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自1988年9月與日本長崎線通航後,為了乘客利用上的方便而開設了客輪站。目前濟州港內設有沿岸客輪站與國際客輪站等2座客輪站,每天定期往返濟州道與其他地區,除了運送旅客之外,也負責各種貨物運輸。1989年10月竣工* 規模(1) 腹地:2,660㎡(805坪)(2) 建築面積:2,660㎡(805坪)(3) 等候大廳:1,339㎡(405坪)


大田廣域市(中區)

* 歷史、自然與娛樂相融合的空間,寶文山公園 * 中區作為大田廣域市的中心地區擁有寶文山、芳華山等名山。寶文山位於大田中部南側,起初相傳有寶物埋藏於此,被稱為寶物山,後來代代相傳,改稱為寶文山,深受市民喜愛,是大田最具代表性的公園。 位於大田中部南側的寶文山(457.6m)在1965年被指定為公園,山中藥水泉較多,春季的金達萊和櫻花,秋季的丹楓,美輪美奂,令人陶醉。園中建有寶文山城、寶文寺址、戶外音樂堂、展望台、娛樂設施及纜車,包括蒸籠峰路在內共有10余條登山路線,非常適合運動健身。 在寶文山,除登山外,其山腳下的沙亭公園中還設有室內旱冰場、足球場等娛樂設施和戶外音樂堂、纜車、綠色樂園、青年廣場等景點,在蒸籠峰下方的高燭寺中可以欣賞到形如彌勒的自然岩石。 * 寶文山的文化遺址 * 寶文山的代表文化遺址是寶文山城(大田廣域市紀念物第10號)。該山城是一座週長達300m的石築山城。山城東南部的城牆已經坍塌,但輪廓分明,北側的高地則是將台。寶文山城建於百濟後期,是百濟複興運動的根據地。 此外,寶文山還有高麗時期刻於巨石上的佛像磨厓如來坐像(有形文化財第19號)、 有懷堂權以鎮先生為紀念祖先而建的余慶庵•居業齋•山神堂(有形文化財第18號)、高麗時代建造的寶文寺址(紀念物第4號)、擁有天然彌勒佛的高燭寺等。


江原道(束草市) , 江陵

位在束草市永郞洞的束草燈塔亦稱作「靈琴亭束草燈塔」。靈琴塔由於可以聽到海浪打在石山上如同琴聲般的奇妙聲音,因而得名。然而日據時代時為了興建束草港而開鑿石山,現在只剩下岩磐。束草燈塔附近「迎日之亭-靈琴亭」的日出與燈塔觀景臺的雪嶽山景,還有燈塔隨海岸線可以照到的遠方金剛山一隅, 這些自然景觀與燈塔是多麼的相配。尤其是在觀景臺看到的雪嶽山美景, 都讓遊客為之讚嘆。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國立民俗博物館內營運著讓成長中的小朋友們能夠直接觸摸與感受韓國傳統生活文化,以體驗為主的兒童博物館。兒童博物館是利用各種組裝模型與影像資料等的媒體,把國小社會教科書中出現的民俗資料,讓小朋友以眼睛與手直接確認,以體驗為主的博物館。展示主題由衣生活、食生活、住生活、社會生活、遊藝等構成,特別是設有許多如:擺設祭祀飯桌與週歲飯桌、搭建房子、試穿各式韓服、以影像學做泡菜、玩高壘遊戲等,讓小朋友能夠直接體驗民俗生活的空間。另外也有收集、保存、管理與小朋友相關的遺物、資料等功能。


首爾(鍾路區) , 大學路・城北洞

山的模樣頗似駱駝的背,因此被稱爲「駱駝山」或「駱山」。整個山都由花崗岩岩石構成。早在朝鮮時期王族們喜歡來到這裡遊玩,但經歷了日本統治時期以及近代化歷程,以及肆虐般的城市開發,導致大部分範圍均遭到了破壞。後來,爲了重新恢復駱山的綠色環境,首爾市政府積極推動復原工程,今天的駱山公園終於於2002年6月10日得以誕生。位於城市中心地帶的這個公園,也是一處歷史遺址,同時可以俯瞰整個首爾。 * 總面積152,443㎡ (約46,114坪) * 綠地131,615㎡ / 廣場4,018㎡ / 其他設施16,810㎡ * 樹木管理 1) 樹木栽植 - 松樹等47種,共107,603株 2) 地皮植物 - 九節草等11種,共43,075坪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李仲燮先生親筆畫下許多帶有強烈野獸派視覺效果的作品,包括堅挺抬著頭幹的"黃牛"、赤露強壯骨骼擺動著尾巴的"白牛"等名作。6.25戰爭最情勢激烈的1951年間,李仲燮先生在西歸浦市西歸洞512-1號這僅一坪半大小的房間中,與日本籍妻子及兩名兒子共同生活在此,並且創作出多個至今仍極富盛名的代表作品。即使是作為避難災民暫時滯留於此,但在他顛沛流離的一生當中,在西歸浦的日子卻是最為安穩的時光,因此成功地描繪下更多傑出的作品。由於西歸浦與李仲燮先生之間密不可分的重要性,後西歸浦市決定收購其曾經居住過的房屋,並恢復成原貌且命名為李仲燮紀念館,另外也將他每天早晚散步的家門前小路正式改名成"李仲燮路"。走進李仲燮路,當時避難生活時期居住的房屋被修復回原型,茅屋後方則是展示他生前繪畫作品的"李仲燮美術館",內收藏著由Gana藝術中心代表李湖載(音譯)贈與西歸浦市的李仲燮大師8件原作及韓國近現代代表的作品52件,以此作為館內展覽收藏。


