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XCO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BEXCO延面積佔有92,761m²,為國際規模的展覽‧會展中心。走向21世紀的一流會展企業建設,藉由展覽會及國際會議在釜山的舉辦,將釜山、慶南地區推向國際化、產業化、資訊化為目標。以超大型的單層空間,相當於足球場3倍大的專業展場、多功能廳、戶外展場、常設展場。配上各種尖端設備,活用於國際國內展覽、大規模會議、公演、活動、運動盛事等。BEXCO自2002年韓日世界盃之後,2002年釜山亞運扮演主媒體中心的角色。除此之外,釜山數位電子展、教育展、2003年國際大會和會議協會(ICCA)年會、2004年亞洲電信展(ITU Telecom Asia)、2005年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2006年的國際勞工組織(ILO)亞太地區總會、2006年交通部長會議(UNESCAP)、2008年世界社會體育大會等,持續地在每年舉辦各種世界級活動。

德壽宮
 
首爾(中區)
史蹟第124號的德壽宮原本並非王宮,原來是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1454~1488)的宅邸,因1592年壬辰倭亂時宮殿幾乎全毀,於是從1593年開始將當時的德壽宮做為行宮使用。逃難至義州的宣祖回到漢陽後就居住於德壽宮,宣祖後的光海君於1608年在這個行宮裡即位,1611年把行宮更名為慶運宮,而後7年內都將這裡當作王宮使用。1615年移至昌德宮後,便把宣祖的飾妾仁穆大妃幽禁於此。1618年廢止仁穆大妃的尊號,並將慶運宮貶稱為西宮。 1623年仁祖反正,仁祖將光海君廢位後,於此處的即阼堂即位。而後移至昌德宮後的270年間,一直都將這裡當作別宮使用。1897年高宗皇帝從俄羅斯公館回宮後,再次將此處做為王宮。自此時起又恢復了慶運宮的名號,而規模也再次擴張。1907年在高宗讓位給純宗後,就算王宮已移回昌德宮,高宗仍然將這裡當作住所。為了祈求高宗皇帝長命百歲,而將慶運宮稱為德壽宮。因這樣的緣由,最近也有不少聲音主張將德壽宮恢復其原本慶運宮的稱呼。 過去的德壽宮內曾有許多建築,而現今18,635坪的範圍內僅剩大漢門、中和殿、光明門、昔御堂、浚明堂、即阼堂、咸寧殿、德弘殿及石造殿。德壽宮內含著舊韓末時期的悲劇,高宗皇帝在日帝的脅迫下讓位,並送了許多女性到日本。而後於1919年1月22日在德壽宮被日帝下令毒殺,這也是造成3·1獨立運動的主要契機。 * 大漢門 - 大漢門是現在德壽宮的正門,原名為大安門,是宮廓的東門。大安門於1906年重建,並冠上「大漢門」的名稱,匾額是由當時漢城府判尹南廷哲所題字。 * 光明門 - 這是王寢殿咸寧殿的正門,光武8年(1904)被大火焚毀後,同年又再次重建。1938年隨著石造殿美術館的開幕,原位在貞洞的興天寺梵鐘與昌德宮報漏閣的自擊漏移至現在的位置,同時也將此門轉移重建。 * 石造殿 - 大韓帝國時期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光武4年(1900)動土、隆熙3年(1909)竣工的石造建築,也是朝鮮王朝最後興建的大規模建築。建築物外觀為19世紀初歐洲流行的新古典主義樣式,正面的柱子上部以愛奧尼亞柱方式處理,室內使用洛可可風格裝飾。整體為3層樓建築,1樓是接見場所,半地下層用做侍從們等待的地方,2樓為皇帝的居處。光復後曾做為美蘇共同委員會會議場、國立博物館、國立現代美術館及宮中遺物展示館等使用。(2014年10月13日起石造殿重新開放,地下樓可自由參觀,1、2樓需線上預約方能參觀) * 咸寧殿 - 被指定為寶物第820號的咸寧殿建於1897年,曾是高宗皇帝居住的建築。1904年因火災燒毀,同年復原後直至今日。1919年1月21日高宗皇帝在咸寧殿與世長辭,之後一直閒置。現今於此處擺設當時使用過的家具、書畫、器皿等,重新呈現100多年前宮中的生活。 * 中和殿 - 大韓帝國的正殿,可以看出朝鮮第26代王高宗(1852~1919,在位1863∼1907)對於建設近代國家的自信。特別是正殿內的御座正上方龕室內可看到一對龍,這與正殿天花板上的龍紋一樣,代表德壽宮是當時大韓帝國皇帝的皇宮。現在的中和殿在1902年時原為重層建築,1904年火災燒毀後,1906年以單層形式重建。 * 重明殿 - 重明殿是俄羅斯建築師Seredin Sabatin所設計,從1897年起動工,至1901年完工,是為皇室圖書館。地上2層、地下1層的西式建築,最初的名稱為漱玉軒。2009年12月復原,2010年8月起做為展示館(「大韓帝國命運交替之處-德壽宮重明殿」)對一般民眾開放。(參觀諮詢 +82-2-732-7524) - 開放時間: 10:00~17:00(自由參觀,30人以上需事先預約) * 此外還有昔御堂、浚明堂、卽阼堂、靜觀軒、德弘殿、報漏閣自擊漏等。

