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利川市) , 利川

小豬博物館位於京畿道利川市,是亞洲第一座以小豬為主題的博物館,由小豬人工配種士李鍾英(音譯)總長於2011年11月14日創立。包含紅色塑膠小豬存錢桶在內,博物館展示了收集自全世界18國的小豬玩偶與美術作品5,000多件。另外還可欣賞迷你豬們可愛的絕技,並體驗製作香腸。


慶尙北道(安東市)

安東禮儀學校位於傳統儒教文化保存良好的安東,在此可體驗學習韓國傳統禮節。安東禮儀學校除了韓國傳統禮節外,並教導茶道禮節、寫字小學、象棋、伽倻琴等韓國傳統樂器和曲調。並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開設了擲板子遊戲、跳板等民俗遊藝、面具舞、韓紙工藝和製作傳統料理、傳統婚禮、洛東江生態體驗泛舟等各種體驗、教育課程。周圍有陶山書院、山林科學博物館、李陸史紀念館等,可一同列入文化探訪行程,受到許多的歡迎。


慶尙南道(南海郡)

蔚藍海面波動的南海景觀尚州海水浴場位於慶南南海郡尚州面,被茂盛的松林所環繞,白色沙灘為其特色。為南海最著名的海水浴場,每年來訪的旅客絡繹不絕。南海錦山的絕景有如一幅屏風般環繞海水浴場的兩旁與後方,加上海水格外的清澈碧藍,因此不像是海洋,反而像是一池美麗的湖面。由於水深低淺,水溫適中,非常適合帶小朋友出遊的家族旅客前往休憩。搭乘遊覽船可參觀多島海地區、雞籠溪谷、櫓島、愛之岩、彌助港等景點。


江原道(襄陽郡)

海岸邊高高聳立的奇岩絕壁上有樹齡悠久的松樹,站在這裡可一眼眺望東海岸寬闊碧藍的大海。聽說這裡為朝鮮的開國功臣「河崙」與「趙浚」短暫停留休憩之處,因此以兩人的姓氏命名為河趙臺。這裡亦因是太祖王建的外景地而聞名。在河趙臺吹吹海風後,渡過正旁邊的雲橋,沿著10餘m的絕壁走,白色的燈臺即可映入眼簾。河趙臺日出景色以美麗莊嚴著名,來此觀看日出的旅客絡繹不絕。另外,亦有許多旅客前來欣賞太陽西下天色昏暗時,照耀海面的燈塔火光。


京畿道(龍仁市) , 龍仁

燈盞照亮了我們的生命,它們從被遺忘的歷史中找回,聚集安置在同一處使他們從新發亮的地方,這裡即是燈盞博物館。年過80歲的金東輝館長,將40餘年間蒐集的資料在1997年9月成立了燈盞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築外觀是依水原華城的樣貌所建造,模仿城廓的型態所建的灰白色建築,外觀看起來猶如烽火台或燈塔樣般。地下1層至地上3層的建築物,1、2樓為展示空間,地下層為舉辦各種公演或研討會等休憩空間。規模2,644m²的戶外展示場種有多種類的植物、蓮花池等造景。


慶尙南道(昌原市)

位於慶尚南道昌原的馬山站,可搭乘火車前往首爾、釜山(釜田站)、順天(木浦)等地,自2010年12月15日起,不需轉乘即可搭乘KTX直達首爾站,交通十分方便。


慶尙北道(盈德郡)

鯨魚噴出的白色水柱-明沙20里海邊 鯨魚角海水浴場位在盈德北方24km處,與寧海面大津海水浴場相臨。有鬱蒼的松林環繞,還有泛著金光且不黏身的粗沙,從以前就流傳著在這裡做沙灘浴對心臟及循環系統病患有所療效的傳言。因為有著長8km的白沙灘,與大津海水浴場一起被稱為東海的明沙20里,綿延的沙灘、深淺適中的水深、乾淨的翠綠海水、鬱蒼的松樹林所帶來的清爽涼蔭,讓這裡成為家庭避暑勝地。另外海水浴場內還具備淋浴間、洗手間、汲水台、賣店、停車場等便利設施,利用上不會有任何不便。 高麗後期的大學者牧隱李穡先生幼年時,登上「上臺山」,看到東海的鯨魚噴著白色水柱在遊玩的模樣而說了「鯨魚角」一詞,「鯨魚角」的名稱正是由此而來。 附近還有衛正泉水及高麗後期名僧懶翁禪師創建的莊陸寺,寧海面槐市里有許多的古建築物散在,沿著海岸道路,還有30多棟200年歷史的古家屋所組成的傳統村落。在海岸道路的迎日公園與附近防波堤,只要向大海放下魚竿,總是能釣上一條又一條的魚彔、鱵魚、鯖魚、真鯛。從江口到鯨魚角的海岸道路上,由於風景絕佳,是最適合的海岸兜風路線。盈德特產物竹蟹與清淨海域現捕的新鮮海鮮生魚片讓美食家們胃口大開。從海岸道路的海岸絕景與鯨魚角海水浴場沿7號國道往北走,幾乎可以一次繞完東海岸有名的景點。


忠清南道(禮山郡)

位於禮山西北方23公里處的忠義祠,是日治時期獨立鬥士尹奉吉義士的出生地,當時爲了鼓吹農村啟蒙與愛國精神及表揚和追憶尹奉吉鬥士的義舉和愛國忠誠,於1968年時設立了忠義祠。每年的4月29日是紀念尹奉吉的梅軒文化祭,展示尹奉吉義士的珍貴遺物登記為寶物第568號保存。


釜山廣域市(金井區)

位於釜山廣域市金井區杜邱洞的弘法寺,以擁有韓國最大的坐佛像「金銅阿彌陀大佛(21m)」而馳名。寺院被鐵馬山與金井山圍繞,並有水營江守護,呈現佛經中蓮華藏世界般的景色。 寺內備有教導或練習參禪與坐禪的禪房,還有韓國唯一一座紀念韓印建交40週年,由印度政府捐贈的甘地半身像。豐富的景點與韓國其他寺院無法得見的巨大坐佛,加上印度文化院、寂滅寶宮、猶如生態庭園般的美麗自然環境,使此地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造訪。


慶尙北道(蔚珍郡)

聖留窟是座總長472公尺的天然石灰岩洞窟,目前被列為天然文化財第155號。聖留窟原名為“仙遊窟”,意指這裡的美景,連神仙都忍不住前來遊樂。但在壬辰倭亂(1592~1598年韓日間的第二次戰爭)時,洞窟前的聖留寺被大火燒毀,所以將寺內的佛像移至洞窟裡。自此之後,這裡便改稱為“聖留窟”。聖留窟內共有12個天然廣場、5個蓮花池、及各種鐘乳石和石筍等,值得一覽的景點。洞窟內最大的天然廣場,長25公尺、寬18公尺、高18公尺,讓人不得不佩服造物者的鬼斧神工。聖留窟內的溫度,終年維持在恆溫15~1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