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傳統野生茶體驗館
 
全羅南道(順天市) ,
順天傳統野生茶體驗館位於天空、風、水、森林所匯集的純淨鮮綠的曹溪山山腳下,並且就在前往千年古剎仙巖寺的路上。其也位在樹木繁茂的區域,是一處擁有原始自然美景的體驗茶的健康空間。 順天傳統野生茶體驗館的韓屋透露著淡雅與悠閒的感覺 ,遊客可以在淡淡的松香中品嚐茶的風味,感受到以前的生活氛圍。順天傳統野生茶體驗館還有提供茶道體驗(用茶的禮儀)及製作茶葉、茶點等各式各樣的講座。此外,這裡還舉辦了山屋冥想、品茶、煎花餅等體驗,以及展覽和小型音樂會。 在這裡除了可以體驗各種與茶相關的活動外,還可以進行韓屋住宿體驗,有許多觀光客們都是全家大小一同前往。

蘭溪國樂博物館
 
忠淸北道(永同郡) ,
  位於忠清北道永同郡的蘭溪博物館主要展示的是韓國三大樂聖之一的蘭溪樸堧先生的生平業績,為了繼承和發揚他的藝術精髓,推廣國樂的教育而建立的此博物館。 其中,蘭溪國樂制作村是永同郡與樂器專門生產企業功過共同協作,作為生產和銷售國樂器的基地,為國樂的發展和繼承國樂器的制作工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東灘湖水公園(동탄호수공원)
 
京畿道(華城市) ,
東灘湖水公園是沿湖畔有著寬廣草坪、大型露營區、芬多精森林等的市區綠色健康空間。園內還有順著貨櫃橋打造而成的步道,以及各式各樣的特色長椅,方便遊客在此盡情欣賞湖水景觀。此外也有運動設施、戲水區、自行車停車場等,可進行各種戶外休閒運動。其中最特別的要數華麗的大型水舞表演Luna秀,是東灘湖水公園不容錯過的景點。

琵瑟山杜鵑花、紫芒群落地帶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
享受春與秋的地方-琵瑟山杜鵑花/紫芒群落地帶 琵瑟山以大見峰(海拔1,083m)為中心,左右延伸有照華峰(海拔1,058m)與觀機峰(海拔990m)。琵瑟山從主峰往南邊照華峰間1,000公尺的高地上,有著991,740m²(30萬坪)規模的杜鵑花群落地,是韓國其他地方怎麼樣都找不到的傲人景觀,春天時整座山就像是著了火般通紅一片。 到5部稜線為止,主要都是茂密的針葉樹林,一年四季滿山翠綠。6-9部稜線由奇岩怪石與闊葉樹林所組成,秋天來臨時,整座山頭被楓葉裝飾得五彩繽紛。跟稜線山頭比較起來相對緩和的高原,數萬坪的紫芒群落極為壯觀,以秋天登山的好去處而遠近馳名。山中有瑜伽寺與道成庵,以及地區居民休養生息的琵瑟山自然休養林。 琵瑟山的經歷與由來 自古以來,琵瑟山就以靈驗的修道地點而名聞遐邇,傳說聖人千明就出於此地。特別是名僧一然20多歲時曾在此修行,讓此山可以說是有著深遠的經歷。當時一然大師居住在琵瑟山寶幢庵內,並接觸了各種信仰和經典,爲後來編寫《三國遺事》壂下了廣泛的思想基礎。

寧越韓半島地形
 
江原道(寧越郡) ,
寧越韓半島地形座落在西江邊,像是把三面環海的韓半島原封不動地放在這裡,兩者的差別在於這裡三面環的是江水,而東邊陡峭的懸崖上長滿鬱鬱蒼蒼的樹木、西邊為平緩的地形。寧越韓半島地形的北方有類似白頭山的部分、南方有和浦項-虎尾串長相相似的山等,幾乎可說是跟韓半島長的一模一樣。

表忠寺
 
慶尙南道(密陽市) ,
表忠寺位於密陽市東邊約20公里處載藥山(天皇山)的西南側山麓上,新羅興德王4年(829年)由黃面禪師所創建。為了表揚壬辰倭亂時期以和平為寺院號昭,擔綱重要角色的泗溟大師,因此將此稱為「表忠寺」。寺廟的周圍,還有層層瀑布、金剛瀑布、寒冰洞,以及獅子坪草原等景觀。* 表忠寺之主要文化財 *靑銅含銀香垸(國寶第75號)、表忠寺三層石塔(寶物第467號)、四溟大師的金襴袈裟和長衫(重要民俗資料第29號)、表忠寺石燈(慶尚南道有形文化財第14號)、表忠書院(慶尚道有形文化財第52號)為首的大光殿、萬日樓、八相殿、冥府殿等法堂建築物慶尚南道有形文化財第268號地藏庵甘露圖、 慶尚南道有形文化財第269號教旨、慶尚南道有形文化財第271號松雲大師舊忠胥難錄冊板、慶尚南道有形文化財第272號表忠寺題詠錄冊板、慶尚南道有形文化財第273號四溟集冊板、慶尚南道有形文化財第274號四溟大師日本上陸行列圖八曲屏、慶尚南道有形文化財第268號畫像25件、佛畫1件。

