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淸北道(忠州市)

忠州壩為韓國規模最大的水泥造多功能水壩,其橫跨了忠州市宗民洞與東良面早洞里,攔截了南漢江的水流,擔任水資源保存、水災防止、發電的功能。忠州壩左岸的頂層設有水博物館、紀念塔、休息空間等設施;右岸則有水車休息區、直昇機停機坪、忠州渡口等,在此可搭乘忠州遊覽船一覽因為忠州壩的建設而形成的忠州湖風光。


釜山廣域市(西區)

臨時首都紀念館是韓戰當時的總統(大統領)官邸兼辦公室,妥善保存了韓戰時釜山作為臨時首都克服國難的歷史現場。這裡也是讓後代認識韓戰這段韓民族史的黑暗期,並祈願南北韓統一與蓬勃發展的教育場所。


江原道(江陵市) , 春川

位於連谷面冬德里,長700m,面積56000㎡的白沙灘。附近有鬱蒼的松林,市最適合的露營地點。從小金剛與泥峴流下的清澈連谷川溪水有許多的銀魚,遊客可以在此釣魚、戲水。連谷川附近也有許多好吃的美食,香辣的刺鰭魚湯、甜美的土雞、涼拌山菜、蕎麥麵等都讓人讚不絕口。 冬德里有著舊車站及連谷市場,也有來往咸鏡道與慶尚道的商船,相當繁榮。這裡離小金剛也不遠,可以結合登山與海邊戲水的行程,可以說是天賜的避暑寶地,栗谷李珥先生也爲小金剛的山中絕景作了青鶴山記一文。這裡有1,000㎡簡易停車場與13,220㎡的松樹林露營場,可以停放40輛車,以及搭設881座帳棚。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濟州KAL飯店賭場提供BLACKJACK, ROULETTE, BACCARAT, BIG WHEEL, TAI-SAI 等桌上游戲,爲外國人專用賭場。面積550坪,是濟州島內最大的賭場,擁有島內最高水平的設施。賭場所在的濟州KAL飯店是特1級觀光飯店,地下2層,地上18層,有客房282個,是國際性的飯店。附屬設施有韓餐廳、日餐廳、中餐廳、咖啡店、大廳休閑處、楼頂休閑處、酒吧、會議廳、中型宴会廳2個、小型宴会廳8個、男女桑拿、室内游泳池、健康俱樂部、健美操房等。飯店的樓頂休息處可鳥瞰漢拿山和濟州市內全景。


慶尙南道(南海郡)

為了讓在1960年代的困苦時期促進韓國的近代化與經濟發展犧牲奉獻的在德僑胞,能夠定居韓國並且感受到母國的溫情,韓國政府推動建設能夠感受德國異國文化且具有傳統民俗藝術村特色的觀光區,自2001年開始投入了30億韓元以上的資金,並於第150號天然紀念物的所在地─南海郡三東面勿巾里一帶,面積達99,174m²(30,000多坪)的腹地,開發了能夠蓋設70棟住家的住宅區。 現在德國村的建築都是由德國韓僑直接從韓國輸入建材所新蓋成的德國傳統建築,目前已有15棟住宅完工並有德國韓僑入住,另外主人回德期間亦開放給觀光客作為民宿。在德國村前方有著竹防簾的傳統漁業設施,以及南海岸最美麗的兜風路線─Mulmi魚叉海岸道路。


慶尙北道(慶州市)

在王陵往東南方看,可以看到在素樸的松林中有座小碑閣,碑閣旁邊的水井就是蘿井。 <三國史記>與<三國遺事>中記載著新羅始祖朴赫居世在這口井出生的傳說。西元前69年的某一天,高墟村長蘇伐公看到一匹白馬跪在井邊,他覺得很奇怪便往前查看,但白馬卻消失了,只剩下一顆巨大的蛋,而這顆蛋生出了一個男嬰。當他13歲的那年(西元前57年),6部村長推舉他為王,國號為徐羅伐。這口井至今都還保留在此處,朝鮮純祖3年(1803)設立了記錄始祖王來歷的遺跡碑(高2.25m, 寬45㎝ 厚21㎝)。


京畿道(始興市)

擁有天賜的資源、綠色環境,以及史前時代豐富歷史文物的始興市,為首都圈唯一具有發展為生態都市潛力的城市。而位於始興市西邊海岸的烏耳島,全島皆有貝塚分布,並以豐富的海洋生態備受首都圈居民喜愛。 烏耳島貝塚為西海岸規模最大的貝塚,不僅是唯一能使人認識朝鮮半島新石器文化的南北關係潮流的遺跡,也是呈現內陸地方與新石器文化的南北交流,以及在西海岸泥灘地帶,新石器時代海岸適應過程的遺址。


江原道(三陟市) , 束草・雪岳山

位於江原道三陟市的竹西樓搭建的年代不得而知,但根據高麗時代的學者李承休於元宗7年(1266)在此題詩的紀錄來看,推測在那之前就以存在。關於竹西樓的名字有兩個傳說,一是說因爲以前樓閣東側的竹林裡有座名爲竹藏寺的寺廟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樓閣東側為當時著名青樓女子竹竹仙女所住地而得名。竹西樓是朝鮮時代設宴款待賓客的地方,樓閣本身建築宏偉,加上周圍景色優美,吸引了不少文人騷客。竹西樓建於絕壁上,由17根長短不一的柱子支撐。其中9根直接立於天然岩石上,剩餘8根則立於石基上。而屋頂則為20根柱子支撐的歇山式屋頂,整體建築兼具歷史與美學價值。登上竹西樓,可一覽五十川景色。而竹西樓入口處是樹齡達350年的老槐樹,樓閣內則有木蓮、竹林等植物,夏季樹蔭清涼。


全羅北道(金堤市)

位於全羅北道金堤市扶梁面龍城里的趙廷來阿里郎文學館,於2003年5月16日正式開館,是能透過作家趙廷來的大河小說《阿里郎》,進一步了解金堤歷史之處。 在1樓的第1展示室可以看到被堆得高高的,作家耗時整整五年親筆寫下的《阿里郎》小說原稿;第2展示室則展出作家趙廷來老師的取材手冊、筆記以及日常生活用品;而在第3展覽室,則可認識到身為作家的趙廷來老師的另一面,感受其日常生活。此外,於金堤碧骨堤,還設有阿里郎文學碑。


全羅北道(井邑市)

1894年,全琫準、金開南、孫華仲等與數萬的無名東學農民軍們,舉著反腐敗、反封建、反外勢的旗幟起義。在全州監營破格的大敗官兵獲得最初的勝利,古阜民亂轉而成為東學農民革命,因此選擇在這個決定性重要的聖地建造紀念與追思的空間。這裡有歷史上最初的農民起義塔-甲午東學革命紀念塔,以及負責與東學農民革命相關教育、活動的教育館。* 甲午東學革命紀念塔規模 : 塔高7.5m、塔心6.3m、基壇1.2m、圓周4.64m建立年份 : 1963.10.03 朴正熙國家財團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