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居昌郡)

都市中的60里特色綠色道路] 有「蔚山生態通道」之稱的松脊路連接仙岩湖公園,神仙山,大公園山,文殊國際射箭場,松脊天路,三湖山,南山,總長24km。它扮演著山與山,山與江,人與自然共同呼吸的聯結角色,站在神仙山上的神仙亭裡可以眺望仙岩湖全景,而踏上大公園山松林路時,則可以和家人,朋友一邊享受天然的森林浴,一邊觀賞大自然的絕妙風景。


京畿道(抱川市) , 抱川

京畿道抱川的慈仁寺是以鳴聲山岩壁為背景的傳統寺院。慈仁寺是去山井湖的觀光客都會來參訪的地方,入口至寺院兩旁緊密的松樹林高聳入天,格外令人印象深刻。進到慈仁寺境內,可以看到坐著一尊稍微矮小造型特別的彌勒佛,後面可以看到外觀華麗的極樂寶殿。沿樂寶殿後方看去是片陡峭的岩壁,由前方向下望是廣闊的山井湖,風景相當秀麗。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觀世音菩薩像與立著的數座石塔,境內湧出的清澈泉水則以味道聞名,常有觀光客特地到此取水飲用。附近有鳴聲山、山井湖、漢灘江、禾積淵、三釜淵瀑布、蓴潭溪谷、金水亭址等觀光景點。


忠淸北道(鎭川郡)

鎮川鐘博物館開館於2005年9月,透過對韓國鐘的研究、收集、展示、保存、企劃展、教育及各種活動,推廣受到世界認可的韓國鐘的藝術與卓越價值。歷史調查中鎮川石帳里被判斷為韓國最早的鐵生產遺跡地,鐘博物館建造於此,其意義更深遠。鎮川石帳里發現了鑑定年份為4世紀的韓國古代製鐵爐實例,其意指那個年代韓國已經可以製作金屬工藝。而 位於鎮川附近的清州雲泉洞是統一新羅時代後期梵鐘出土地,還有高麗時代龍頭寺址鐵幢竿。將緬懷金屬藝術巔峰的梵鐘文化的鐘博物館建造於古代遺跡中曾有最大規模製鐵爐的鎮川,這也是其必然的緣分。


全羅北道(南原市)

位於智異山北部山麓上氣韵沉雄的蛇巳溝溪谷全長約9公里,由般若峰和兔子峰間一路延伸至南原市山內面一帶。山谷中每逢秋季遍地丹楓盛開,與彼我溝的美麗楓紅景致平分秋色。蛇巳溝名稱源於從前曾有座名為松林寺的寺廟坐落於此留下來的傳說,溪谷一年四季水量豐富,樹林茂盛蒼鬱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夏季避暑勝地,秋天的蛇巳溝可見滿山遍野的楓葉及岩壁間緩緩流倘的溪水,與在溪谷下方形成的苔蘚交織成一幅美麗的景象,讓來到這裡的遊客流連忘返。另外周邊鄰近仙人臺、石室、要龍臺、濯龍沼、瓶沼、屏風沼及再承臺等多個景點。


忠清南道(泰安郡)

三峰海水浴場位於泰安郡南面與安眠邑相連接的路橋南邊3公里處。沙灘長3.8公里、寬300公尺、傾斜度6度、平均水深1.5公尺、水温平均22度。這裡以三座岩峰和美麗的海棠花聞名,鬱鬱蔥蔥的松林讓遊客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海邊寬敞美麗的沙灘及天然沙丘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天然景觀,與其他海水浴場相較之下交通更為便利,每逢夏季就會有很多遊客前來避暑。


慶尙北道(鬱陵郡)

獨島位於韓國最東端的鬱陵島東南角87.4公里的海域,總面積為180,902平方公尺,由岩石島組成的一個火山島。準確位置是在東經131度52分,北緯37度14分。新羅時代智證王13年(512年),異斯夫(真興王時期的將軍、政治家)把鬱陵島和獨島組成的于山國收歸為新羅所有,在歷史上有"六月于山國歸屬新羅"的記載。根據朝鮮時期(1392-1910年)《成宗實錄》記載,金自周曾對獨島(當時稱三峰島)的形狀進行過描寫。朝鮮時期,獨島也稱爲三峰島、可支島、于山島等,1881年改稱爲獨島。1906年鬱陵郡守沈興澤最先正式使用獨島的名字,1914年行政區域改編時又劃入慶尚北道。壬辰倭亂(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的戰略)後日本漁民更頻繁地出入鬱陵島和獨島的近海,於是安龍福就東渡日本,向日本政府確認鬱陵島和獨島是韓國的領土,並禁止日本漁民在兩島附近捕魚。對此史書上亦有相關的記載。獨島由東島、西島及其附近的36個小島組成,東島(海拔98公尺)有火山噴出口;西海(168公尺)無噴出口,是由火山岩構成的。東島和西島間有兄弟洞,東島還有天頂洞和海蝕溶洞,其海蝕階地和海蝕崖地形十分發達。1905年日俄戰爭過後,日本認知到獨島的重要價值,於當年2月22日單方面地將獨島改稱爲竹島,並規劃入日本島根縣。此後又一直主張對獨島的領土所有權,直至今日獨島問題仍然是韓日間重要的外交問題。現在獨島上駐有韓國的警備隊,他們在岩石上修築房屋,並建造簡易的碼頭。獨島上多處發現水質良好的礦泉,飲水問題也隨之順利解决。


