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窟(Hallim Park)
 
濟州道(濟州市)
雙龍窟與黃金窟、昭天窟、萬丈窟並列為濟州島的代表性熔岩洞窟。洞窟全長400公尺、寬6公尺、高3公尺,250萬年前因漢拏山一帶火山爆發的關係與挾才窟一起形成。洞窟內部從上方形成的鐘乳石和如同地板上長出來的石筍等,帶有神秘的色彩景觀。當石筍和鐘乳石相連在一起形成的石柱相當奇異卻又美麗。洞內的表面上覆滿了石灰粉,就像一張巨大的壁畫般壯觀。洞內的溫度長年保持在17~18℃間,因此夏季時,可謂另一種另類的避暑勝地;冬季則可避寒。雙龍窟分為左右兩側,就像是兩條龍在洞窟內欲竄出來的模樣,故稱雙龍窟。雙龍洞的第二出口與挾才窟的尾端銜接,推測此兩洞窟原本為同一塊,後因陷落的關係而一分為二。雙龍窟與挾才洞一起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

密陽冰谷
 
慶尙南道(密陽市) ,
位在慶尚南道密陽市內,從古代開始就被稱為"枾禮氷谷"的冰谷,範圍大概是天皇山北側山腰高度約600~750m的溪谷地帶,佔地約29,752m²(9千多坪)。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224號的冰谷從氣溫漸漸開始回暖的3月初春開始結冰,過了夏天三伏進入秋天後冰才溶解,石縫間的冷氣漸漸減弱。相反的,冬天反而會吹出暖風,此現象持續整個冬天,溪谷的水不會結冰。因此這裡被選為密陽的4大神秘景觀之一,初夏到晚秋遊客眾多。韓國夏天冰不溶化的冰谷除了密陽的天皇山冰谷之外,還有慶尚北道的義城郡氷穴「氷溪溪谷」、全羅北道鎭安郡陽化村‘風穴-「冷泉」、鬱陵島羅里盆地的‘冷氣窟’等。

新慶州站
 
慶尙北道(慶州市) ,
新慶州站在2007年8月開始動工,於2010年10月28日車站竣工式後,2010年11月1日開始正式營運。致力於提供旅客們安全、便利的新慶州站。

金堤站
 
全羅北道(金堤市) ,
金堤一帶在三韓時代屬於辟卑離國,百濟時代為碧骨郡,這裡也是稻米之鄉,是韓國最早開鑿名為「碧骨堤」的儲水池,開啟種植稻米的新紀元之處。統一新羅景德王16年(757年),地方組織全面改為中國式,州、郡、縣體系被強化,全國也統一將地名改為漢字名。而「碧骨」也隨之改為「金堤」,取自金色山坡或金黃原野之意。而金堤站的站名,即由此而來。  

五臺山小金剛溪谷
 
江原道(江陵市)
座落於五臺山國立公園東邊地區的青鶴洞小金剛,它的奇岩怪石模樣,彷彿是金剛山的縮小版,所以被取名為小金剛。又由於狀似鶴展翅的模樣,所以別稱青鶴山。以海拔1,470M的黃柄山為主峰的老人峰,和左側的梅峰形成似鶴展翅的山勢。小金剛茂盛蔥鬱樹林之間,展露了奇岩怪石的壯觀秀麗,讓來此的遊客都被此深深吸引。武陵溪流經40餘里,沿途有武陵溪、十字沼、明鏡臺、食堂岩、九龍瀑布、君子瀑布、萬物相等景點,還有新羅麻衣太子背負著國家復興,訓練軍隊的金剛山城(又稱峨嵋山城)等名勝。

小豬博物館
 
京畿道(利川市)
小豬博物館位於京畿道利川市,是亞洲第一座以小豬為主題的博物館,由小豬人工配種士李鍾英(音譯)總長於2011年11月14日創立。包含紅色塑膠小豬存錢桶在內,博物館展示了收集自全世界18國的小豬玩偶與美術作品5,000多件。另外還可欣賞迷你豬們可愛的絕技,並體驗製作香腸。

天安三岔路公園
 
忠清南道(天安市) ,
為了紀念民謠-興打令,於天安三岔路打造了天安三岔路公園。天安三岔口自古以來北通首爾;南達慶尚道的大邱和慶州;西至全羅道論山、光州及木浦,是三南大路的分歧點。天安三岔路公園目前所在位置距離古時的三岔路口約有500公尺的距離。

羅濟通門
 
全羅北道(茂朱郡) ,
* 歷史的通道-新羅和百濟的國界 * 茂朱雪川面的羅濟通門是三國時代新羅和百濟的國界,是位於雪川面斗吉里新斗村和所川里伊南村之間的石絹山石窟,規模高3m、長10m。 三國時代以石絹山的岩層稜線分為東邊的新羅-茂豐地帶,與西邊所屬百濟的雪川‧赤裳面、茂朱邑等。因此羅濟通門的東西兩側,自古以來有個相當不同的風俗、文化等差別。且至今根據當地居民所使用的方言仍可分辨誰是茂豐人,誰是茂朱人。 * 新羅金庾信將軍經過此地,命名「統一門」 * 小小的岩石山-石絹山原有茂豐和茂朱之間往來的山路,但在日據時代開闢了茂朱來往金泉、居昌的道路,為了讓牛車及馬車能更順利通過,因而鑿通了石窟。就這樣,原為新羅及百濟邊界的「羅濟洞門」,變成了今日的「羅濟通門」。另外因三國統一戰爭時期,新羅的金庾信將軍將此處命名為「統一門」,所以也稱做統一門。現被列為九千洞33景中的第1景。

百潭溪谷
 
江原道(麟蹄郡)
百潭溪谷是內雪嶽具有代表性的溪谷,從內加平村流至百潭山莊,呈典型的蛇形。因有一百個潭而得名。雪嶽山的伽倻洞溪谷與百雲洞溪谷匯流成水簾洞溪谷,水簾洞溪谷向下流,便形成了百潭溪谷。百潭溪谷有生活著臼齒肛鰭魚和細鱗魚的清澈溪水及百潭寺、永矢庵、五歲庵、鳳頂庵等寺廟與尼姑庵。從售票處沿溪谷到百潭寺,步行需2小時左右(約8公里)。也可以乘坐付費的短程巴士前往溪谷上游。下車地點距百潭寺有3公里路程。百潭寺上方300米多處有百潭山莊。從第一座橋 — 金橋攀上溪谷右側,可見左下方的Dootae潭。走過第三座橋 — 鋼橋,山巒被溪水環繞,仿佛水中島嶼的隱仙島映入眼簾。從第四座橋 — 元橋開始爲土路,渡過距元橋300米開外的青龍潭,便可抵達通往百潭寺的修心橋。不過橋,徑自向上便是百潭山莊。百潭寺位於百潭溪谷中心部,僧侶詩人萬海韓龍雲(1879-1944)曾經在此生活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