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里黑沙灘
 
全羅南道(麗水市) ,
萬聖里海水浴場位於麗水世博站沿著海岸道路北方約3km處,交通相當便利。長540m、寬25m的白沙灘,加上25℃左右溫暖的平均水溫,為最適合發展成海水浴場的地方。特別是海灘上的黑沙,因遠紅外線放射能數值高的關係,有助於毛孔及血管擴張,加強血液循環、促進汗腺分泌。因此有治療神經痛或各種婦女病等功效。功效最強的時候為每年農曆4月20日(陽曆5月下旬~6月上旬間),在那時候會舉辦黑沙汗蒸幕等活動。海邊的便利設施也相當俱全。 * 毛沙金海水浴場 從萬聖里海水浴場再進入2km處,週邊的景觀壯麗,由柔軟的沙灘和圓滑的石灘所構成的海水浴場。這裡平時適合作為兜風路線,夏天不只來到這裡避暑的觀光客多,也是釣客聚集的地方。  

中元瀑布
 
京畿道(楊平郡)
中元瀑布就位於楊平郡龍門面的中元寺東邊的中元溪谷裡。分成3段的瀑布高約10公尺,其與週邊像是屏風一般圍繞著的奇岩絕璧以及寬深的水潭,形成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美麗風景,也是夏季很受觀光客歡迎的景點。

稷田谷溪谷
 
全羅南道(求禮郡) ,
稷田谷是位於智異山老姑壇和般若峰之間的山谷。山谷因秋天裏紅豔似血的楓葉而得名,是智異山10景之一。山谷雖因楓葉而聞名,但這裏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麗--春天躑躅遍地,夏天叢林蒼鬱;秋天的紅楓則可被看作稱爲韓國的化身。到了冬天,白雪覆蓋整個山頭,非常壯觀。智異山最大的寺廟燕榖寺就位於山谷的入口處,那裏還有不少其他國寶級文化遺産。由售票處至匹亞谷山莊的山路長6公里,沿線風景非常漂亮。山谷的山路較平穩,易行走。而山谷最美的景色要算入口至三紅的這一段。所謂三紅就是指山紅、水紅、人紅。每年,山谷裏都舉辦楓葉節,開展賞紅葉、買特産、拍紀念照的活動。

Resom Ocean Castle水上樂園
 
忠清南道(泰安郡) ,
Ocean castle度假村位於環境優雅的泰安國立公園中心。没有被人為破壞的自然環境,是位於安眠島的最高級會員制度假村。不單單只為了住宿和玩樂的概念,而是在同一個小區内以休閒、藝術、商務、海上活動為一體的21世紀型海洋度假村。西海岸高速公路開通以後從首都圈到Ocean castle度假村只需2個多小時。提供星級酒店等級的設施,客房內還提供寬頻上網。具優秀的商務系統,擁有養生和增進健康的水上樂園,是西海岸綜合休養度假村。以最優秀設施而聞名的水上樂園從開業以來遊客如織。整個水上樂園裡提供從地下420米深處的岩石下引來的硫磺水,硫磺的含量非常豐富。在可以眺望到松林、大海、海灘的度假村1層是水上樂園,佔地100多坪,裡面有海藻美容中心、硫磺海水三溫暖、温泉水按摩,室内庭院有温泉療法及硫磺海水露天浴。

三陟溫泉
 
江原道(三陟市)
三陟溫泉位於以蔚藍東海與神秘洞窟而聞名的三陟,為促進健康的醶性溫泉之旅遊休養地。擁有多樣溫泉浴的三陟溫泉可謂江原道東海南部地區水質最佳,且規模最大的溫泉,再加上寬闊的停車空間、綜合休閒渡假村、海岸兜風路線、往返首爾寬廣又便利的四線道路,讓這裡成為泡湯的不二選擇。另外,以「親切、乾淨、服務」為口號的三陟溫泉,致力於讓遊客獲得放鬆、愉悅,以及最充分的休息。

普光寺
 
京畿道(坡州市)
位於高靈山山麓的千年古寺普光寺,在新羅真聖女王(894年)的命令之下,由道詵國師創建而成。為當時國家在漢江以北的6座重點寺剎中的其中一座。普光寺在高麗1215年(高宗2年),經園真國師重建,法敏大使供奉佛菩薩,直到1388年(武王14年)的無學王師。朝鮮時代的壬辰倭亂讓寺院變成廢墟,據說在1622年由支干、石蓮兩位僧人重建。西元1740年因位於生下英祖的淑嬪崔氏墓地“昭寜園”附近,就近作為淑嬪崔氏的法堂為由,重修大雄寶殿和觀音殿,並另建一座萬歲樓。由於近代的韓國戰爭眾多,多次重創佛寺,今日的觀音寺是經過重建過的,而萬歲樓則是完全解體,後經復原重建而成。 指定為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83號的大雄寶殿與萬歲樓隔著庭院互相遙望。大雄寶殿內部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另外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的左右菩薩和佛像畫。天頂以東洋畫技法的花鳥畫和草蟲圖為主。法鐘閣內部掛著法鐘,具有歷史價值的法鐘則保存於大雄寶殿內部。法鐘指定為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58號,于1631年(仁祖9年)鑄造,上頭刻著普光寺的來歷。萬歲樓前掛著木魚,推測在萬歲樓重修時所製造,被公認為近年罕見的手工品。

