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求禮郡)


全羅南道(麗水市)


全羅南道(莞島郡)


全羅南道(新安郡)


全羅南道(莞島郡)

鳴沙十里海水浴場位在多島海海上國立公園的中心,是南海岸最出色的海水浴場。傳說沙灘沙礫的哭聲可在十里之外也能聽的見,因此命名為「哭沙」或鳴沙十里。 海岸線長達4km,沙灘的寬度100m,水淺而清澈,特別適合家族旅遊和避暑。這裡的沙浴據說對神經痛、關節炎、皮膚疾病等各種病痛有著極佳治癒的效果,因此年長者也很適合來訪。 另外,海水浴場週邊非常適合釣魚,魚種豐富,不管在哪裡只要放下釣竿,即可輕易捕到鱸魚等魚類。


全羅南道(潭陽郡)

潭陽位於全羅南道北邊,擁有肥沃的平野、美麗的自然風光,為保存、繼承無數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的故鄉。朝鮮時代儒生們繼承像竹子般正直的儒生精神,批判不合理又矛盾的政治現實環境,一邊感嘆無法完成自己的大志,離開首都搬到南部地區,在潭陽一帶新建樓閣與亭子,創作詩詞歌賦,與自然絕景為伴。他們自修其身,並為培養後輩人才而盡力,後接獲國家的指示,盡忠報國,在國家有難之時,奮然起身站在最前線捍衛國家。在以漢文為主流的朝鮮時代,以國文作詩,其中歌辭文學發展最活躍,館內藏有李緒的樂志歌、宋純的俛仰亭歌、鄭澈的星山別曲、關東別曲、思美人曲、續美人曲、南極曄的鄉飲酒禮、忠孝歌等18篇的歌辭,因此潭陽被稱為歌辭文學的故鄉。 潭陽郡為了歌辭文學相關的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存,以及現代化的傳承與開發,自1995年開始促進歌辭文學館的建立,於2000年10月竣工。 有本館與附屬設施紫微亭、洗心亭、山房、特產品店、傳統茶館等。展示品除了歌辭文學資料外,還有宋純的傘仰集、鄭澈的松江集,以及漆版遺墨等珍貴遺物。文學館附近的息影亭、環碧堂、瀟灑園、松江亭、俛仰亭等為湖南詩壇的重要舞台,此為韓國歌辭文學創作的基礎,其傳統仍延續至今。 * 歌辭- 高麗末期出現的3·4調或 4·4調的韻文詩歌形式


全羅南道(康津郡)

位於萬德山山麓上的茶山草堂,可以俯瞰整個康津面。茶山草堂為朝鮮時代集實學為一身的大學者─ 丁若鏞,流配生涯中所居住過的地方。茶山其號取自於康津橘洞後山的名字,並在此居住。為朝鮮後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實學者─ 茶山先生,於1801年流配至康津,18年餘間的謫居生活撰寫《牧民心書》、《經世遺表》等500餘卷的龐大書集,不僅在朝鮮時代為具有公論性的性理學公理,理性的學風以實用性科學思想帶出實事求是的實學集大成之地。 茶山丁若鏞先生為晉州牧使丁載遠的第四個兒子,28歲時考上文科及第,曾任於藝文館檢閱、兵曹參知、刑曹參議等官職。1801年受到辛酉迫害而流配至慶尚道,而後又因黃嗣永帛書事件,流配至康津。剛開始在康津內各地停留了8年,1808年春天正式移至茶山草堂,至1818年9月為止,10餘年歲月皆在茶山草堂裡度過,教導弟子們的同時,著述寫作。在丁若鏞的著名著作中,大部分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茶山草堂在因為陳舊崩壞後,於1957年經過茶山遺跡保存會的努力之下復原,此後又將茶山先生居住過的東庵及弟子們留宿過的西庵皆復原完成。除了茶山草堂之外,還有其留下的茶山4景。茶山先生親自在石頭上刻寫的「丁石」兩字、親自尋找水源拿來泡茶的藥泉、泡茶用的盤石茶几、蓮花池中間堆疊如小山的假山等。另外,在懷念故鄉之時,深懷之地所建立的天一閣亭子。茶山先生於1818年以57歲的年紀再次回到故鄉馬才,於1836年離開世間,享年75歲。


全羅南道(麗水市)

