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寬順烈士遺跡(유관순 열사 유적지)
 
忠清南道(天安市) ,
柳寬順烈士出生於1902年竝川面龍頭里。在梨花學堂就學時,逢3.1獨立萬歲運動歸鄉,之後在1919年4月1日(陰曆3月1日)掀起A-u-ne萬歲運動,被收押到公州監獄。1919年8月移監至西大門刑務所,經過當時日據時代政府的嚴行拷打後,於1920年10月12日在獄中殉國。為了宣揚烈士的愛國精神給後代,於1969年建立了追慕閣,從1972年開始,每年的10月12日皆在這裡進行柳寬順烈士追慕儀式。 週邊還有起事當天為了告知民眾所設的烽火址和烽火塔,烈士的出生地和所去過的梅峰教會等。此外,每年2月底的烽火祭活動和每年的殉國日(9月28日)皆在這裡舉行追慕儀式。 [ 柳寬順烈士生家 ] 史蹟第230號(1991年12月30日) [ 烽火址 ] 史蹟第230號(1977年10月12日) [ 追慕閣 ] 道紀念物第58號(1972年10月14日)

細方夕陽展望臺
 
全羅南道(珍島郡) ,
位於韓半島最南端的〈細方夕陽展望臺〉是可看到韓國最美日落的地方。站在此展望臺所眺望到大大小小島嶼散佈的多島海景觀與太陽融合的日落景色十分夢幻。太陽西下時潮水漸退,往島嶼與島嶼之間沉落下去的落日將藍天渲染成紅色,十分美麗。 特別是從智山面加峙里到加鶴里的珍島西部海岸道路被列入『韓國美麗道路100選』名單中,此海岸道路是可一眼眺望多島海美麗島嶼群的韓國最佳多島海觀景道路。

禮山華岩寺
 
忠清南道(禮山郡) ,
參觀禮山的華岩寺可以感受到秋史金正喜先生的魅力。朝鮮後期代表文人秋史,出生於禮山,距華岩寺不遠的地方,建有秋史古宅及其生出的家,房屋風格古色古香,別具一格。 位於海拔較低的烏石山上的華岩寺,是一座與秋史有著很深淵源的寺廟。因為這座寺廟是金正喜先生的曾祖父金漢荩所重建。作為英祖驸馬的金漢荩,與英祖的二女兒,莊祖的妹妹和順翁主結婚,死後二人合葬於龍山腳下的鹦鹉峰,將生前與這座寺廟的因緣,一直延續下去。 現在的華岩寺,即便近看,也因其入口處擠滿了整潔乾淨的寮舍而失去了原有的寺廟感覺。古色古香而又歷史悠久的寮舍,彰顯了秋史的風採,且隨處可見秋史的遺物。 最近比丘尼高僧在此修道,更為這個位於市郊的古寺帶來一份安詳。建議熱愛秋史的朋友,不妨來訪一次。 * 歷史 關於這座寺廟的由來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考證的是在三國時代,便有了此寺。在寺廟的後方,有屏風岩,相傳古寺曾在屏風岩的下方。隨時間的流逝,寺廟漸漸消失,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塔,後挪移到現在的位置。 關於華岩寺的歷史文獻幾乎沒有,因此具體緣由不得而知。但目前在遺物展示館所藏的<華岩寺重修記>中,有關於寺廟的記錄,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此重建記記述了1848年(憲宗14)金命喜(1788~?)建寺,在金相喜使用後曹錫臣重建。金命喜是著名的書法家及碑銘研究家,乃秋史金正喜的弟弟,滿腹經綸,學術略有建樹。根據這部文獻,雖然不知此寺廟最初是何時修建的,但在1752年慶州人金漢荩(1720~1758)為管理其父金興慶(1667~1750)的廟宇,將其重建。在華岩寺西北部約20m處,有一塊近100余坪的腹地,據廟中僧侶所言,是華岩寺的原址。 原來寺廟建於屏風岩之前,閉寺後僅剩下一塔,在和順翁主與月城尉金漢荩重建後,英祖給其命名為華岩寺。即在英祖壬申年,其驸馬月城尉金漢荩將寺廟重建。雖然名字是英祖賜予的,但牌匾則是月城尉親筆寫的。 月城尉在重建此寺的95年後,憲宗丙午年,寺廟再次受到損壞,以致僧侶無法寄居,於是金秋史一家再次出資重建,便有了現在我們所見的華岩寺。

旌善阿里郎傳授館
 
江原道(旌善郡) ,
高麗末期侍奉高麗王朝的7位儒臣,隱居於旌善。某天創作了一首思念國王與故鄉的律詩,地方的儒生聽到後,將詩講解給聽不懂的人並流傳出來,繼而成為地方上充滿感情的口傳歌謠。旌善阿里郎是江原道無形文化財第1號,為了保存、培養並繼承發展鄉土固有文化,於2001年10月7日建立了旌善阿里郎傳授館。

和順西酉里恐龍足跡化石產地
 
全羅南道(和順郡) ,
和順西酉里恐龍足跡化石產地是於1999年5月15日在考察和順溫泉區時所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主要在海南、寶城等海岸地區,這是首次在全羅南道的內陸被發現。和順西酉里恐龍足跡化石產地多為中生代白堊紀(1億年前)的肉食性恐龍(獸腳亞目),不僅觀察到有5隻以上恐龍的活動痕跡,還有肉食性恐龍在一定距離走過的長足跡,集中分布於於單一地區內。還有一隻恐龍的規則的步行了40公尺,此為世界最大規模。這裡恐龍最活躍的時代推定為中生代白堊紀的後半期(約1億年前),恐龍的種類依足跡大小20~22公分、步寬90公分來看,應該是長高4~5公尺的異特龍。 此外還有12個草食性恐龍的足跡,確定為硅化木(木化石)、植物化石及其他種類的遺物化石。它提供了可作為當時河岸植被研究的重要資料,預計對於研究草食性恐龍的食物鏈也有極大幫助。也能看出波痕(因水留下的紋路)以及裂痕(龜殼等構造痕跡,因高溫對粘土質所造成的龜裂再被沙覆蓋而成)的沉積紋理。這裡的化石中的足跡與裂痕都可分為三層,可猜測形象的時間相當久遠。

聖母庵
 
全羅北道(金堤市) ,
被指定為傳統寺廟第111號的聖母庵,是位於全羅北道金堤市萬頃面火浦里43號維仰山的韓國佛教曹溪宗寺廟。聖母庵的由來可追溯回1562年朝鮮時代,全羅北道有名的僧侶震默大師(1562~1633)的母親過世後,為了以後自己與姊姊們離開人世後,母親仍能長久有人祭拜而將母親的墓供奉在聖母庵。母親的墓位於風水位,就算以後沒有子孫了仍然會有人來祭拜。至今為止,仍然有許多人為了實現願望而來到此地向震默大師的母親致意。震默大獅母親的墓淡雅而有氣派,墓碑的牌位上寫著“震黙大聖師尊妣之墓”。

大雅樹木園
 
全羅北道(完州郡) ,
過了完州郡大雅水壩湖畔,進入山川里,越過村莊前的橋約200m的分叉路就是大雅樹木園了。150公頃的樹木園內約有30餘萬棵茂密的觀賞用樹木,景色優美宜人。園內有泉水、休息區、展望臺、山林資料室與林間教室等,是個幽靜的休憩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