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城北區) , 首爾東部

懿陵為朝鮮20代君王景宗(1688-1724,在位1720-1724)與他的繼妃宣懿王后(1705-1730)的陵墓。景宗為肅宗與禧嬪張氏的長子,自小身體虛弱,即位4年,未能來得及留下治績即過世。宣懿王后於1718年被冊封為世子嬪,1720年隨著景宗登上王位,她也成為王后。依據記載,她個性溫柔,處世小心謹慎。一般來說,雙陵會分列左右兩邊,但懿陵則把王與王后的陵墓在小丘上以前後配置。這種配置形式最主要的原因是風水地理的關係,在不破壞自然的地形上,建造王陵的韓國民族自然觀(對於自然的觀念或見解)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自1996年以品格高雅的法國餐廳為起始,陸續開設富有韓國風味的涮涮鍋餐廳、世上最美麗的花園烤肉餐廳、能夠滋潤生活的設計空間普羅旺斯生活館、甜美芬芳的香草館、視覺空間流行館、歐風麵包店及咖啡店等主題型的休閒村。普羅旺斯村在獨立的建築裡,將擁有各自概念經營的商店連結在一起,設計並製作專屬普羅旺斯村內餐廳與咖啡店所使用餐具的陶瓷工房;主導普羅旺斯村的設計,以手繪陶瓷器為中心,販賣和流通裝飾商品的生活館;製作顧客們飯前喜愛吃的麵包,口味正統的歐風麵包店。以各自獨立的個體發揮出色的創意力,各家商店帶著最大的競爭力認真的經營。另外,生活館內有陶瓷器店、花店及芳草店等;流行館有則是流行服飾店、鞋店及裝飾精品店等,每棟建築按照領域區別經營,在各自獨立的經營型態下相互融和。普羅旺斯的休憩空間-芳草庭園專門提供多樣化的文化公演及各式體驗活動等。


慶尙北道(慶州市)

羅膳齋位在食客的故鄉慶州「韓國歷史文化飲食學校」內,是可以品嘗新羅傳統飲食的地方。韓國歷史文化飲食學校是傳承歷史與傳統的韓國飲食文化代表學校,為了宣揚花了數年時間研究開發出的新羅「尼師今」料理而設置的學校。在羅膳齋可以吃到的「尼師今」套餐是當時新羅王的御用餐餚,是新羅時代(57-935)用九種珍貴食材所製作名叫「九珍味」的藥膳。羅膳齋的內部的裝潢包含了以象徵新羅王室的金黃色為主刻有蓮花紋樣的柱子,以及仿建的新羅王室的大宴會場。而且職員的服裝也都穿著新羅傳統服飾相當有特色,可以一面享受美食一面體驗新羅的歷史與文化。* 新羅尼師今  - 前菜 : 健胃強心的料理  - 主菜 : 有益肺及肝的料理  - 飯後餐點 : 具有增強心臟功能的料理


首爾(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望遠沿岸位在元曉大橋和城山大橋間,鄰近麻浦區。 夏季除了開放游泳池,還能從事水上休閒運動,如: 水上滑板、氣挺等。


全羅北道(高敞郡)

禪雲山著名在其有著山茶花與櫻花、涼爽的溪谷與蔭鬱的樹林、奼紫焉紅的楓葉、與岩石絕壁交融的白雪等四季分明的美麗風景。特別是秋天來到禪雲山時,除了能恣意欣賞與內藏山齊名的美麗楓葉,還能看看擁有1500年歷史的禪雲寺。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觀光公演非語言表演'亂打',2008年4月在濟州島成立了專用。濟州亂打專用劇場位在濟州影像媒體中心內的藝術劇場,擁有336席規模(VIP席128席、S席208席)。以往強調自然觀光,夜間娛樂稍嫌不足的濟州島,現在也能感受亂打的魅力,相當受到國內外觀光客的喜愛。