首爾(永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漢江遊覽船於1986年10月26日首航,為首度東西橫穿首爾市中心的遊覽船。目前(株)ELAND CRUISE共經營汝矣島、蠶室、纛島、楊花、蠶頭峰、仙遊島、首爾林、金浦、仁川等7個碼頭與2個客輪站,並致力於運用漢江天賜的資源發展文化觀光,成為首爾的代表觀光勝地。此外,為了將漢江發展為國際級的觀光勝地,遊覽船也為外國旅客提供外語導覽服務。漢江遊覽船可謂市民與遊客的生活充電站,能休養生息並盡情放鬆享受,在此留下美好的回憶。


全羅南道(潭陽郡)

* 夢想的兜風路線-水衫林蔭道 * 電影《娃妮和俊河(戀愛素描)》中女主角娃妮和父親開車路過的場景,拍攝的地方就是從淳昌連接到潭陽的水杉林蔭道。原本是24號國道,但因這個國道旁又另外新開了另外一條國道後,這條路便成了散步或騎自行車的最佳道路。 林蔭道總長約8.5km,道路兩旁種植高10~20m的水衫。這條路建造於1970年代早期,當時韓國正全面展開打造林蔭道的工程,潭陽郡種下了3~4年生的水衫苗木,造就了現在茂密的林蔭道。 * 獲選為具有異國風情的韓國美麗道路 * 沿著林蔭道散步,令人不知不覺陶醉在異國風情的風景中。通過綠色的隧道,會深刻理解為何這裡被稱為「夢想的兜風路線」。因為這裡如夢似幻的美景,使水杉林蔭道在2002年韓國山林廳與培養生命森林運動本部所主辦的「2002美麗林蔭道」活動中獲獎。2006年更獲得韓國建設交通部選定的「韓國美麗道路100選」中的最優秀獎。


首爾(城北區)

崔淳雨故居是兮谷崔淳雨(1916~1984)自1976年起至過世前居住的地方,為登錄文化財第268號。本名熙淳,出生於開城,既是美術學家,亦是博物館專家。致力於重新發現陶瓷器與傳統木工藝、繪畫史等領域的韓國之美,留下許多輝煌成就。與又玄高裕燮相遇的契機下,於1943年進入開城府立博物館,並自1974年至1984年擔任第四任國立中央博物館館長一職,對於韓國博物館發展有很大的貢獻。為了宣傳韓國文化與藝術,不斷地企劃海外特別巡迴展。崔淳雨曾在此執筆寫下「倚著無量壽殿的樑柱而立」、 「我因我而美」等美麗的字句,此宅平面型態為「ㄱ字型」本宅與「ㄴ字型」外間相對望的「開放式ㅁ字型」結構,柱頭以小櫨與附椽等裝飾外觀,可看出是1930年代首爾地區所流行的典型都市型韓屋面貌,這裡也是其名著‘倚著無量壽殿的樑柱而立’的著作搖籃。透過其親筆著作、直接蒐集的收藏品、庭園樹木與石雕等,可感受其生活樣貌,可說是當時文化界的舍廊房。因附近地區再開發的趨勢而曾面臨被摧毀的局面,韓國National Trust經由市民們的捐款於2002年購入此宅,並自2004年起由財團法人National Trust Cultural Heritage Fund. Korea經手管理。崔淳雨故居開館於2004年,以「兮谷崔淳雨紀念館」對外營運。展示兮谷先生的遺物,春秋時會舉辦文化活動,秋季還會另外舉行特別展。


首爾(城東區)

流經韓國中部,即江原道、忠清北道、京畿道、首爾特別市,最後流入黃海的江水。漢江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與韓民族共同走過喜悅、悲傷日子,可說是韓民族的生活根基,更是最具代表性的首爾市民休憩空間。 漢江的主流「南漢江」發源自江原道太白市蒼竹洞儉龍沼,於三陟市下長面附近以骨只川之名潛流後,經過廣洞水壩,與發源於石屏山(1,010m)的臨溪川合流後向西流,在旌善郡北面餘糧里與從黃柄山(1,407m)發源的松川匯合,形成了昭陽江,接著與五臺川匯流後往南流,形成了東江。東江在寧越邑與由平昌江、酒泉江匯流後所形成的西江匯合,在忠州市與疸川,在江原道原州市、京畿道驪州郡附近與蟾津江、清渼川匯合後,再與楊花川、福河川、黑川等的支流匯集,在兩水里與北漢江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