麗水忠愍祠
 
全羅南道(麗水市) ,
奉祀忠武公李舜臣的忠愍祠(史跡第381號)位於馬來山(385.2m)山麓,是宣祖34年(1601)體察使李恒福(1556~1618)於壬辰倭亂結束後,領受王命體察民心所向,命統制使李時言(?~1624)建設而成。1919年日據時期被強制拆除後,1947年以2間房屋延續祠堂命脈,最後在地區居民的努力下重建,並於1993年6月1日被列為史跡第381號。 * 忠愍祠下馬碑 忠愍祠入口設有一座高1.4m、寬42cm、厚10cm的小石碑,上書「下馬碑」三字。下馬碑主要設於宮闕、宗廟、文廟、聖賢誕生地或墓地前,以表示對君王或聖賢的尊敬之意。而立在忠愍祠前的下馬碑,也正顯示了此處的重要性。此碑原本位於東山洞石長丞旁,距忠愍祠100m處,後因開設右轉專用道而被遷移至現址。

昇日橋
 
江原道(鐵原郡) ,
昇日橋所在地區原為北韓所有,最初由北韓開始修築橋樑,於韓戰時停工。休戰後,此地為韓國所有,由韓國完成後續工程。之後於2002年5月31日被指定為登錄文化財第26號。

龍珠寺
 
京畿道(華城市)
距離隆健陵1.7km左右的地方有一座被樹林圍繞的龍珠寺。行政區域上屬於台安邑松山里,但實際上是坐落在隆健陵旁的華山後方東側山麓。這裡原是廉居和尙在新羅文聖王16年(854)時所創建的葛陽寺,在高麗光宗21年(970)舉辦了韓國最早的水陸法會,是個相當有名的寺院,但丙子胡亂時受到燒毀後閉寺。直到正祖將父親思悼世子陵墓移到華山後才又重整為宮中的院剎,相傳落成式那天晚上,正祖夢見一隻龍咬著如意珠升天,因此將此叫做龍珠寺。正祖重建龍珠寺時,下令將父母恩重經刻在木板上加以保存,並請來當時最優秀的畫家金弘道進行美化。除了這50多塊木版之外,在大雄殿旁的草地也豎立著刻有父母恩重經的塔碑。大雄殿的後佛幀畫更是在金弘道的指揮下所完成的作品。正祖在大雄殿前所種下的黃楊樹,如今樹齡已經超過200年了,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264號。梵鐘閣的銅鐘也與上院寺銅鐘、國立慶州博物館的聖德大王神鐘等一樣有名,亦被指定為國寶第120號。* 主要文化財1) 龍珠寺梵鐘(國寶第120號)2) 黃楊樹(天然紀念物第264號)3) 金銅香爐(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1號)4) 青銅香爐(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2號)5) 上樑文(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3號)6) 典籍手寫本(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4號)7) 屏風(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5號)8) 大雄殿後佛幀畫(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6號)9) 佛說父母恩重經板(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7號)

大靜鄉校
 
濟州道(西歸浦市)
1408年(太宗8年),為了供奉賢儒的牌位和強化地方民眾的教育,在大靜縣城內創立了大靜鄉校。1652年(孝宗3年),大靜鄉校搬遷到現址,到1835年(顯宗1年)期間,共整修大成殿三次,1772年(英祖48年),整修了明倫堂。現存的建築物是內部各有五間房間的大成殿、明倫堂、東齋、西齋,神三門、正門、大成門等所組成。大成殿供奉有五聖,宋朝四賢,韓國十八賢的牌位。朝鮮時代國家曾配給土地、農田、奴婢給教官,讓教官教導學生。不過到甲午改革之後根據新學制,去除了教育的機能,改為每年春秋兩季進行釋奠大典,並於每月初一十五上香祭拜。大靜鄉校在1971年8月被指定為濟州島有形文化財第4號,1948年4月併設了文明學院,此處收藏的典籍有≪大靜鄕校節目≫等,18種,共37本,其中儒家經典-集註類為最大宗。現今的大靜鄉校由濟州島鄉校財團負責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