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鬱陵郡)

面積1.5 ~ 2.0㎢(2.0㎢ = 605,000坪)東西約1.5km、南北約2km的羅里盆地,是鬱陵島內唯一的平野。羅里盆地屬破火山口(caldera – 岩漿回流、火山自身塌陷或淺部岩漿囊噴發而形成的火山口),盆地裡岩漿噴出形成的卵峰(611m)及從卵峰上流下的岩漿再次形成的第二個火口平原。東北邊有羅里村,西南邊有現今無人居住的卵峰村。于山國時代開始就有人在此居住,到了朝鮮時代因空島政策數百年無人居住,高宗在位時期,因開拓令而人民再次來到這塊土地上。從很久以前開始定居在這的居民以啃食羅里(Hason illy)的根為食,所以之後便稱作羅里村。開拓當時約有500多人定居在這,是鬱陵島第一個集體部落。


忠清南道(唐津市)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西歸浦自然休養林貫穿漢拏山西側,為連接濟州市與西歸浦市中文觀光園區的1100公路東側旅遊路線中心。 園內擁有多種暖帶、溫帶、寒帶樹種,由樹齡約50多年的濃密扁柏林所形成的山林浴場。林中更棲息著山雞、獐子等稀有動植物。擁有最新設施的休養林館、戲水設施與能享受山林浴的散步小徑為此處的優點。 此外,還設有觀景臺,能眺望濟州世界盃體育場、濟州國際會展中心等廣達3,562㎡的中文觀光園區。


忠清南道(泰安郡)

位於忠清南道泰安郡南面新場里的夢山浦海水浴場,以擁有泰安半島最美最開闊的白沙灘而聞名,沿著海岸線一帶生長的松樹林也非常壯觀。松樹林裡的散步路上可以直接觀察到海岸沙丘、沙丘濕地和泥灘,是適合給孩子們現場教育的理想場所。


江原道(東海市)

墨湖港是1941年8月11日開港, 主要是作為無煙炭的貿易港口, 而後發展為漁港。墨湖燈塔於1963年6月8日建立, 保護船隻安全靠岸。位在海拔高度67公尺的墨湖燈塔是以鋼筋水泥建造的白色圓柱型燈塔, 高12公尺, 內部有兩層樓的結構。 附近更有座春天盛開迎春花, 夜晚照亮海邊的小公園, 公園附近有座小的海洋水產宣傳館, 可以了解海洋水產的變遷史, 提供給前來小公園的遊客及當地居民一個舒適的休憩景點。墨湖燈塔小公園是1968年鄭韶永導演的電影作品"即使恨,也要再愛一次"的主要拍攝地點, 為做紀念, 2003年5月在此設立了"電影的故鄉"紀念碑。墨湖燈塔位於墨湖地區海邊最高的位置, 讓海上船隻得以識別, 2003年10月設置了韓國開發的鏡片, 迴轉式的大型燈光在42公里外都可以看得見。 * 正式點燈日 - 1963年6月8日 * 構造 - 白色圓形水泥建築(12m) * 燈光 - 纖白光10秒1纖光(FlW10s) * 特色 - 位在江原道東海岸最大港灣墨湖港, 標示海岸線.


釜山廣域市(金井區)

最大的山城-金井山城被指定為史蹟第215號的金井山城,位於白頭大幹的尾端邊緣。釜山的金井山在新羅文武王在位時期,由創建古廟梵魚寺的高僧義湘大師建立完成。位於東萊溫泉場西北邊的金井山(801.5m)頂峰的金井山城是東萊府、梁山及機張避難兼抗戰之地,全長有17,377公尺、城墻高達1.5~3公尺、面積約為8,213平方公里,是韓國最大的山城。由於無法確切知道築城年代,只能以位置及規模等來推測是在三國時代建築完成的。需要維修管理的金井山城日帝侵占時期(1940年)山城受到嚴重毀損,荒無人煙。1971年國家將其指定爲史蹟,並在2年內時間復原東、西、南門,而後更增加許多修復的工作。現有四個門樓及四個觀景台,另外還有從金剛公園到金井山山頂的纜車和修鍊院及山莊等設施。每天都會有很多登山客、遊客及學生造訪金井山城這個自然休憩處,但也因此人為因素造成的破壞逐漸增加,暴風雨等自然災害也使金井山城受到不少的毀損,如今每年都有持續在進行復修的工作,山城的維持管理變得更為重要。 


