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ung山
 
江原道(旌善郡)
位在江原道旌善的Min-dung山高1,118.8m,登上山頂看不到一棵樹,整個山頂都被芒草所覆蓋,因此又稱為芒草山。Min-dung山之所以如此佈滿芒草,而沒有一棵樹,是因為以前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次火燒山意外。每到10月中旬,通往山頂附近 20多萬坪的主陵線一帶,完全是一片芒草天地, 走進比人還高的芒草原理,登山路以外,看不到周圍的景色,是韓國最大規模的芒草原.山頂的展望相當不錯,讓人感到心靈舒暢,陵線的曲線圓滑,,芒草原就像 巨大的曠野一般。 再加上坡度相當緩和,適合家族登山。亦可搭乘火車來個山林鐵道之旅。芒草花雖然是初秋的9月開始開花,但盛開期是10月開始到11月初,每年10月就在Min-dung山舉行‘芒草花節’。以盛開的芒草花為背景拍照更是個特別的回憶,每年秋天吸引十萬人次前來。Min-dung山山麓有像屏風一般的岩石圍繞著的「怪屏谷溪谷」與Pal-gu-deok附近的「石畫洞窟」又是另外的景緻 。另外附近的畵岩八景之一水質清澈的「畵岩泉水」,以旌善阿里郎有名明的餘粮的「A-u-ri-ji渡船口」、以山蔘有名的「加里王山」。

江村站
 
江原道(春川市)
江村站為位於白楊里站與金裕貞站之間的京春線火車站兼地鐵站,最早於1939年隨著京春線火車的通車開始營業,其間曾於1998年因進行隧道工程而另築車站(舊江村站)。2010年12月21日,京春線地鐵通車,新建的車站亦正式啟用,並於2011年8月1日起擴大營業,讓平日也有急行列車在此停靠。但自2012年2月ITX-青春列車上路行駛後,原有的急行列車已全面停駛,如今江村站主要作為地鐵站使用,火車僅有ITX-青春列車在此停靠。

報恩三年山城
 
忠淸北道(報恩郡) ,
報恩和鄰近的櫆山相似,佈有許多山林地。曾為三國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忠北隨處可見許多山城,然而其中可稱為韓國最為偉大的山城便是三年山城。三年山城是新羅慈悲麻立干13年(470年) 開始歷經3年築成而由此命名的。之後,在炤知麻立干8年(486)徵招3千名工人改建。此山城是新羅向西北地區擴張勢力時最重要的前哨基地;統一三國戰爭時期,太宗武烈王(654∼661年, 在位)和唐朝的使臣王文度相會的場所,也是高麗太祖王建(918∼943年, 在位)欲佔領此城而遭到慘敗的地方。被列為韓國最為代表性石城山城的三年山城,城的周長約為1.7公里,城牆高達13公尺,寬達8∼10公尺。此城設有西門、北門、東門,尤其城牆處另築有月城,韓國古代築城法研究中廣受到重視。在城內有巨大的蓮花池,周圍的岩壁上也有著玉筆、有似巖、蛾眉池等陰刻成的字體,主要為金生的筆跡。

照明博物館
 
京畿道(楊州市)
照明館設立於2004年,2005年被登記為(第05-博-05號)韓國唯一的照明博物館。並設有以下設立宗旨。 ▪ 復原逐漸消失的照明文化 ▪ 展示光的過去、現在、未來,重新審視人類的照明文化 ▪ 創造出具未來發展性的融合性照明文化 ▪ 創立自然與人類共生發展的健康光文化

船首浦口
 
仁川(江華郡)
位於江華島東幕海水浴場附近的船首浦口是厚浦港的另一個名字,因為是江華島的第一大港而廣為人知。從席毛島出發的船隻停靠的船首浦口是捕撈青鱗魚漁船停泊的港口,這裡也因青麟魚生魚片村而聞名全國。青麟魚因香噴噴的味道與柔軟的肉質而受人喜愛,雖然四季都能吃到青麟魚,但春季插秧的五月最為美味。除了可以做成生魚片,還可以烤、煎、炸或做成丸子湯等。特別是將青麟魚剁碎捏成丸子煮出來的辣魚湯,這是只有在船首浦口才能品嘗到的美味。船首浦口內的漁市場,除了有青麟魚外,還能夠以低廉的價格買到花蟹、大蝦、鱸魚、烏魚與短爪章魚等新鮮海產。週邊有傳燈寺與東幕海水浴場,沿著江華島海岸路線繞一圈的沿海公路是非常適合情侶開車兜風的路線。特別是日落時分,從船首浦口至東幕海水浴場沿途的浪漫日落景觀。除此之外,還有松岡墩臺、摩尼山、塹星壇、淨水寺、涵虛洞天、席毛島與西海夕陽等豐富景點。

