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東幕海邊
 
仁川(江華郡)
江華島南邊的江華里至東幕里之間的海岸道路,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海灘名勝。只要將車子停在路邊或是附近餐廳的停車場,就可以輕鬆地欣賞日落的美景。在分五里墩臺俯瞰海岸線,或是在席毛島、長串敦臺的砲口觀賞日落,更是不可錯過的重點行程。呈現弓形的海灣退潮之後,就會形成無邊無際的廣大泥灘。遊客在此可以體驗挖貝類、海螺、青蛤,或是捕捉大眼蟹等各式各樣的泥灘生物,也可以讓小朋友進行泥灘體驗。隨著2002年時,連接江華南部與金浦的草芝大橋的開通,前往東幕海水浴場遊玩的旅客也逐漸增加。>> 前往確認潮汐表

松島Convensia國際會展中心
 
仁川(延寿區) ,
松島Convensia是地下1層,地上4層的建築,樓地板面積達54,000㎡,為具備國際水準、擁有尖端設備的國際會展中心。展示場可容納450個攤位,可以舉辦各式展覽會、公演、活動。可支援多元型態的寬廣會議室,備有無線網路、語音辨識攝影機、LCD投影機等最先進設備,為可容納2,000人規模的設施。另外從各種小規模的家庭宴會、家族活動、婚禮等,到大規模的宴會活動,此處皆配合活動的特性,提供各種宴會服務與所需的便利設施。 松島Convensia距仁川國際機場約15分鐘車程,距首爾也僅需約60分鐘車程,可將商務活動與首爾/京畿的觀光做結合。另外會展中心附近有6家頂級旅館與百貨公司、購物中心,相當方便。讓人聯想到雪梨歌劇院的獨特外觀及內部裝潢也相當高格調,設計可算是韓國首屈一指,所以也是各種節目錄影、公演活動、時裝秀的熱門場地。

七甲山道立公園
 
忠清南道(靑陽郡) ,
* 青陽的代表名勝-七甲山道立公園 * 七甲山(561m)是由大大小小的山峰與溪谷所組成,保有原始的茂密自然森林。1973年3月6日被指定為道立公園,面積32.542㎢,由三面連接而成。主要名勝有山頂、九十九谷、七甲山莊(崔益鉉銅像、七甲山歌曲雕刻品等)、長丞公園、天庄湖、長谷寺、定慧寺、自然休養林、道林寺址、兜率城等。 七甲山的四季變化非常明顯,春天以寺廟與櫻花的端莊優雅姿態為傲、夏天的天然森林讓現代人的身心獲得安定、秋天滿山火紅的楓葉、秋天雪景讓人有來到天上世界的錯覺,四季都帶給登山客們不同的獨特感受。七甲山共有7個登山步道,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可以依據個人需求選擇相對應的登山路線,因此遊客不斷增加。另外,歌曲《七甲山》也是一般韓國人非常熟悉的歌。 * 七甲山的由來 * 韓國民族從以前起就崇仰天與山,百濟時期以此山為泗沘城正北方的鎮山而舉行神聖的祭天儀式。所以山的名稱取自萬物生成七大根源的七字,與擁有萌芽之意的甲字來代表生命起源,尊稱為七甲山,另外還有七個將帥出於此風水名山之說。位於忠清南道中央的七甲山東邊有兜率城址(泗沘城)與道林寺址、南邊有金剛寺址與天葬臺、西南方的定慧寺、西邊的長谷寺,全部都是裝載著百濟人靈魂的千年史蹟遺址。 1973年3月指定為道立公園,《七甲山》這首歌也成為現在韓國人民愛唱的歌曲之一,似乎又將瀰漫著百濟人靈與魂的七甲山再次當作聖山來敬仰。七甲山的名稱原本以七岳山聞名,韓國名山大部分都擁有「岳(嶽)」字,例如雪嶽山、冠岳山、月岳山等。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東國輿地勝覽卷紙18的定山縣山川篇中寫道「七甲山 左縣西十六里有古城其號 慈悲城: 又見 靑陽縣 - 七甲山」,是指縣西邊16里處名為「慈悲城(泗沘城)」的古城遺址,另又有別名叫兜率城。寺廟周邊有城牆圍繞是全韓國很稀有的現象,依據傳下來的說法,有一說解釋寺廟為百濟王子或王族受教育的地方,也可以說此寺廟為國家重大寺廟或迎接外國使臣的三國時代佛教全盛期的遺跡。這裡最重要的是,建於百濟時代的兜率城與韓國新羅鄉歌中的「兜率」名稱一樣,兜率原為梵語的音譯,為知足、妙足之意,意指彌樂菩薩所在的天上淨土。 新羅琉璃王5年創作告一段落的兜率歌是三國時代詩歌中最早的定型詩,其中出現的「漆岳」就是現在七甲山的古名。隨後,百濟的首都定在扶餘,因山川崇拜思想而將名山大川的祭禮活動佔據國政很大的一塊,所以將全國信仰對象的七岳山之名改為具有佛家最高神性的名稱。即漆字改為「七」,七字代表天地萬物生成的「七元星君」或是猶如「七星」的風、水、和、火、見、識等名。「甲」字源自於天體運行原理的六十甲子裡基本的「甲」字。另有一說為俯瞰錦江上游之川的七位將軍出現時所呈現的甲字型是風水寶地,因此才會被稱為七甲山。

