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古建築博物館
 
忠清南道(禮山郡) ,
散佈在全國各地屬於國寶級的古建築文化財,以1/10、1/5縮小版的方式展示。透過模型,使韓國建築發達史達到觀摩、研究、繼承之目的,並鼓吹祖先們的精神文化,為了後繼之學者們的建築文化教育之使用而創立。

天安三岔路公園
 
忠清南道(天安市) ,
為了紀念民謠-興打令,於天安三岔路打造了天安三岔路公園。天安三岔口自古以來北通首爾;南達慶尚道的大邱和慶州;西至全羅道論山、光州及木浦,是三南大路的分歧點。天安三岔路公園目前所在位置距離古時的三岔路口約有500公尺的距離。

利川Cerapia
 
京畿道(利川市)
利川Cerapia由法人財團世界陶瓷博覽會經營,由陳列有500多件國內外現代陶瓷作品的3個常設陳列廳和展放京畿道世界陶瓷雙年展國際陶瓷workshop活動中所製作陶瓷作品的企劃陳列室構成。陶瓷中心所在的雪峰公園內還建有休閒體育公園和雪峰湖,周邊景點則有海剛陶瓷美術館、利川溫泉、利川陶藝村和利川市立博物館等。

新斗里海岸沙丘
 
忠清南道(泰安郡) ,
位於泰安郡新斗里海水浴場的「新斗里海岸沙丘」是韓國唯一的沙丘,也是著名的天安8景之一。 這裡的沙面很寬廣,像沙漠一樣一望無際。據推測,新斗里海岸沙丘是約1萬5前年的冰河時期開始,直至現在逐步形成的。海浪把沙子推到邊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大片沙丘。 在沙丘上可以看到只有沙丘地形才會留下的風痕,以及類似沙漠地區的各種景觀。這裡也是韓國最大的海棠花群落地,也是Kouhoumuk莎草、砂引草、珊瑚菜等稀有植物生長的地方,並有獵豹蜥、雲雀、狹口蛙、金蛙等珍貴動物也在此棲息著。

高陽西三陵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
 
京畿道(高陽市)
西三陵位於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由禧陵、孝陵、睿陵三個陵所組成。禧陵是朝鮮第11代王中宗的繼妃章敬王后的陵墓,陵的形式是僅由欄杆石(陵周圍由像是欄杆的石頭包圍,欄杆的每一個柱子都雕刻著蓮花紋路)圍繞的單陵。孝陵為朝鮮第12代王仁宗的王妃仁聖王后朴氏的陵寢,孝陵是將王陵與王妃的陵墓以欄杆連結的雙陵形式。陵墓以屏風石(為了保護陵墓,而在陵墓上方四面豎立像屏風的長四方型寬大石頭)包圍,兩邊轉角石上刻有雲朵,正面刻著十二支神像。睿陵是朝鮮第25代王哲宗的王妃哲仁王后的陵墓,兩個並排的陵寢以欄杆連結的雙陵形式。

馬耳山華巖窟
 
全羅北道(鎭安郡) ,
以連接壽聖岩的兩大山峰雄馬耳峰(667m)與母馬耳峰互相調和的馬耳山,是世界唯一的夫婦峰。隨著季節的變化名字也不同,春天是帆杆峰,夏天是龍角峰,朝鮮初期稱之為束金山。太宗12年以後,因與馬耳模樣相似而稱之為馬耳山。山峰內群聚排列的石頭,因岩石內部受風化作用而形成蜂窩岩現象,並成為學術性的貴重資料。 華巖窟內四季都有泉水流經,24節氣中只有春分與秋分時會有陽光照射在泉水上,形成神秘感。傳說心存虔誠並喝下泉水,除了可以獲得雄馬耳山的正氣外,還可以生下男寶寶,至今仍有虔誠的不孕婦女為了求子來到此地。表示虔誠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於7日前齋戒沐浴,避開所有不正當的行為,並去除所有雜念;祭祀品不用特別準備,只需準備香與草兩把,在兩邊點上蠟燭,取得的華巖窟泉水一定要是石間水,雙手合十祈求得子,再奉上祈子拜禮;最後,閉上眼喝下泉水即可。另外,馬耳山也是全韓國氣場最旺的地區,在此地邊唸書邊喝泉水並祈禱,據說因此出了不少宰相等有名的人才。  