國際禪中心
 
首爾(陽川區)
大韓佛教曹溪宗國際禪中心,是一個讓韓國及外國人可以體驗韓國佛教的國際型寺院寄宿中心。地上7層、地下3層樓規模的禪院,擁有寺院寄宿館、大法堂、教育文化館等設施。並經營各種體驗活動,包含看話禪修行、寺院寄宿、禪文化講座、寺廟料理傳授等韓國傳統文化。每週定期性的舉行的週法會,爲體諒外國人及英文使用者,備有英文的Dharma talk(佛法深談)。

培才學堂歷史博物館
 
首爾(中區)
* 培才學堂1885年由美國傳教士(Henry Gerhart Appenzeller,1858~1902)設立的培才學堂,是韓國最早的西式近代教育機關。從早期開始便實踐了包含英語教育在內的全人教育,是培養韓國首位大統領(總統)李承晚以及金素月、周時經、羅稻香等知名學者的新式教育發祥地與新文化的搖籃。現在則由培才大學、培才高中、培才中學繼承了培才的傳統和歷史,致力於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 培才學堂歷史博物館將建於1916年,曾作為教室的培才學堂東館的建築原貌妥善保存,於2008年開館的培才學堂歷史博物館,被指定為首爾市紀念物第16號建築文化財。力動性的空間構成與具現代感的常設展示館,以及每年都會開設的企劃特展與講座活動,吸引了一般遊客與韓國近代史喜好者到此參觀。* 指定現況 : 首爾市紀念物第16號(2001年指定)* 開館時間 : 2008年7月24日

清州市外巴士客運站
 
忠淸北道(淸州市) ,
清州市外巴士客運站位於忠清北道清州市佳景洞,每天由23個運輸公司行駛90餘個路線,共950班次。清州市外巴士客運站開往忠清道與全羅道地區的路線採非指定座位制,而其他包含首爾在內的行駛路線皆採指定座位制。客運站內設有賣店、書店、雜貨店、餐飲店及停車場等設施,方便乘客使用。