玄風郭氏12旌閭閣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
1995年5月12日被列入大邱廣域市歷史文化財資料第29號的玄風郭氏12旌閭閣,為朝鮮中期英祖時興建的旌閭閣,是將宣祖31年(1598年)至英祖時褒賞郭氏一門的12旌閭(朝廷為褒揚忠孝節義者所賜的碑石或牌匾)聚集至一處的地方,建築物為正面12間、側面2間的規模,屋頂從側面看為八字造型的歇山頂,內部則有2座碑石與12個匾額。韓戰時部分建築物與一座碑石全毀,1963年進行重修,建築物與匾額為近代整修的,而12旌閭閣因一個村落郭氏一門即有12旌閭,前所未有,可說是重要的遺產。

The Arc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
The Arc具有Architecture of River Culture及Artistry of River Culture的涵義,指盛載關於天、地球與文化,優雅且貼近幾何學與江河文化一切事物的建築與藝術品。在水的共通主題之下,The Arc成為一個和參訪遊客一同進化的複合演出空間與共同完成的藝術作品。整體內部裝潢設計摩登而簡潔洗練,有協調的地下1樓展示空間與藝術畫廊,1樓與2樓則設有以水為主題的巨大環形劇場,3樓則有能欣賞周邊自然環境的觀景臺,為參訪旅客提供了豐富而有益身心的各種體驗。 * 開館日 : 2012年9月20日

天冠山道立公園
 
全羅南道(長興郡) ,
天冠山道立公園是以全羅南道長興郡冠山邑與大德邑邊界的天冠山(723m)為中心的道立公園,天冠山由於高聳參天的奇岩怪石與出眾的自然景觀,在1998年被指定為道立公園。天冠山與智異山、內藏山、月出山、內邊山同為湖南的5大名山之一。整座山都被岩石所覆蓋,嬰兒岩、獅子岩、佛祖岩以及天柱峰、桅杆峰、蘆葦峰等許多奇岩怪石與奇峯在山頂上佇立。由於山的模樣有如天子所戴的冕旒冠,因此被稱為天冠山。在山頂可以一眼看盡南海的多島海,向北可以看到靈巖的月出山與光州的無等山,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濟州島的漢拏山。山頂附近有片寬廣的芒草原,每年秋天都會在山頂的煙臺峰(芒草平原)舉行‘天冠山芒草節’慶典。山腰處有座天冠寺,寺內保有天冠寺3層石塔(寶物第795號)、天冠寺石燈(全南有形文化財第134號)、5層石塔(全南有形文化財第135號)、長興塔山寺址石燈(全南文化財資料第196號)等文化財。附近除了有方便的住宿設施外,還有散步步道, 自然觀察園、兒童遊樂園、體能訓練設施等,以冬柏林與榧子林聞名的天冠寺自然休養林、由自然石石塔與有名文學作家的文學碑所組成的天冠山文學公園也都在附近。

上林公園
 
慶尙南道(咸陽郡) ,
位於慶尚南道咸陽郡的上林公園,是為了保護河岸腹地所造的河岸森林,是擁有1千2百多年歷史的人工森林。咸陽人說"忘了故鄉也忘不了上林",表示上林是咸陽代表性的地標,並被選為第154號天然紀念物。 

大靜鄉校
 
濟州道(西歸浦市)
1408年(太宗8年),為了供奉賢儒的牌位和強化地方民眾的教育,在大靜縣城內創立了大靜鄉校。1652年(孝宗3年),大靜鄉校搬遷到現址,到1835年(顯宗1年)期間,共整修大成殿三次,1772年(英祖48年),整修了明倫堂。現存的建築物是內部各有五間房間的大成殿、明倫堂、東齋、西齋,神三門、正門、大成門等所組成。大成殿供奉有五聖,宋朝四賢,韓國十八賢的牌位。朝鮮時代國家曾配給土地、農田、奴婢給教官,讓教官教導學生。不過到甲午改革之後根據新學制,去除了教育的機能,改為每年春秋兩季進行釋奠大典,並於每月初一十五上香祭拜。大靜鄉校在1971年8月被指定為濟州島有形文化財第4號,1948年4月併設了文明學院,此處收藏的典籍有≪大靜鄕校節目≫等,18種,共37本,其中儒家經典-集註類為最大宗。現今的大靜鄉校由濟州島鄉校財團負責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