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龜尾市)

洛東江長506.17km、流域面積2萬3384.21㎢,為繼鴨綠江之後的韓國第二大江。起自江原太白咸白山(1,573m),上流部分以安東為中心,匯集了半邊川等多條支流,往西曲流後,在咸昌附近再次以向心狀流入乃城川、嶺江等支流,接著流路往南,在尚州南部與渭川、在善山附近與甘川、在大邱附近與琴湖江、在南旨附近與南江匯合後,流路轉東,在三浪津附近結合密陽江並往南流入南海。 洛東江意指「流淌於駕洛國(或稱伽倻)東側的江水」,過去曾是伽倻所在地的慶尚北道的高靈、尚州、善山、慶尚南道的陜川、宜寧、咸安、固城等地皆位於洛東江的西側,而從這些地區來看,洛東江則是位於東側。高麗時期所編撰的《三國遺史》中,將洛東江標示為「黃山津」或「伽倻津」,但在朝鮮初期的歷史地理誌《東國輿地勝覽》則將洛東江寫作「洛水」或「洛東江」,同時記載著:「洛東江位於尚州東側36里處」。18世紀由李肯翊所編寫的《燃藜室記述》中也寫道:「洛東江指尚州之東」,之後在金正浩的《大東輿地圖》中也標有「落東江」的名稱。由此可知,今日所使用的洛東江之名早在朝鮮初期便開始使用。


江原道(旌善郡)

小金剛是畫岩八景中的第六景,從旌善郡東面畫岩1里到沒雲1里約4km的區域中,以從栢田里龍沼發源的漁川為中心,左右兩側有著100 ~ 150m的奇岩絕壁,神奇壯觀的景色好比金剛山,故命名為小金剛。除此之外,還可以欣賞到還有如同小金剛的正門般,在漁川兩旁的紗帽官帶岩跟簇頭里岩、還有神仙三兄弟曾來此遊玩的三兄弟岩、有鷹巢所以總是有老鷹在附近盤旋的和平岩、像是對在小洞窟內來來往往的觀光客道別的二蟾蜍岩等特別的奇岩怪石。


江原道(洪川郡)

發源於江原道洪川郡瑞石面笙谷里,往清平流去的洪川江,水淺且水溫剛好,又因江面寬廣,為首都圈附近最適合戲水的地點。總長143公里的洪川江,江岸邊處處是景點。從上游的屈只里開始,八峰山、栗谷、盤谷、通谷里、開野里、水山、馬谷、牟谷等地,光是遊園地就有10多處,而這些地方皆提供汽車露營。洪川江最有名的地方為位於牟谷的Bam Beol遊園地,約1公里的江邊佈滿了栗子般大小的小石子和沙子。另外距牟谷里有6公里遠的牟谷遊園地相當悠靜。牟谷位於洪川江下游連接清平湖處,江的中間水位較深,因此適合進行各種水上活動。下游處為沙灘和樹林,以前至洪川江上游全為美麗的沙灘,但因下游處砂石的開採而導致水流的沖刷,現今只剩下一片碎石地。從牟谷沿著水流而上,江邊處處都是遊園地。上方有水山遊園地和開野里遊園地,再往更上游前進的話,可看到8座明顯地山頭。這地方即為與洪川江相連的名山─八峰山。八峰山觀光區水位淺適合戲水,另外可以享受2小時左右的山間步道。栗谷擁有茂密的栗林,於此處搭帳篷露營也是一種享受。最上游的屈只里和獐項里人煙稀少,較為悠靜水位也最深。此外,洪川江的支流上有許多小溪谷和遺跡。西面牟谷里有翰西南宮檍先生墓域和紀念館。過了洪川邑,壽陀溪谷和龍沼溪谷、姜在求公園、東學革命戰績碑、洪川鄉校、物傑里三層石塔等等。壽陀溪谷春天的躑躅和秋天的丹楓相當漂亮,加上溪水清澈,又有千年古寺壽陀寺,景色優美、古色古香。


全羅南道(潭陽郡)

位於全羅南道潭陽生態村后山里的<鳴玉軒苑林>,是朝鮮時代吳希道(1583~1623)曾經生活過的房屋庭園,以及他第四個兒子吳以井(1619~1655)循著父親的過往在此處唸書並留下許多著作的別莊地基。庭園內建築有‘鳴玉軒’,前頭是四方型的蓮池,周圍種植了許多的花草樹木等,以美麗的造景著稱。鳴玉軒是以為了教育所建造的淡雅亭子,這裡的水流聲與玉碰撞發出的聲音類似而得名。蓮池周圍栽種著火紅的赤松與紫薇等,蓮池上方小溪邊刻著‘鳴玉軒癸丑’的石頭非常顯眼。鳴玉軒苑林右邊有著被稱為‘後山里銀杏樹’或‘仁祖大王繫馬杏’的銀杏樹,為300年以上樹齡的古木。據說仁祖成為王之前遊歷全國途中,在此處拜訪吳希道時把馬繫在此樹下。鳴玉軒苑林是僅次於‘瀟灑園’的美麗民間庭園,2009年時被指定為名勝第58號。


