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廣域市(中區)

徐相敦(1851~1913)是朝鮮末期的企業家兼官員,也是民族獨立運動家。在大邱地區因經營紙張與布而成功,並成為政府檢稅官管理租稅局。1907年因思考政府對日債務高漲、國權喪失,與大邱廣文社社長金光濟一同展開以禁煙償還國債的國債報償運動。大邱市復原雞山洞李相和古宅旁的徐相敦生家,並建造國債報償公園、豎立銅像等,緬懷其崇高的情操。


大邱廣域市(東區)

琴湖江流經的東區不老洞一帶小山坡上有200多個古墳,被指定為史蹟第262號的不老洞古墳群形成於三國時代,推定是當時治理這個地方的土著勢力集合墓地。古墳的半徑在1∼28m、高4∼7m左右,推定整體修築時期大約在5∼6世紀。


大邱廣域市(中區)

 * 慶北地區最早的基督教會-大邱第一教會 * 高宗32年(1895)原本位於釜山的北長老教傳教本部移至大邱,光武2年(1898)以4棟瓦房做為教堂使用。因信徒不斷增加,1908年建造了結合韓國傳統樣式與西方樣式的新教堂。1933年用信徒的捐款與中央教會的愛心款建造了新的教堂,並改名為第一教會。之後1937年李主列(音譯)建造了高33m的鐘塔,1969年內部整修,1981年在建築物後方增建了515.7m²(156坪)的禮拜堂。現在這座建築整體樣式為平面南北向的正四方型,正面中央有玄關,右邊建有簡潔的哥德式鐘塔。1樓為辦公室、幼稚園、青少年禮拜室,2樓全部用作禮拜室。大邱第一教會是大邱眾多教會建築中歷史最悠久的,是基督教對於近代化貢獻的象徵物,而且對於近代建築史來說也是非常貴重的資料。 


大邱廣域市(達西區)

E World於1995年建成,是結合高塔與公園的歐式都市公園,每年平均有300萬名的旅客到訪,扮演著市民們日常、文化、休憩空間的角色,為首都圈以南的代表主題樂園。* 夏季滑草場- 不僅是在冬季,夏季亦可在草地上,與冰涼的水一起享受向下衝刺的樂趣* 冬季雪橇場- 塑膠雪橇板不僅重量輕,速度快,任何人皆可盡情享受滑雪橇的樂趣,而橡皮泳圈摩擦力小、速度快而舒適,且滑落時衝擊力小,相當安全


大邱廣域市(西區)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道東書院是為祭祀朝鮮五賢之一,牌位甚至入祀於文廟中的儒學家寒暄堂金宏弼先生所建立的書院,與紹修書院、屏山書院、陶山書院及玉山書院並稱韓國五大書院。1568年(宣祖元年)以雙溪書院之名,在地方儒林的主持下建於玄風琵瑟東側山麓,並於創建五年後的1573年(宣祖6年)得君王賜額,可惜於壬辰倭亂時慘遭焚毁。而後於1604年(宣祖37年)以甫老洞書院之名被地方士人遷移至今日的位置重建,1607年(宣祖40年)取當時性理學大家李滉盛讚金宏弼先生「東方道學之宗」之言,被賜額「道東」,當地村落亦隨之改稱道東里。道東書院是高宗時代不受興宣大院君的書院撤廢令影響,於全韓國650座書院中,未被拆除的47座重要書院之一,在當地士人與後代子孫的悉心保護下,得以妥善留存至今。


大邱廣域市(中區)

* 美麗的羅馬式聖堂─ 大邱桂山洞聖堂 *大邱桂山洞聖堂於1886年大邱地區進行傳教活動的羅伯(Robert,A.P. 1853∼1922)神父,在現今腹地上買入並建立的。1899年以韓式木造的十字架型聖堂,在1年後遭祝融而全部付之一炬。這之後羅伯神父重新著手聖堂蓋建工程,費盡心思尋找韓國境內少有的鐵製材料,以及從香港、法國引進其他材料使用。再建工程歷時3年,於1902年完工。聖堂為大邱地區唯一留下的1900年代初期建築物。聖堂的平面以拉丁十字架 (Latin cross),中心的中殿(nave)和兩邊的十字型翼部(transept)構成。這種平面構造使得不管是建築外部或是內部空間,都可以很清楚的看見。建築整體是屬於厚重的羅馬式建築,另外加入尖塔和彩色玻璃等的哥德式建築要素點綴。* 大邱桂山洞聖堂的天主教意義 *大邱桂山洞聖堂在韓國嶺南地區讓天主教在此地落地生根,扮演中樞的角色。然而於1911年從朝鮮敎區分離,成為大邱大教區主教座本堂,初期由羅伯任命為主任神父。聖堂腹地內有紀念設計者的銅像和主教冠。聖堂建築東南方600餘公尺處有觀德亭,殉教紀念館有殉教者的30餘件遺物等和65件的遺物展示。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享受春與秋的地方-琵瑟山杜鵑花/紫芒群落地帶 琵瑟山以大見峰(海拔1,083m)為中心,左右延伸有照華峰(海拔1,058m)與觀機峰(海拔990m)。琵瑟山從主峰往南邊照華峰間1,000公尺的高地上,有著991,740m²(30萬坪)規模的杜鵑花群落地,是韓國其他地方怎麼樣都找不到的傲人景觀,春天時整座山就像是著了火般通紅一片。 到5部稜線為止,主要都是茂密的針葉樹林,一年四季滿山翠綠。6-9部稜線由奇岩怪石與闊葉樹林所組成,秋天來臨時,整座山頭被楓葉裝飾得五彩繽紛。跟稜線山頭比較起來相對緩和的高原,數萬坪的紫芒群落極為壯觀,以秋天登山的好去處而遠近馳名。山中有瑜伽寺與道成庵,以及地區居民休養生息的琵瑟山自然休養林。 琵瑟山的經歷與由來 自古以來,琵瑟山就以靈驗的修道地點而名聞遐邇,傳說聖人千明就出於此地。特別是名僧一然20多歲時曾在此修行,讓此山可以說是有著深遠的經歷。當時一然大師居住在琵瑟山寶幢庵內,並接觸了各種信仰和經典,爲後來編寫《三國遺事》壂下了廣泛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