全羅南道靈岩陵전남 영암군
 
全羅南道(靈岩郡) ,
靈岩郡位於全羅南道的西海岸,東邊和長興郡接壤,西邊是西海岸的窄灣,南邊是海南郡和康津郡,北邊則是與羅洲市相連。整體面積為565.9平方米,總人口為58,813名(2015年1月為準)。區域內共有2邑9面121個法定裡,郡廳所在地為靈岩郡東武裡。

Punchbowl
 
江原道(楊口郡) ,
Punchbowl是位於楊口郡亥安面海拔400∼500m高地上的盆地,約在楊口郡東邊22km處,盆地整體像一個Punchbowl而得名。盆地往北漸寬,南部偏窄,又像盤子。地形奇特。經勘察分析盆地的花崗岩後,發現盆地的主要岩石花崗岩由長石71%、石英22%、雲母5.7%的成分構成。長石比石英、雲母更容易風化,在常溫下,迅速粘土化,盆地地處岩層比高處岩層,更快風化,最終形成了如此奇特的盆地地形。 盆地所在的江原道楊口郡亥安面有6個裡,470余戶人家,1,700余名居民。 大岩山是6.25戰爭中兜率山戰役等曾經激戰過的地方。現在立有戰爭紀念碑,當地還有處處都有戰爭間留下的地雷的傳言,令初到者空嚇出一身冷汗。當地還生長著天然紀念物苦參,並有許多珍貴的植物物種。海拔1,300m的大岩山山頂還有韓國唯一的一個高地沼澤“龍澤”,是極好的青少年教育場所。盆地西北邊有1990年3月3日發現的第4洞窟,和第1、2、3 洞窟不同,第4洞窟可乘車參觀。想參觀第4洞窟和乙支展望台時,到統一部楊口統一館填寫出入申請書後即可出入。

跆拳道公園展望臺
 
全羅北道(茂朱郡) ,
位在全羅北道茂朱郡的跆拳道園是世界182國6千萬跆拳道人口的聖地,亦是韓國的引以為傲的文化觀光遺產。我們的世代由我們來創造,以將此地推廣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韓民國跆拳道公園”為目標,這裡將成為世界跆拳道人文化交流的場所,跆拳道文化藝術產業的集中地,具傳統與現代樣式建築的跆拳道公園是世界所有跆拳道人的精神故鄉。設立時間2005年 ~ 2013年(2009年動工、2013年完工)2007年6月起跆拳道公園展望臺開放參觀。* 規模總面積 2,314,060m²(70萬坪)園區建築面積1011574.8m²(30萬6千坪)建築延面積261158.2m²(7萬9千坪)