濟州道(濟州市) , 新济州

榧子林路是連接濟州市舊左邑坪岱里到奉蓋洞的道路,總長27.3km,兩旁有直聳入天的杉樹林與閃耀著銀光的紫芒花田,是條以美景聞名的道路觀光道路,亦是穿越濟州島代表樹林裡的道路,也是保存原始自然的美麗道路。榧子林路在2002年建設交通部實行的‘第1回美麗道路’評價裡,於全國地方政府推薦的88處道路中獲得殊榮,並且更加有知名度,被譽為韓國最好的兜風路線。道路沒有什麼來車,空氣相當新鮮,適合來此作森林浴,欣賞美麗的風景,可悠遊漫步於山中小徑,因此觀光客也日益增多。走一趟榧子林路,在途中可以看到許多的牧場,以漢拏山與火山岳為背景,牛群與馬群在草原上悠閒地吃著草,這樣的畫面只有在濟州才能夠欣賞得到。在這裡還可以體驗騎馬、越野摩托車、越野車等活動,名為山君不離的噴火口、濟州小人國、藝術樂園等觀光勝地也都在道路的週邊,並與城邑民俗村連接著。紫芒花盛開的秋天若遇上下著霧雨的天氣,浪漫的氣氛更是無可所及。


京畿道(東豆川市)

東豆川站最早於1912年7月25日開始營業。1984年2月10日,站名被改為東安站,直到 2006年7月31日新站落成遷至新址,才再度將站名改回東豆川。 東豆川站位於京元線保山站與逍遙山站之間,為部分傳統火車與京元線通勤列車的起點與終點站。不僅主要肩負自漣川郡地區至東豆川與議政府地區通勤乘客的輸送業務,平均每天還輸送重達1,000噸的無煙煤。而東豆川站也是總管從保山站至新炭里站等10個站的管理站。車站附近則有磨叉山與王方山等旅遊景點。


江原道(高城郡)

位在江原道高城郡縣內面花津浦觀光區的花津浦海洋博物館,展示有世界各地稀有種貝類、甲殼類、珊瑚類、化石類等1,500餘種,共40,000餘件展示品。水族館裡則有125種,共3,000餘隻,生活在不同地區的魚類。 整體設施中1樓魚類展示館設有180度觀賞水底隧道,2樓有海洋海灘、美麗的東海海洋、無脊椎動物館與立體影像館等。


江原道(洪川郡)

龍沼溪谷是發源自洪川郡乃村面,並經斗村面掛石里,最後到達泉峴里一帶的溪谷。其綿延範圍超過10公里,清澈的溪水和岩石融合成一片和諧的風景,而茂盛的森林和遍佈在各處的水沼牛和大片岩石更是形成了無與倫比的秘境,堪稱僅次於内雪岳的美麗溪谷。龍沼溪谷也是相當適合一家大小前來進行一日的登山行程或是山林浴的絕佳去處。 在龍沼溪谷,春天時會佈滿杜鵑花;秋天時則是滿佈楓紅以及蘆葦,夏天則是涼爽無比。而在這裡也保存了古寺以及三層石塔。據傳說,若是移動三層石塔,老虎就會出現,所以三層石塔便遺留至今。


慶尙北道(淸道郡)

慶尚北道清道郡的清道韓屋學校,坐落於觀光勝地落臺瀑布的南山山腰上,是一個培養木匠(以木頭製造房屋、家具、器具等的人)的教育場所。 這所學校以傳授用自己的雙手建造賦予韓國傳統美著稱的韓屋的方法為名。進入韓屋學校,庭院旁是俯瞰清道郡全景的好地點,旁邊的大松木屋(屋頂以紅色松木覆蓋的房子)讓人印象深刻。 韓屋學校的課程有木匠養成課程、專門課程、親手造屋課程和韓屋窗櫺製作、刨子、木材砍伐等實習體驗,以及烤番薯、搗年糕和關於韓國傳統家屋的討論等,也有專為兒童準備的韓屋文化體驗。每個季節提供多樣的節目,適合親子共遊的好地方。


()

* 研究古代山城的貴重史料,─雲住山城 * 雲住山城又稱高山山城,是百濟時代的遺物,其位於全東面美谷里、青松里和全義面東橋里,新亭里一帶。雲住山城建在雲住山(459.7公尺)上城郭有3,210m、寬2m、高2~8m,配合著盆地型的山勢和秀麗的風光形成一片美麗的風景。 * 雲住山城的構造和歷史意義 * 雲住山城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地形,環繞着山修建城牆而成。其北邊和東邊的城牆各沿著稜線往西邊與南邊建築,故雲住山城為東北高、西南低的走向。西門、南門、北門的遺址雖已確認,但由於崩塌已久,無法得知詳細的地形和結構情況,山城內留有城門與建築、水井等遺址,頂端則保留着當年祈雨祭的祭壇遺址。另外,山城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其內有百濟時代的陶器和瓦片出土,亦發現了高麗和朝鮮時代的陶器和瓦片,是研究古代山城的重要史料。 * 雲住山城和百濟復興運動 * 西元660年百濟滅亡後,發生了以豐王、福信和道琛將軍為首的百濟復興運動,此地就是最後救國抗爭的根據地。 雲住山登山路入口的高山寺,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八日,亦即百濟滅亡的日子,會進行安慰百濟滅亡時的義慈王、復興期的豐王和為百濟復興運動而死的亡靈的高山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