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韓國佛教美術博物館分別有位於首爾市鍾路區苑西洞的本館,和安養庵一區的鍾路區昌信洞分館的寺剎博物館兩地。在此以佛教美術傳統博物館為名,不僅收藏佛像、佛畫像及相關工藝等,還有陶瓷及民俗作品等總共多達於6000餘件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其中被韓國視為最為珍貴的文化資產有珍寶第1204號的義謙等筆水月觀音圖、珍寶第1210號的淸凉山掛佛幀,首爾市的珍藏-珍寶第123號阿彌陀三尊掛佛幀及別館安養庵的石龕磨崖觀音菩薩像等6件,此外,還有首爾市文化資產位於別館安養庵的神眾圖11件等。韓國佛教美術博物館不論佛教美術或各式各樣的其他各式展示品,皆對於韓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保存及社會教育方面具有相當大的貢獻。


江原道(春川市)

位在春川市中心明洞的春川辣炒雞街,在一開始只有3間店,後來卻成為春川最有名的小吃街,因販售辣炒雞和蕎麥麵的餐廳雲集而得名。春川的辣炒雞之所以有名是因爲這裡以前有許多養雞場,如今已經有超過50年的歷史了。直到60年代為止,辣炒雞排都只不過是庶民餐廳的料理之一,一直到80年代才開始盛行。剛開始小吃街只有2、3家餐廳,現在則有愈來愈多店家在此營業。價格低廉但用料實在的炒雞排,一開始是先受到軍人及大學生的歡迎,90年代隨著韓國外食文化的普及,炒雞排不只是懷念料理,更因為它平價又豐盛而成為外出用餐的代表菜單,進而成為春川的代表美食。春川辣炒雞是將雞肉切成塊,塗上加入辣椒醬的調料,醃製一天左右再混合白菜、洋蔥、地瓜、年糕一起放到鐵盤上炒出來的食物。蕎麥麵則是用蕎麥做成的麵條配上泡菜湯一起吃的江原道鄉土飲食,味道清淡又爽口。


大邱廣域市(東區)

東大邱站於1969年6月10日正式開始營運,2004年4月1日KTX高速鐵路通車之時,車站也同步擴建成現今的面貌。車站增建工程於2012年完工後,自2014年為止進行開發整頓工程,使東大邱站成為大邱的新地標。


首爾(廣津區)

「首爾想像國度」是首爾市政府為兒童們準備的空間,內有藉由體驗和做遊戲來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複合型體驗文化設施。從地下1樓到地上3樓一共設置了10個區域、100多件體驗式展示設施,以及美術、科學、藝術、料理、嬰幼兒區等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


首爾(中區) , 市廳・光化門 

1997年為了紀念新韓銀行創立100週年,因此在新韓銀行光化門分行3、4樓設立了韓國金融史博物館。館內設有傳統金融展示室、近代金融展示室、新韓銀行展示室、貨幣展示室、特別展示室等。其中最特別的是傳統金融展示室,不但能觀賞到朝鮮時代的銀票、傳單、會計交易等,也能一窺韓國金融的發展型態。另外在貨幣展示室中,可以見識到貨幣的起源,從高麗時代的東國通寶(鑄錢)、朝鮮時代的貨幣、日治時期的貨幣、愛心募款專區、世界各國的貨幣和紀念幣等。另外與金融相關的資料,皆收藏在資料室裡,還有以愛心募款方式開放的新韓特展專區。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Savina美術館是用多種視角反映韓國現代美術魅力的充滿活力的空間。美術館在展示、教育、出版 、搜集藏品等方面積極的活動著,將藝術栩栩如生的表現在人們面前,並在培養繪畫、雕刻、攝影藝術家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引導著藝術的發展趨向。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西村為位於景福宮西側村落的別稱,巷弄中見證悠久歷史的商店及韓屋,與新興商店毫無違和地合為一體。漫步在如迷宮般的小巷裡,清爽的粉彩壁畫與小巧的塗鴉,令遊客流連忘返。保留懷舊氛圍的同時,感性與簡練的空間也彼此和諧共存,今日的西村仍維持著其特有的溫情與質樸。


首爾(鍾路區)

朝鮮第4代君王世宗大王(世宗,1397~1450,在位1418~1450)創制韓文,留下科學、文化藝術與軍事政策等大韓民國歷史上最燦爛的偉績,從位於光化門廣場內,世宗大王銅像後方的通道進入後,可參觀以世宗大王的功績為主題的世宗故事館。世宗故事館佔地3,200㎡,由9項空間組成。不僅可以看到世宗大王年表、民本政治、韓文創制、科學與藝術、世宗的軍事政策等功績與逸話,還可以學習韓文的歷史。另外還準備了企劃展、世宗影像館ㆍ資訊書籍、紀念品館、休憩空間等。此外,「Cia-Cia族韓文故事館(2010年2月12日開館)」更為參訪民眾增添許多樂趣,Cia-Cia族是一支以韓文為官方文字的印尼少數民族。世宗故事館除了光化門廣場出入口外,還以被稱為「交流庭園」的通道為基準,左邊與KT大樓地下道、右邊與世宗文化會館相連,讓所有人都能輕鬆到訪。


濟州道(濟州市) , 新济州

* 以優美風景而聞名的濟州月汀里海邊 *月精里海邊有著白沙灘與閃耀翠綠光芒的濟州大海,風景相當秀麗。周邊由咖啡街所組成,聚集了眾多種風格獨具的特色咖啡廳,相當適合在海岸道路兜風後,到此小歇片刻。此地也是濟州島極具異國風情的海邊之一,有機會不妨到此看著大海放空,感受美好的午後時光。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朝鮮時代在圓覺寺內建立的公園,這是首爾市最早的近代公園,又稱為『佛塔公園』。圓覺寺在高麗時代時,稱為興福寺。到了朝鮮前期,因擴建而更名為圓覺寺。可是後來因為抑制佛教的政策,圓覺寺在燕山君和中宗時期被癈寺。後來在英國人布朗的建議下,改建為西洋式的公園。至於改建的原因和時間,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公園內還保存著當年圓覺寺的10層石塔(國寶第2號),和圓覺寺的石碑(寶物第3號)。另外公園內還有當年宣誓獨立宣言的八角亭、獨立萬歲的浮雕、以及孫秉熙先生的銅像。1919年3月1日,宣讀獨立宣言並大喊獨立萬歲的3‧1運動,就是在塔谷公園內開始的。塔谷公園對於韓國人的獨立精神,有很大的歷史意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