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南道(禮山郡)


蔚山廣域市(北區)

在韓國,除了江凌、東海、三涉的所在地江原道可以看海以外,蔚山從朱田至甘浦一帶的海岸線也深受遊客的喜愛。沿海的國道在山路中彎延,因此也是駕車兜風的路線。


江原道(太白市)

天祭壇是古人為了祭天而建造的祭壇。據三國史記記載,新羅時期,太白山乃三山五岳中的北岳,被人們奉為靈山,因此經常在太白山中舉行祭祀。 位於太白山山頂的天祭壇以天王壇為中心,北有將軍壇,南有規模略小的三個下壇,以赤石堆壘。天王壇,周長27.5公尺,高3公尺,左右寬7.76公尺,前後寬8.26公尺,呈橢圓形。而壇的上方以綠泥片麻岩堆成圓形,搭配下方的四角形,因應了「天圓地方」的道理。 據傳,祭壇是由檀君-古朝鮮時代的丘乙皇帝所建,自上古時期開始,便用於祭祀,成為當代國家祭天的場所。三韓時期的天君、新羅早期的赫居士王、此後的逸聖王均在此舉行過祭天活動。此外,基臨王也曾在春川舉行過望祭。 經歷了高麗和朝鮮時期,方伯守令和百姓們也來此進行天祭。在大韓帝國末期,為挽救即將滅亡的國家,憂國之士也紛紛來此舉行祭天儀式。韓末時期的義兵將申乭石將軍亦曾以白馬祭天。這裡是韓國唯一一處位於山間的大型祭壇。 天祭壇也被稱為九靈壇、九靈塔、麻姑塔。尤其是每年的開天節都會在此舉行祭祀,屆時,祭壇中央將被插上太極旗和七星旗,周邊則立有33面天旗和28面宿旗,供奉9種祭品。在祭天壇的附近建有為誠心祈禱而設立的赤石塔和石壇。


全羅北道(長水郡)


忠清南道(天安市)

廣德寺位於廣德山上,西元637年由慈藏律師所創建。興德王(西元832年)時,由珍山和尚修建。一直到壬辰倭亂前,都是忠清道、京畿道等地區內最大、香火最盛的廟宇。但是在壬辰倭亂時,廣德寺幾乎全部被燒毀,昔日的繁華已不復見。寺內的大雄殿、冥府殿、千佛殿等,均是近代再重修建造。廣德寺是高麗時代初期的建築,寺內至今還存有珍貴的3層石塔,石塔上的8角塔峰,是以獨特的技法再修建而成的。普化樓前有一棵歷經數百年的胡桃木,寮舍旁也有高大的胡桃木豎立在寺中,因此廣德寺有胡桃木的原籍地之稱。廣德寺造的可說是相當雅致。進入廣德寺路邊潺流的溪水岸邊,可看到法頂禪師的隨筆「無所有」之字。


忠清南道(靑陽郡)

位在忠清南道靑陽郡樓谷的連墓聖地是天主敎的無名殉敎徒的墓。另外此村落也是在京畿道果川殉教的崔京煥與韓國的二司祭崔良業神父的出生地。由於好幾個墓串連在一起,因此稱為連墓。殉教者的人數、姓名以及殉教原因已經無從而知,但樓谷連墓共有37座以家庭單位埋葬的殉教者墓,分為第1ㆍ2ㆍ3墓地。1982年,靑陽教堂將墓地整理,為無名殉教者立墓碑,將此闢作為史跡地,有許多天主教信徒及民眾前來。殉教者連墓中崔京煥的遺骨部分於986年移往切頭山殉敎紀念館,現在此處的連墓共有36座。


釜山廣域市(影島區)