忠清南道(保寧市)

位在忠清南道保寧郡的開花藝術公園,涵蓋附帶設施範圍共具5萬5千餘坪的規模,是個主題藝術公園。公園內有碑林公園、肉筆詩公園、音樂堂、美術館、香草園區等等。 在藝術公園內的大型溫室香草園區裡,除了有闊葉、水生植物以外,還有各種淡水魚、兩棲動物、昆蟲等,對孩子來說是在好不過的教學場所。而肉筆詩公園則有韓國當代詩人們的作品,不論是愛情、天倫相關的詩和歌曲都有,另外碑林、詩碑、石雕區共有1,000餘作品展示中,將韓國的文藝作品分享給所有訪客。 圍個整個藝術公園所建造的自然散步道路長約2.5km,路的兩邊排列著韓文詩碑,相當具有特色。加上公園裡的各種體驗活動,開花藝術公園絕對是週末全家一起歡度美好時光的好選擇。


大田廣域市(儒城區)

為供奉地方賢儒之牌位與教化地方百姓,朝鮮太宗5年(1405年)時創建了鎮岑鄉校,而後此處之沿革未見於史書記載。現存的鎮岑鄉校擁有大成殿等建築,主要供奉五聖、宋朝六賢與東國十八賢的牌位。 在朝鮮時代,此處由國家提供土地、典籍與奴婢等,1位老師可教授30名儒生。至甲午更張(甲午改革,1894~1896)廢除科舉實施新學制後,鄉校失去教育的功能,僅於春秋兩季舉行祭孔大典(釋奠大祭),並於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焚香儀式(又稱「朔望焚香」)。 如今鄉校的營運由典校1名與掌議數名負責,而有著悠久歷史的鎮岑鄉校大成殿,也被指定為大田廣域市文化財資料第6號。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月光路(Moontan Road)位於海雲臺迎月嶺,有「在月光下輕盈漫步」之意。整條步道共有5個主題,分別為花眠路、中央路、鄰近路、同行路、邂逅路,全部走完約需1~2小時。在散步途中,還可看到大海觀景臺、體育公園、迎月和諧廣場、海月亭等景點。


慶尙北道(慶州市)

南山位在慶州市南方,一直是新羅人的信仰對象。從金鰲峰(468m)與高位峰(494m)流下的40多條山澗與溪谷,共同組成了南山的美景。南山南北長8km,東西寬4km,呈現南北較長的橢圓形,外形像是山頂略偏南方的直角三角形。散布有100多處寺院、80多尊石佛、60多座石塔的南山是座露天博物館。 另外南山有40多處山谷,主要分為孕育新羅的聖地西南山,以及有彌勒谷、塔谷、佛谷等眾多石佛坐像的東南山。 南山西側山麓有著新羅的開國君王朴赫居世出生神話的發生地蘿井、祭拜新羅建國以前徐羅伐所在的6村始祖的祠堂楊山齋、瀰漫著千年的新羅王朝落幕悲劇氣息的鮑石亭;而東南山則有充滿著韓國之美與慈悲的菩提寺石佛坐像、在9m高的斜面岩石上銘刻著石塔與佛像的佛無寺佛岩、於岩石上鑿出拱型龕室的佛谷龕室石佛坐像等。在慶州南山,共計有彌勒窟(菩提寺)石佛坐像、龍藏寺址三層石塔、七佛庵磨崖佛像群等11個寶物,以及鮑石寺址、蘿井、三陵等12個史蹟,還有三陵谷磨崖觀音菩薩像、笠谷石佛、藥水谷磨崖立像等9個地方文化財與1個重要民俗資料。 除了遺跡之外,南山的自然景觀也相當出色。有變化多端的溪谷與呈現萬物百態的奇岩怪石,以及備受登山客喜愛的眾多登山步道。人們豎起大姆指把南山列為慶州第一景,甚至有「若未登過南山,就不能說曾來過慶州」的說法。因此,由自然美景、新羅悠久歷史、新羅人的美學意識與宗教藝術所構成的南山,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