麗水市的白島,位於巨文島東方約28公里處,是由海上39個無人小島所組成的,又分為上白島和下白島。高矮不一的奇岩怪石和陡峭的絕壁,形成了千羅萬象的絕景。島上不但有鷹岩、新郎石、新娘石、兄弟岩和石佛岩等,還有許多神秘的的傳說。白島還擁有了許多自然生態資源,像是黑林鴿等30多種的鳥類、風蘭、石斛蘭、杜松、冬柏、紅楠樹等,有353種亞熱帶植物分布在島上。年平均水溫在16度,故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像紅珊瑚、花珊瑚、海綿等,還有其他170多種的海洋生物皆棲息在此。目前白島為了維護島上的自然生態,所以無法登陸。但可以搭乘遊艇,沿著白島的外海觀光,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全羅南道(潭陽郡)

屬於農村地區的昌平面擁有保存良好的舒適自然環境,以及發達的番茄、草莓、溫室蔬菜等都市近郊產業,具有發展成為田園都市的無限潛力,人心淳樸,是一處非常適合居住的好地方。昌平的名字自高麗初期就開始使用至今,這裡在歷史上是文武百官輩出的書香門第之處,一直守著忠孝禮信義,名聲顯赫。壬辰倭亂時期,這裡是霽峰高敬命的二兒子鶴峯高因厚的第11代孫、舊韓末時期義兵隊長鹿川高光洵出生的正義之地﹔而至於近代,則有於1906年4月1日創立私立昌興學校、教育新學問的春崗高鼎柱;之後這裡陸續出了國務總理、國會副議長、各部長官,以及傳承法律界緣脈的大法官與新聞傳播界的巨匠高在旭,還有最早的工學博士李升基、最早的女性農業博士金思順(音譯)等名人。這裡也有著過去朝鮮時代進貢給國王的著名昌平米花糖、韓菓,,以及保留千年神秘的竹鹽、竹鹽大醬、傳統年糕排骨等值得昌平驕傲的韓國傳統食品。 * 一般現況 行政區域 - 法定里12 / 行政里27 / 班53 / 自然村35 面積 - 33.803㎢ (潭陽郡的7.4%) 人口及住戶 - 4,162人 * 歷史 三韓時代 - 拘溪國 百濟時代 - 屈支縣 新羅時代 - 757年(景德王16年)祈陽縣 高麗時代 - 940年(太祖23年)昌平縣,別名:鳴平;1144年(仁宗21年)中央指派縣令 朝鮮時代 - 1474年(成宗5年)廢昌平縣併入光州牧,後因金有山上書而於1479年改回昌平縣。 1758年(英祖34年)閔百祿編著昌平縣誌。 1793年(正祖17年)昌平縣令趙光存從現古西面古邑里搬遷至現昌平面昌平里82號(昌平面事務所)。 1895年(高宗32年)5月26日,成為南原府昌平郡(4等郡守)。 1896年(高宗33年)8月24日,成為全羅南道昌平郡,管轄9個面。 日帝時代- 1910年韓日強制合併時代 - 昌平郡。 1914年2月28日部令第11號(1913.12.29公布)中將昌平郡併入潭陽郡內,並改名為昌平面。 ※ 昌平的地名來自於孔子出生的魯國昌平鄕,據說是因與其地形地勢相似而命名。1990年4月1日部分南面外東里併入昌平面內。


全羅南道(光陽市)

沿著智異山腳下蜿蜒的蟾津江前行,即到達隨處可見梅樹的蟾津村。這裡的村民們以種植梅樹取代榖物,每逢3月,梅花就如白雪落下般白淨美麗,又如天空的彩霞落到溪谷般壯觀。這裡從江面上吹來的暖風和充足的降雨量適合從事梅果農作,平均一個部落一年的收穫量超過100噸。梅花村的梅花在3月初沿著智異山稜線開始綻放,梅子採收期則在6月。 梅子與其他花朵不同之處在於開花季是春天來臨之前,夏天昆蟲活動活躍前採收,因此是最不需要噴灑農藥的天然水果。清梅果農園是全國最早開始集中栽植梅樹的農園,1930年間由栗山的金午天(音譯)先生所開墾而成。園內有樹齡高達70年的古木和整片梅樹園,農園後頭的竹林和製梅用的2,000多件甕器增添了些農家的莊園氣氛。蟾津村於每年梅花盛開的3月舉行梅花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