泉隱寺
 
全羅南道(求禮郡) ,
被指定為全羅南道文化財資料第35號的泉隱寺是統一新羅時代創建的古寺,位在求禮郡智異山的西南方,是大韓佛教曹溪宗第19教區本寺華嚴寺的分寺,與華嚴寺、雙溪寺同為智異山3大寺廟之一。泉隱寺位在智異山中特別明亮及溫暖的地方,周邊不僅風光明媚,寺院旁還有從深遂溪谷流下的清澈溪水,並被雄偉的山峰群圍繞。泉隱寺的原名是甘露寺。因興德王3年(828年)印度僧侶與德雲祖師創建寺廟當時,寺廟境內有座像露水般清澈且清涼的泉水,據說喝了此泉精神格外清爽而取此名。當時寺內有很多法師駐於此地,高麗忠烈王時升格成為‘南方第一寺剎’。後來寺廟因壬辰倭亂被火燒毀,重建時據說泉水裡一直有一隻大蛇出沒,但將蛇捕殺後泉水就不再湧出,所以之後就更名為‘泉隱寺’。但更名後寺廟就不斷發生火災及災殃,村人擔心是否因殺了守護寺廟的大蛇而災難不斷。朝鮮4大名筆之一的李匡師聽到此消息,就以如流水的字書體寫了‘智異山泉隱寺’的匾額掛在一柱門上,據說後來就不再發生火災。泉隱寺內有法堂的極樂寶殿(全羅南道有形文化財第50號),與泉隱寺極樂殿阿彌陀後佛幀畵(寶物第924號)。進入寺廟時,會先經過一柱門(進入寺廟的第一道山門),而後再經過韻致獨特的亭子-垂虹樓,最後才會進入寺廟內,感覺相當特別。

舒川馬梁浦口
 
忠清南道(舒川郡) ,
 能同時觀賞到日出和日落的地方,舒川馬梁浦口  忠清南道舒川郡與全羅北道群山市僅一江之隔,是韓山苎麻佈的主要出產地,而舒川郡西面的馬梁裡則是靠近海邊的漁村聚集區,地形由於一條尾巴一樣延伸出來,村落以有一條狹長細小的馬梁浦口。並且這裡由於天然的地理位置,是韓國國內唯一的能同時看到日出和日落的地方。另外,12中旬時開始還能看到太陽從南邊升起的奇景。  

北漢山城
 
京畿道(高陽市)
位於北漢山國立公園的北漢山城是朝鮮時代(1392-1910年) 1711年建成的山城,高7m、長8km,具有1900年的歷史。北漢山城是爲了預防發生緊急情況時,君王捨棄都城裡的王宮避難用而建的行宮,因此是與都城完全無關的獨立的城。城牆長約8km,總共有15個門。北漢山城共有120多間房,規模雖不及都城的王宮,但也具有山中宮闕的雄偉氣勢。另一個特點是,利用以從白雲台向南蜿蜒的山梁和險峻的岩峰、山嶺、絕壁而建成。山城是朝鮮時代山城建築的代表樣式,由花崗岩造成,北漢山的山勢和古典的北漢山城完美結合。可以沿著北漢山城的城廓伸展出來的登山小路散步。秋天,北漢山的楓葉爲周邊景色增添了不少韻色。* 主要文化財1) 北漢山 眞興王巡狩碑址(史跡第228號)2) 磨崖釋迦如來座像(寶物第215號: 鍾路區舊基洞)3) 磨崖釋迦如來立像(寶物第657號: 恩平區津寬內洞)4) 太古寺圓證國師塔碑(寶物第611號: 高陽市北漢洞)5) 太古寺圓證國師塔(寶物第749號: 高陽市北漢洞)6) 盪春臺城(地方文化財第33號: 鍾路區新營洞、弘濟洞)7) 燕山君墓(史蹟第362號)

鳴聲山
 
京畿道(抱川市)
以秋天賞楓及賞紫芒花有名的鳴聲山(海拔高923m)位於江原道鐵原郡與京畿道抱川市的交界,與山麓的山井湖構成的風景格外有韻致,被指定為國民觀光區。傳說,建立泰封國(901∼918)的弓裔因亡國的悲痛在這座山裡痛哭,而山也跟著哭泣,因此以哭鳴的「鳴」及聲音的「聲」命名為「鳴聲山」。鳴聲山山頂附近平緩的山坡長滿茂盛的紫芒,自1997年起,每年秋天固定於10月中旬舉辦「山井湖鳴聲紫芒節」。山井湖的潺潺水波與滿山遍野的紫芒,更顯晚秋的情趣。鳴聲山與山井湖觀光區相連,亦設有登山路,可同時享受山與湖的閑靜,備受家庭登山客歡迎。若想一睹紫芒的壯觀,以10月中旬到下旬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