三光寺
 
釜山廣域市(釜山鎮區) ,
    實踐佛教現代化與世界化的三光寺三光寺位於釜山廣域市釜山鎮區草邑洞,是天台宗第二大的寺廟,創建於1986年。坐落在樹林蒼鬱的白楊山山麓上的三光寺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可以將釜山市的景色一覽無遺,連美麗耀眼的日出也能夠欣賞的到。作為伺奉觀音的道場,寺廟全年無休24小時開放,努力實踐著愛國佛教‧生活佛教的宗旨。 三光寺內的大雄寶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上月圓覺大鳥寺,可同時容納一萬餘名入場參與奉行大法會及文化活動的止觀殿、法話三昧堂、國泰民安祈願大法鐘閣、世界人類和平及南北和平統一祈願等53尊佛像8面9層多寶塔、地藏殿等。完整將當代及傳統和諧推動的佛教現代化、世界化、大眾化寺廟正是釜山三光寺。 身為釜山具代表性的寺廟,三光寺重創天台宗的上月圓覺大鳥寺,每月的1號、2號固定舉行定期法會,並主辦包括三光韓文學校、三光漢字學校、三光寺附屬光明幼稚園、合唱團、茶道會、插花會、傳統飲食研究會、書法教室等多采多姿的文化講座及舉辦攝影展、書畫展、話劇公演等國內外文化藝術活動,為釜山市民帶來更多歡樂的體驗文化機會,以及藉此機會與市民們一同分享佛教藝術文化的香氣。 另為最值得介紹的三光寺可看景點,就是於1997年正式建成的53尊佛像8面9層多寶塔,塔寬14.55公尺、整體高度30公尺,是東亞最大規模的石塔,塔內供奉著由西藏。緬甸。印度奉呈的佛祖真身舍利10顆。    

仁川廣域市立博物館
 
仁川(延寿區)
在過去的60年裡,仁川廣域市立博物館一直是仁川市民的文化空間,2006年7月10日,大幅增加了設施和展示文物並重新開館。在博物館裡可以觀看展覽、音樂會以及公演,還可以與家人一起在舒適的圖書室和咖啡廳內一邊休息一邊眺望八尾島前海風景。這裡保存著仁川的歷史與文化遺產,並舉辦提供各種教育與體驗機會的活動。歷史室內展示著從先史時代到朝鮮時代以及1945年光復期間的歷史文物。尤其館內擁有關於港口開放歷史事件等仁川過去與現在的龐大資料,此外在工藝室、書畫室、小展覽室內還可以欣賞到從古美術到近現代美術的各種作品。

貞洞教會
 
首爾(中區)
貞洞教會竣工於1895年,是韓國最早的基督教堂。竣工當時貞洞教會占地115坪,1926年對教會兩側進行增建後面積擴大爲175坪。貞洞教會被指定爲第256號歷史遺跡,紅色的磚牆呈現出北美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教會內則有創建人Appenzeller牧師的半身像和50周年紀念塔。貞洞教會發行了韓國國內最早的月刊雜誌《教會》,並最早設立了暑期聖經學校,在傳教方面起到了先驅者的作用。 貞洞教會位於街景優美的貞洞,尤其秋天落葉紛飛,景色最爲迷人。貞洞教會附近的旅遊景點有貞洞劇院、德壽宮、首爾市立美術館等。

63 Wax蠟像館
 
首爾(永登浦區)
** 比真人更真實的蜜蠟人像,一次看遍世界名人巨星 **位於63大廈地下3樓的63 Wax蠟像館,是韓國最早的蠟像館。館內以11個主題分別展示共70多個真人實際大小比例的蠟像模型。館內匯集了益崎悟等海外頂尖蠟像師的作品,有能看到金九、朴正熙、金大中等歷代韓國總統的名譽的殿堂,還有愛因斯坦等歷史中的人物,達利、梵谷、畢卡索的畫家的畫室,貝克漢、老處伍茲等運動明星,以及恐怖體驗館、卡通人物館等展示區,是用眼睛看,用身體感受的地方。* 2009年7月3日開館

首爾夢村土城
 
首爾(松坡區)
位在漢江支流邊上的百濟土城,為利用自然地形建造的泥土堆疊城牆。北邊城牆做成壇的地方,發現曾建築木柵的痕跡,可得知過去曾使用木製柵欄做為防禦設施。位於奧林匹克公園內的"夢村土城",建於百濟籌畫建立古代國家根據地的漢城時代,即西元3~4世紀時期建造的居城之一,推測是河南慰禮城。被列為史蹟第297號,利用從南漢山延伸下來的丘陵地,建築構造為外城與內城重疊交錯的城牆。城內保存展示有夢村土城內挖掘的百濟文物(三足土器、長頸甕、蛋型缸、圓筒狀器皿托盤等生活用具),而房屋地基與儲藏洞穴等都依照挖掘當時的樣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