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教育博物館
 
大田廣域市(東區) ,
民俗文化教育的場所-大田教育博物館大田教育博物館於1992年7月10日受教育部認可,佔地4,198㎡、總建築面積2,195㎡,分為9個展示室與3個展示場、戶外展市場及各種附帶設施。保存並展示包含過去使用過的教科書在內、教育相關圖書、教育學習紀錄、教職員學生書櫃、事務用品等教育相關文物共27,000多件,並與教育課程配合,活用為學生們的學習空間。以各種展示室為基礎,透過大田教育博物館可以一目了然的瞭解韓國的教育、生活、民俗、文化,是非常優秀的教育空間。被認證為文化財的大田教育博物館建築物大田教育博物館的建築物竣工於1938年6月8日,是大田內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建築。作為學校建築使用,並沒有經過任何的改建。6.25戰爭時,UN與北韓軍輪流駐紮於此,現在仍留有當時槍彈的鮮明痕跡。因這樣的重要性而被指定為大田廣域市文化財資料第50號。

國立海洋文化財產研究所
 
全羅南道(木浦市) ,
* 韓國唯一的國立海洋博物館,國立海洋文化財產研究所 位於全羅南道木浦笠岩文化街的國立海洋文物研究所是文化財廳的所屬機關,創建的目的是為向大眾介紹珍貴的海洋文化遺產,也是韓國國內唯一的海洋博物館。2009年4月27日由國立海洋遺物展示館正式改名為國立海洋文化文化財產研究所,腹地面積佔9,789坪的展覽館為地下1層樓~地上2層樓的建築,總收藏品高達2,000多件。 設有4間展覽室、戶外水上展示空間及特別企劃展覽室,將沉睡在海底的古船及多種文化財產等分別公開展示,不僅可以瞭解古時候海邊村落的人類生活面貌,還能進一步認識韓國船的歷史等。另外在戶外海邊的水上展示空間,可以了解先人是如何開拓海洋,以及他們的海洋文化和留下來的歷史足跡。 * 國立海洋文物研究所的歷史 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幕,直到1999年12月26日由社會教育館及收藏庫重新修建。原由木浦海洋遺物保存處理室負責經營管理的展示館,在1981年8月25日由文化財廳接手主管,於1990年1月3日命名為國立海洋遺物展覽館,2009年4月27日正式更名成為國立海洋文化財產研究所。

沙羅峰公園
 
濟州道(濟州市)
沙羅峰公園在濟州市東門圓環往東2公里處,高143公尺。在這可以看到沙峰落照和同為瀛洲12景之一的城山日出成映。北邊坐擁海邊、南邊眺望漢拏山的優越位置是濟州島市民和觀光客相當喜愛的一個景點。沙羅山入口在公車站往公園的路上有慕忠祠,還有高崖跳傘運動滑空場的別刀峯坐落在沙羅峰東側。山腳下的愚堂圖書館從那出發轉進沙羅峰後頭經濟州港到下個塔洞為止是條知名的兜風路線。

利瑛美術館
 
京畿道(龍仁市)
利瑛美術館於2001年6月開館,以與畫家的交流和收藏品為主。進入具有環境親和力的雅致空間,可欣賞幾位韓國大師的作品。特別大量收藏具有民族精神的朴生光大師的作品,並透過2004年朴生光誕生100週年舉辦的特別展,韓國美術史得以進行更深層的研究,摸索韓國傳統的新見解之能力。

全州世界盃體育場
 
全羅北道(全州市) ,
曾承辦2002年世界盃的全州世界盃體育場外貌就像是一把全州傳統的合竹扇,體現著韓國的傳統美。2001年10月竣工的體育場占地562,929㎡,分地下1層和地上6層,共設有42,477個座位。觀衆席同體育場操場十分接近,觀看比賽時更有現場感。

大田近現代史展示館
 
大田廣域市(中區) ,
代表韓國近代文化遺產的忠南道廳舍本館(登錄文化財18號),於2013年10月1日開館成為「大田近現代史展示館」並開放(舊)忠南道知事職勤室。20世紀初至最近100年間的大田歷史、發展、 舊市中心的模樣都能透過各種企劃展示與巡迴展示等呈現。同時活用身為近代文化遺產的舊忠南道廳舍本館舉行道廳舍導覽、音樂會等教育文化項目。屬開放式複合性文化空間。 * 指定現況 : 大田忠清南道廳舊本館(2002.05.31指定) * 電影《律師》拍攝場

韓國聲音文化殿堂
 
全羅北道(全州市) ,
藝術和歷史的都市全州在都市的歷史、地區特性、都市脈絡、地方性格上有別於其他都市,文化藝術家和地區居民對藝術的熱情極高,對藝術的潛在力也極為豐富。韓國聲音文化殿堂以這樣的地區性為背景,不僅單純為文化空間,更提高全羅道民生活品質,營造溫馨和諧的氣氛,期望被活用於約會、休憩的場所。賦予符合國際化、世界化的現代形象,創造出藝術價值,可說是符合藝術之鄉形象的建築物。 * 開館年度 - 2001年9月

近代文化體驗館桂山禮家
 
大邱廣域市(中區) ,
近代文化體驗館桂山禮家是將大邱的核心景點-李相和、徐相敦故居等,韓國近代歷史文化資料以視聽方式呈現的體驗館。另外還有韓屋展示館與便利設施,為來到大邱中區走訪巷弄的旅客提供多種資訊與休憩的空間。

月精寺山寺體驗
 
江原道(平昌郡)
月精寺位於江原道平昌郡珍富面五臺山上。透過寺廟寄宿的佛教文化體驗帶給現代人疲憊的身心安慰,步行在冷衫林道下成為回顧自身的機會。另外還能走在五臺川古道上,訪問山內庵子,並看看五臺山的佛菩薩。

李孝石文化村
 
江原道(平昌郡) ,
被譽為韓國短篇文學界著名巨作的"蕎麥花開時",故事作品的背景地就是可山李孝石先生出生成長的地方。1990年由文化觀光部指定為[全國第1號文化村],自此開始李孝石文化村每年固定在8月底9月初時舉辦"蕎麥花開時孝石文化節"。 村內包括有孝石先生生前家址、紡車碓房、可山公園、李孝石紀念館、蕎麥鄉土資料館等建築,以及如小說背景中出現的蕎麥花圍繞著山腰盛開的場面。每年夏末初秋定期舉行的孝石文化節,以文化及蕎麥為素材來提供豐富多彩的可看性,樸實又具有主題性的濃厚鄉土色彩讓前來參加的遊客對慶典的安排讚不絕口。蕎麥花在南安洞一帶盛開得惹人喜愛,也讓緬懷孝石先生文學精神為目的而行的考察團接連不斷的到此參訪。 慶典中還會展開包括作品背景地考察、全國孝石賽詩場、街頭民俗公演、扮演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公演隊伍、攝影大會、蕎麥花開時話劇及電影放映等活動,還有以蕎麥為食材製作而成的特色風味小點,如:蕎麥冷麵、蕎麥煎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