白垩紀末期湖水裡的堆積層因海水面上升而受到波濤的侵蝕,因而形成了波蝕台地,海蝕崖,海岸洞窟等以岩壁海岸出名的釜山代表性海岸景觀。球狀構造、低潮構造,岩脈, 斷層, 花束構造等多種地質記錄和神秘的天然岩壁畫,礫石廣場等景觀也形成了絕佳景致。這裡還開發了海岸植物生態路線,太宗台展望台,影島海洋文化空間等越野路線。 <出處 : 釜山國家地質公園> 指定 名勝第17號(2005年11月1日 指定) 封山期 為防止山火及保護生態禁止入山 * 春季 2月1日 ~ 5月15日 * 秋季 11月1日 ~ 12月15日 ※ 根據實際氣像情況可能有所變動 / 請在訪問前確認諮詢 利用時間 04:00 ~ 24:00 停車設施 * 入口停車場(26輛,巴士專用)  * 第7停車場(402輛, 中小型汽車專用)  * 第7停車場-2 (411輛, 中小型汽車專用)  * 自由樂園停車場(114輛) 可用設施 DANUBI遊園列車、展望台休息室(快餐店、韓餐廳、紀念品商店、咖啡廳)、太宗寺、救命寺、海上遊覽船、體育公園等 ※ 禁止自行車及摩托車入園 ※ 園內禁止炊事,可使用位於廣場休息處及太宗寺前休息處的野營餐桌 ※ 在碎石廣場處可以釣魚,在絕壁等出入禁止區域內禁止釣魚 設施使用費 * DANUBI 遊園列車 售票時間 : 09:00 ~ 17:30 乘坐時間 : 09:20 ~ 17:30 巴士時間(下山專用) : 17:30 ~ 18:30 費用 - 成人 3,000 韓元 / 團體 2,400 韓元 (30人以上) - 青少年 2,000 韓元 / 團體 1,600 韓元 (30人以上) - 兒童 1,500 韓元 / 團體 1,200 韓元 (30人以上) ※ 雨天等惡劣天氣時停止運營 ※ 售票時間可能在運營結束時間2~3小時前提前結束 入場費 免費 衛生間 有 嬰兒車租借 免費租借(10:00 ~ 17:00)


江原道(束草市)

通過外雪嶽-雪嶽洞的飛龍橋,再經過飛龍瀑布就會出現六個瀑布與水池,也就是所謂的六潭瀑布了。從六潭瀑布流下的水量雖然不多,但配合周邊大自然的美麗景緻,便成為最迷人的一處瀑布了。


忠清南道(公州市)