月出山國立公園
 
全羅南道(靈岩郡) ,
* 美麗景觀與文化遺產眾多處-月出山國立公園 * 月出山是以月出之山為名,公園內有著與其名相符的美麗自然景觀與優秀文化資源,是融合了南道鄉土之情的朝鮮半島最南端山嶽型國家公園。向著木浦前海延伸的小白山脈,以突出於平地斷丘型態的月出山天皇峰(809m)為中心,山整體可以說是石頭收集的展示場般,由眾多奇石所組成。 這裡不僅是百濟王仁博士與新羅末期道詵國師的出生地,亦被稱作湖南的小金剛山。以天皇峰為中心,南邊有淡雅的無為寺,西方則有道岬寺,因此公園內擁有道岬寺解脫門、無為寺極樂殿、磨崖如來坐像等眾多文化財。過了月出山入口處的道岬寺約5km左右,經常有水聚積。抵達傳說有龍生活、像9個壇子般奇異模樣的九井峰,其下500m左右即是名列國寶第144號的磨崖如來坐像。 月出山最高峰上同時有300多個可以坐的平坦岩石,而月出山的雲橋又帶來另一種魅力。此橋距離地面約120m、長52m、寬0.6m,是韓國最長的雲橋。獅子峰左側山腰處的瀑布分成七段,一口氣傾洩而下的七峙瀑布甚是壯觀。通往道岬寺與無為寺的道路上,有著長滿一整片尾旺嶺的蘆葦,秋天時景色相當迷人。而在西海襯托之下的日落景觀,其景色之美難以言諭。 這裡四季各具特色,每到春天,杜鵑花和躑躅花應季而開;夏季時分,洪瀉的瀑布可以暫時驅散炎暑;來到秋天,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楓葉遍布山頭;嚴寒冬季,白雪靄靄覆蓋住山川,將周圍布置成一個純白潔淨的夢幻世界。 * 月出山的各種遺跡與景點 * 從王仁博士遺蹟地登往九井峰方向的路途中,可見自高麗時代由道詵國師所創建的道岬寺。還有山門解脫門(國寶第50號)、石造如來坐像(寶物第89號)、道詵國師守眉禪師碑等。 另外周邊擁有茂盛蒼鬱的古松和竹林,每逢夏季可帶來陣陣涼意,晚秋之時開滿丹楓的美景更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觀。位於月出山南側溪谷的金陵鏡布臺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附近的月南寺址內立有模傳石塔(寶物第298號)及月南寺址石碑(寶物第313號)等文化財,而西南側則有無為寺極樂殿(國寶第13號)和禪覺大師遍光塔碑(寶物第507號)等歷史痕跡保留下來。 ※ 春季野生花開花時期及地點 主要野生花 開花時期 開花地點 獐耳細辛 3月初 無為寺自然觀察小徑  

安民嶺
 
慶尙南道(昌原市) ,
4月來臨時,慶尚南道南海岸一帶就會成為花海。其中,鎮海的櫻花更是讓一整個冬天人們瑟縮的內心飛揚起來。3月過去,4月到來,春天的使者梅花綻放後,緊接著就是在耀眼奪目的櫻花林蔭道與丘陵下的林蔭道所展開的絢麗櫻花慶典。開滿櫻花的3月末起10日間,海軍都市鎮海會舉辦軍港祭。慶典期間,不僅是鄰近的都市,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前來軍港享受櫻花宴。因為眾多的人潮,週末時車位更是一位難求。不過,擁有世界上最多櫻花樹的鎮海櫻花慶典還是非常值得前來一看。南海高速道路西馬山或是東馬山出口出來,照著鎮海方向的指標繼續走,過了馬山市內就會接到昌原市糧榖路,此時映入眼簾的就是六線道路旁的兩排白色櫻花。進到櫻花城市鎮海,關口般排列在路兩側的櫻花樹就像是出來歡迎遊客一樣,齊放的花朵更是賞心悅目。沿著糧榖路走約3km後,就能看到往左方山上的柏油路。雖然繼續沿著糧榖路櫻花道走過長福隧道也能進到鎮海市,但既然都來到鎮海賞櫻,那何不隨著山路欣賞櫻花隧道呢?沿著長福山右邊山角彎曲的2線狹窄柏油道路,道路邊上幾乎沒有能夠停車的空間。但道路兩旁有茂盛的櫻花樹,當4月初時就會變身成為夢幻的櫻花國度。一過馬鎮隧道就是下坡路,遇到一個大彎就進入了長福山公園。公園雖然小,但一樣備有停車空間,不那麼擁擠的話,在公園內櫻花步道下散步也不錯。相較於軍港祭期間長福公園的吵雜人潮,安民嶺坡道上的櫻花道就相對靜僻了。這條大約9km的坡道從鎮海區太平洞起,一直到昌原市安民洞止,其中靠鎮海區有長約6km的櫻花隧道,坡道上處處都能看到只屬於鎮海的風景,尤其是東邊鎮海的名山熊山(703m)、Siru峰(630m)、天子峰(502m)等壯麗山麓盡收眼底。安民路上的行車路線雖然也不錯,但要是想徹底享受這條坡道上的景緻,還是走路比較好。路邊有連續劇“羅曼史”中也介紹過的木架步道,替來此散步的人們特別架設了木頭地板與欄杆,更顯優雅。另外,步道上每100m間隔就備有可以眺望鎮海海景的長椅與休息空間。 沿著安民步道繼續往上走,就能抵達安民嶺山頂(303m),這裡也有還算寬敞的停車空間與簡易休息賣場。山頂上架設了名為“安民生態橋”的小橋,鎮海與昌原的安民觀光道路開通之後,長福山與熊山之間因道路而被切斷,而另外為了野生動物們而架設了這座橋。但過了安民生態橋往長福山的登山步道,在春季時會為了防範山林火災而暫時封鎖。有時間的話,不妨在安民山頂沿著東方的山稜,邊看著鎮海的名山們,邊享受爬山的樂趣。從安民山頂經由Siru峰、天子峰,一直到山林浴場所在的大發嶺天子庵,這條縱走路線大約需要5~6個小時。這條路線並不險峻,很適合一家大小登山兼郊遊。登山的同時又能欣賞鎮海美麗的海洋風景,非常吸引人。不想走到Siru峰或天子峰,也應該上到安民嶺東部山脊入口約1.5km區間處看看。山脊上有寬闊的山路,沒有什麼樹木,只有連綿的草原小徑。山脊南邊能看到鎮海市區,和以小竹島、大竹島為首的鎮海海景。北邊則可俯瞰韓國國內首屈一指的商業區域昌原公團,再徒步約15分鐘左右馬上就能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地。直視正面,映入眼簾的佛母山(802m)山頂上有國家設施,雖然有點礙眼,但這裡可是鎮海與昌原、金海三個地區分界處的最高峰,仍能感受到舒爽氣候。右邊可以看到熊山與Siru峰上險惡的群峰,雖然用肉眼就能看到,但實際上距離卻很遙遠。寬闊的山路只到這裡,接下來就是真正的登山步道。如果不是以登山為目的前來的話,到這裡就可以往回走了。從原路下山時,安民道路坡道上頭穩當聳立的長福山(582m)也令人印象深刻。軍港祭期間,前來安民嶺的遊客也不少。特別是週末,就會被前來Siru峰登山的釜山、馬山、昌原一帶的登山客們塞滿。就算不是軍港祭期間,也可以前來安民嶺瞧一瞧。雖然沒有比櫻花季時來得漂亮,但伴隨著春天暖和的陽光與香氣,也能享受到悠閒的散步樂趣。除了安民道路,也可以選擇從鎮海區石洞或慶和洞鎮海商高後面的道路,徒步約40分鐘左右就能抵達安民嶺。