濟州道(濟州市) , 新济州

金寧迷宮公園位於濟州島濟州市著名的觀光景點萬丈窟與金寧寺窟之間,周圍樹林叢生,景色秀麗宜人。迷宮公園最早是由來自美國的Fredrric H.Dustin教授投入畢生積蓄1億2千多萬韓元所設計建造的,自1987年起正式對外開放。腹地面積佔1000平方公里的公園,種植千餘棵產自英國的萊蘭柏樹和兩棵金葉萊蘭柏樹。迷宮總長為932公尺,從入口到出口最短的路線是190公尺。進入比人身更高的樹林中,往往會迷失方向,所幸在入園時工作人員都會附上一張地圖供作參考,走向出口處會看見一座高臺,高臺上設有鐘座,只要是順利完成的人就可敲響鐘聲以示慶賀。另外有趣的是在樹籬中保留著濟州島上最早出現在畫裡的蛇像、短腿馬頭及哈麥爾遇難船隻西班牙威爾號的圖樣,因此爬上高臺時,可以藉機尋找一番。金寧迷宮公園也是萬丈窟文化院在萬丈窟及金寧蛇窟間大規模開發的觀光區之一,有三座長60公尺的橋墩及觀景臺可供旅客在此留影紀念。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坡州的Heyri藝術村裡,每座建築物都是一件渾然天成的藝術品,這裡的“韓文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韓文為主題而建的綜合性文化空間。 為了向孩子們介紹韓文的優點和魅力而建的韓文博物館地下有1層,地上有2層,分工房、展示空間、體驗空間,各種韓文體驗活動非常有趣。在工房裡韓國琉璃工藝體驗、制作漢字襯等特色體驗給遊客們帶來很多樂趣。特別在“韓文工廠”裡,通過各種娛樂設施和動畫片,自然而然的就了解到了韓文的原理、寫法等。在休息空間,還為遊客們準備了簡單的零食和以飲料。


大邱廣域市(達西區)

E World於1995年建成,是結合高塔與公園的歐式都市公園,每年平均有300萬名的旅客到訪,扮演著市民們日常、文化、休憩空間的角色,為首都圈以南的代表主題樂園。* 夏季滑草場- 不僅是在冬季,夏季亦可在草地上,與冰涼的水一起享受向下衝刺的樂趣* 冬季雪橇場- 塑膠雪橇板不僅重量輕,速度快,任何人皆可盡情享受滑雪橇的樂趣,而橡皮泳圈摩擦力小、速度快而舒適,且滑落時衝擊力小,相當安全


慶尙北道(慶州市)

聖德大王神鐘是現今韓國流傳下來最大的鐘,高3.75公尺,底寬2.27公尺,厚11~25公分,重量於1997年經國立慶州博物館精密測算過後確定為18.9噸。這個鐘是新羅景德王為了讓世人稱頌其父聖德王的功績而製造,但沒能如期完成,最後是在其子惠恭王任內的西元771年完工,並被稱為聖德大王神鐘。又因一開始鐘被懸掛在奉德寺,也被稱為奉德寺鐘。另外,傳說當時為了造鐘將小孩投入熔爐鍛造,所以此鐘敲擊時常發出類似小孩哭聲的「emilre」聲,因此也被稱為emilre鐘。(後被證實只是謠傳) 在鐘的最上方有個協助發聲的音筒,這是韓國銅鐘才有的特殊構造。鐘的吊環──龍鈕是由龍頭的模樣刻製而成。在鐘的主體上,上下各有兩個環狀帶,帶上刻有花的紋路。而鐘的上部有四個方型區,裡頭各浮刻有九朵蓮花。在鐘的中部,共有兩個飛天仙女像,敲擊的部位-撞座設計為蓮花的模樣,另外還有兩處刻著此鐘的來歷。鐘的下延有幾處菱角,這種特別的設計成為聖德大王神鐘的特色。這個鐘是統一新羅經過各種淬煉,藝術達到全盛期時所製的鐘,其華麗的紋路及雕刻法足以代表整個時代。此外,保留在鐘體上1000多字的銘文,不論書寫的句子或雕刻手法都相當出色,經過一千三百餘年至今都未損壞,相信這個歷經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化財,今後也一定會被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