* 天地人間首屈一指的寺廟-甲寺 * 甲寺是位於老松與櫸樹森林茂密的雞龍山西北方山腳的寺廟,距離公州市19km處,距離東鶴寺徒步約3小時左右。就像春麻谷、秋甲寺這樣暗示的話一般,甲寺的秋天楓紅是無比美麗的。三國時代初期,百濟久爾辛王元年(420年),從高句麗前來的阿道和尚創建了這座寺廟。歷史上的甲寺又被稱為雞龍甲寺、甲寺、甲士寺、雞龍寺等,曾為統一新羅時代華嚴宗十大寺廟之一的名寺。 甲寺取自於‘天地人間首屈一指’的甲等之意,其名稱如此流傳下來。正如其名,有如頭一個寺廟般,朝鮮世宗6年(1423)的寺廟改組合併中被屏除在外,算是很早定下名字的寺廟。世祖時,因王室的庇護拿到了‘月印釋譜’的木刻匾額。1597年壬辰倭亂燒毀,宣祖37年(1604)開始重建大雄殿與振海堂,直到今日。寺廟周圍有龍門瀑布、水晶峰、天真寶塔、君子臺等秀麗名勝,特別是南邊溪谷中的9曲特為絕景。 * 大雄殿 道指定有形文化財第108號。此建築為甲寺的本殿,於丁酉再亂時燒毀,宣祖37年(1604)重建、高宗12年(1875)補修後才成為現今的樣貌。原本的位置在現今大寂殿的附近,重建時移至現在的位置建造。 * 甲寺講堂 道指定文化財第95號。為僧侶們講解佛經之處,建築物上懸掛著鷄龍甲寺的匾額,整體架構為沒有繁複技巧的雄偉感朝鮮建築形式。 * 甲寺功牛塔 這座塔位於過了流經大雄殿到大寂殿間小溪後的溪谷邊山麓上,傳說是從原本甲寺的附屬庵子移到現在的位置。塔由3層的塔身與基壇部所構成,塔身第1層刻著建立塔的內容,2、3層則是塔名,皆以陰刻方式雕刻。塔建立的過程從塔身上刻著的銘文判斷,是為了讚揚重建時期的功績而建。銘文內容如下:‘臥塔起立,人道偶合﹔三兮乙乙,厥功居田(重新扶起倒下的塔,是人道偶然的配合﹔三次的努力再努力,其功之最)’。 * 甲寺浮屠 此浮屠(供奉僧侶舍利或遺骨的墓塔)為寶物第257號,原來位於甲寺後山,而後移到現今位置。不僅是新羅時代的代表樣式,雕刻技巧更是卓越,為研究新羅末期與高麗初期浮屠樣式的重要資料。 * 甲寺銅鐘 為寶物第478號,此鐘位於過了甲寺解脫門後右手邊的新建四角屋頂鐘閣內。鐘體上有銘文,建造於朝鮮宣祖17年(1584),可從此得知甲寺的寺名在當時叫做甲士寺。鐘高127cm、口半徑為91.5cm,日制時期因獻納的名目充公上繳,解放後才歸還,是與整個韓國民族一同受難的梵鐘。於1584年(朝鮮宣祖17年)建造的鐘,大致上維持著從新羅以來的傳統梵鐘樣式,也同時有著不用甬筒就敲打發出聲音等朝鮮時代的特徵。龍鈕(綁著鐘的弔環)上刻著寫實的龍紋、肩部有9個輪廓(突起的裝飾),以及蓮花形式的撞座(敲響鐘的部分)等皆是新羅以來韓國梵鐘的傳統要素。撞座間雕刻著地藏菩薩,鐘體上有標示著製造時期的銘文,除了是能夠解韓國鐘變遷的重要資料外,上頭標示著的'甲士寺'也能看出當時與現在不同的寺名。 * 甲寺鐵幢竿及支柱 寶物第256號的甲寺鐵幢竿與支柱是是架設寺廟的鐵竿與柱子。幢竿是廟前豎立的旗竿,標示著佛祖或菩薩的威信與功德,是為了懸掛趕走邪惡東西旗幟-幢的旗竿,而幢竿支柱則是為了在左右支撐著幢竿的支撐柱子。甲寺鐵幢竿是由半徑50cm的鐵桶24個連貫而成,高約15m。但1893年時,其中4個鐵桶斷裂,因此變得比原本還矮。此鐵幢竿與支柱的建造時期,可從甲寺是新羅義湘大師所創的華嚴宗第10代寺廟之一,與基壇側面刻著的眼象雕刻來推測是新羅時代的物品。完整無缺保存下來的甲寺鐵幢竿支柱,是研究幢竿型態的珍貴資料。   [文化財資訊] 甲寺鐵幢竿及支柱(寶物256號) 甲寺浮屠(寶物257號) 甲寺三身佛掛佛幀(國寶298號) 甲寺銅鐘(寶物478號) 宣祖2年刊月印釋譜板本(寶物582號) 甲寺石造藥師如來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財50號) 甲寺石造菩薩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財51號) 甲寺史蹟碑(忠南有形文化財52號) 甲寺講堂(忠南有形文化財95號) 甲寺大雄殿(忠南有形文化財105號) 甲寺大寂殿(忠南有形文化財106號) 甲寺表忠院(地方文化財52號) 甲寺三聖閣(地方文化財53號) 甲寺八相殿(地方文化財53號) 甲寺天真寶塔(地方文化財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