仁川(翁津郡)

信島位在仁川廣域市西北方14km、江華島南方5km、最高峰為九峰山(178.4m),面積6.92㎢,海岸線長16.1km。信島的名稱據說是因為島上的居民都相當誠信淳樸,因而稱作信島。這裡產有真鹽。 在九峰山山頂上可以看到永宗島等黃海的島嶼,1992年與矢島之間建造了長579m的連島橋。島的北邊與南邊2個隆起的山地,西南部有個大灣口,島周圍有廣闊的海浦地。耕地面積相較其他島嶼較為遼闊,島民大部分都從事農業。海邊可以抓到大量的彈塗魚·蛤蠣等,當地也產有相當美味的葡萄。東邊有坪村、西南邊有皐南里、西南海岸有九老池等村落,都是以漁業維生。信島與矢島、茅島一樣都是黃嘴白鷺(Swinhoe's Egret)與黑尾海鷗(Black-Tailed Gull)等稀有動物的棲息地。


慶尙南道(南海郡)

神佛山郡立公園位在蔚州郡上北面與三南面一帶,面積達11.66㎢。神佛山具有嶺南主峰該有的雄偉壯闊,景觀尤其美麗。登上山頂後還能感受到雄壯以外的舒適感。與肝月山、靈鷲山之間規劃有登山路線,登山客的足跡不曾間斷。 神佛山山頂附近有山城,山頂的高原芒草原風光也相當壯觀。神佛山也有深遂 的溪谷,從雲朵相伴的丹照峰流下的溪水形成瀑布,從端雅的絕壁上落下的瀑布絕景讓觀看的人感到心裡一陣舒暢,這正是神佛山有名的‘虹流瀑布’。 另外,附近還有‘登億溫泉’,具有大規模溫泉及娛樂設施,登山後可以來此洗除身上的汗水及疲勞,附近還有許多各式餐廳及豐盛的佳餚。


江原道(太白市)

曾為國家產業原動力的煤炭,為韓國唯一的賦存能源資源,對國民生活的燃料供給與國家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現代物質文明的發展與清淨資源的一般化,減少對於煤炭的需求,依據政府煤炭產業合理化政策,煤炭逐漸沒落,其重要性亦逐漸消失。把過去煤炭產業的變遷與地下資源開發史等,匯聚一地,有系統一目了然地展示,喚起我們對於煤炭的記憶,並活用成歷史教育的學習場。


慶尙北道(安東市)

* 緬懷退溪李滉的書院-陶山書院 *陶山書院是為了追思退溪李滉(1501-1570)的學問與德行,於1574年(宣祖7年)建於慶尚北道安東市陶山面土溪里。朝鮮中期的性理學大師退溪李滉,於1561年建造了陶山書堂及隴雲精舍,並在這裡休養心性與研究學問。為了國家的百年大計,透過講課來培養人才,為人才輩出的私學泉源,就如同現今私立學校一般的教育殿堂。* 關於陶山書堂與陶山書院 *書院的建築物整體看起來非常簡潔樸素,能充分反映出效法退溪品格及學問的儒者姿態。從建築構造上來看,大致可分為陶山書堂及陶山書院。陶山書堂為退溪先生的住所,亦為教導弟子之處,而陶山書院則是退溪過世後所增建的祠堂與書院。陶山書堂建於1561年(明宗16年),是退溪先生返鄉後,為了研究學問與栽培後生晚輩而建,是書院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據說是由退溪先生親自設計建造的,當時一併建造了做為儒生們宿舍的隴雲精舍及下庫直舍。退溪過世4年後的1574年,為了追思並繼承退溪先生的學問,弟子們與儒生們合力在陶山書堂後方建立了陶山書院。隔年1575年,宣祖御賜了韓石峯親筆所寫的“陶山書院”匾額,而成為賜額書院。1969年正式被指定為史蹟第170號,用以追慕先生的學問思想及宣揚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