宋山里古墳群和武寧王陵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
 
忠清南道(公州市) ,
宋山里古墳群武寧王陵(在位462-523)是百濟(234-678)時期的代表性遺跡。古墳群裡的10多座墳墓,是百濟年間將都城定於公州的歷代君王的陵寢,至今已經發掘出1號到7號共7座墳墓。古墳群裡最值得一看的就是6號墓裡的壁畫,它是世界上唯一用石磚堆疊而成的壁畫。整個墳墓長4公尺,寬2.5公尺,南北呈長形隧道狀,頂部則是橢圓形的屋頂。東西牆上各畫有3條,北邊的牆上畫有1條吞吐著火焰的小龍。牆上只有作畫的部分被塗上了泥土,上面畫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圖。廣爲人知的武寧王陵為7號墓,是合葬百濟第25代君王武寧王與其王妃的地方。武寧王陵是當時解決5、6號墓的浸水問題時無意中發現並挖掘出來的,獨具特色。同6號墓一樣,武寧王陵也是用石磚堆疊起來的,裡面有不少國寶級遺物,是研究百濟文化的重要資料。至今已從王陵中挖掘出108種2906件文物,其中被指定爲國寶的就有12件。現在這些文物都於國立公州博物館展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與王妃的金冠和金冠上的裝飾品,以及金耳環、金項鍊、青銅鏡、枕頭等。爲了保護珍貴的文化財,武寧王陵被永久關閉,只在古墳群的地下開闢一個模型展示館供遊客參觀。

家釀酒文化館山楂園
 
京畿道(抱川市)
家釀酒文化館從事開發和復原傳統酒技術、開發傳統酒的品評標準,把被大家所遺忘的傳統酒進行復原計畫,讓傳統酒得以順利發展,並創立裵商冕(創立人)製酒公司和經營家釀酒文化館。家釀酒文化館「山楂園」裡,把韓國固有的傳統家釀酒、酒粕、酵母等製作而成的酒料理(蒸餅、酒粕飲食、酒釀等),提供試飲、試吃的同時,也提供釀酒體驗。 家釀酒文化館展示1000餘種的傳統家釀酒歷史資料、酵母模具、酒釀甕、製燒酒的器皿等相關的酒具及古書。記載製造傳統家釀酒過程中所使用到的工具和酒器的《金氏夫人釀酒記》裡,更能一窺古時釀酒女們背後的故事。另外“家釀酒文化”區展示傳統酒的哲學和古時釀酒人們的樣貌及文化,以模型的方式呈現。山楂園的家釀酒教室,提供想更了解有關酒文化的人們,說明關於釀酒及其過程,並簡單介紹多樣化的製酒原料及世界各國的酒文化故事。視活動情況提供親自製酒體驗或提供更深入的釀酒專業過程,釀製成的酒可親自帶走或經由文化館的保管後再帶走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