的次子,1736年(英祖12年)被冊封為王世子。雖然在各個方面都展現出王世子優秀過人的一面,但1762年被父親英祖關在米缸內致死。莊祖的陵墓原本是在京畿道楊州郡拜峰山,其子正祖即位後將陵墓遷至華城的華山,命名為顯隆園。而後推尊其為莊祖,再遷至現在的位置,更名為隆陵。 獻敬王后即惠慶宮洪氏,1744年被冊封為世子嬪。送走橫死非命的丈夫後,於1795年花甲之年,在姪子洪守榮的請求下,寫下了以思悼世子的慘變為中心的自傳性回憶錄-《閑中錄》。其極具歷史價值,而後《閑中錄》與《仁顯王后傳》被稱為宮廷文化的雙璧。位在京畿道華城市安寧洞的隆陵,由於是世子的墓,所以也設有刻著牡丹與蓮花花紋的屛風石,另外上、下階的空間設計是依照王陵的形式所建設。上階配置有陵寢、 魂遊石、望柱石,下層則是文人石、武人石、石馬。* 健陵健陵是正祖(1752-1800,在位期間1776-1800)與其妃子孝懿王后(1753-1821)金氏的長眠之地。 依照正祖的遺言將其安葬在離父親陵墓隆陵不遠的地方。正祖是莊祖與獻敬王后(惠慶宮洪氏)的二子,於1959年(英祖35年)8歲的時候冊封為王世孫。在黨爭的漩渦裡登上王位的正祖,在位24年間實施蕩平策重整國政,並設立國家圖書館-奎章閣,為學術研究留下相當大的功績。其妃子孝懿王后是金時默的女兒,1762年10歲的時候被冊封為世孫嬪。1776年正祖即位,其亦成為王妃。生平生活簡素,1821年(純祖21年)在昌慶宮的慈慶殿辭世,享年69歲,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健陵雖然也是合葬陵,卻沒有完全跟著隆陵建設, 但除了沒有屛風石,而以欄干石代替的差異之外,其他建設方式幾乎和隆陵相同。這也反映出當時在建設是有考慮到健陵必須比父親陵墓儉素的孝道禮節。健陵與隆陵一起被指定為史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