大津海水浴場
 
慶尙北道(盈德郡) ,
大津海水浴場以慶尚北道寧德北方海岸村落的大津里為中心,以擁有東海岸最長的白沙灘為傲。大津海水浴場海水清澈,水深不深,可以安全地享受海水浴,有許多以家庭為單位的避暑客前來遊玩。白沙灘後鬱蒼的松樹林像屏風一般圍繞,風景美麗。除此之外,這裡還有洗手間與淋浴設施,乾淨且便利。 在大津海水浴場最引以為傲的白沙灘上有松川流過,可以在沒有鹽分的淡水裡享受游泳的樂趣,由於是淡水與海水的交匯處,也可以同時享受釣淡水魚與鹹水魚的樂趣。 大津海水浴場連接丑山港、江口港的江丑海岸道路被選為韓國的美麗海岸道路之一,為有名的兜風路線。

九龍瀑布
 
江原道(江陵市) ,
青鶴洞小金剛溪谷3km區域間有9個大大小小瀑布連接在一起,據說九龍湖的九條龍離開九龍湖之後,來到此各據一地,因此這裡稱為九龍瀑布。特別是地6個瀑布特別的安靜莊嚴,故又被稱為君子瀑布。距瀑布2km有座特別的岩石,因為具有各種的形象故被稱為"萬物相"。附近還有巨人像、鬼面岩、燭臺石等奇岩怪石。

高敞申在孝古宅
 
全羅北道(高敞郡) ,
這是集板索里為大成、留下卓越國文學識足跡的桐里申在孝(1812~1884)古宅,古宅正後方是板索里博物館,後院緊鄰著桐里國樂堂(桐里為申在孝之號)與牟陽城(1453年為抵抗倭寇所建的自然石城郭,別名高敞邑城)。被指定為重要民俗資料第39號的申在孝古宅建於1850年,現在留下正面5間、側面2間規模的舍廊齋與梧桐樹、水井等。 擁有板索里理論家暨演奏家與廣大(古時板索里等藝人統稱)指揮家稱號的申在孝,誕生於1812年的邑內里,為申光洽1男3女中的獨子。桐里申在孝最初並非說唱藝人,而是出身富裕之家。他以從父親手中繼承的財富為基礎,讓家財興旺的同時,並傾注所有與他人不同的熱情於板索里上,而他就如同桐里歌詞所吟唱的“城裡建造亭子 / 亭子旁有葡萄藤架 / 葡萄旁是蓮池...”一樣風流好客。桐里晚年居住在這座宅邸裡,以嗓音教導眾多弟子並培養出數位名唱,還編著了兔子打令、朴打令、沈清歌、赤壁歌、春香記、Garoojigi打令(打令是韓國傳統小調的一種)六大板索里辭說。六大板索里戲曲中的Garoojigi打令(卞鋼鐵打令)因內容太過於淫穢,說唱藝人大都不願意吟唱而造成曲調失傳,至今只剩五大戲曲流傳下來。 申在孝古宅於1979年完成補修、清理,為緬懷申在孝而於古宅後方設立由高敞郡管理經營的桐里國樂堂。參觀古宅的時候,從國樂堂飄出的板索里旋律不斷在耳邊回蕩。古宅庭院一角的水井後方牆邊豎立了他的歌曲碑,碑上刻著與桐里息息相關的逸話之一<桃李花歌>的歌詞。這是申在孝的弟子兼情人的陳彩仙在獲得大院君認可進入雲峴宮擔任妓生而不能回來之後,其於思念佳人時所刻。板索里研究學者認為桐里是‘耳名唱(可以解釋為知音,非常享受聽板索里,對於板索里有正確的理解與知識,並能徹底欣賞的人)’,雖然無法實際吟唱,但以他對聲音的理解進而編撰辭說與調整聲音的和諧,可以說是非常具有音樂素養的人物。若想繼續探究申在孝的足跡,可前往桐里國樂堂。位在古宅正後方的國樂堂是為了紀念申在孝與發展國樂而設立,目前教授伽倻琴、板索里、民謠、農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