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萬德山山麓上的茶山草堂,可以俯瞰整個康津面。茶山草堂為朝鮮時代集實學為一身的大學者─ 丁若鏞,流配生涯中所居住過的地方。茶山其號取自於康津橘洞後山的名字,並在此居住。為朝鮮後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實學者─ 茶山先生,於1801年流配至康津,18年餘間的謫居生活撰寫《牧民心書》、《經世遺表》等500餘卷的龐大書集,不僅在朝鮮時代為具有公論性的性理學公理,理性的學風以實用性科學思想帶出實事求是的實學集大成之地。
茶山丁若鏞先生為晉州牧使丁載遠的第四個兒子,28歲時考上文科及第,曾任於藝文館檢閱、兵曹參知、刑曹參議等官職。1801年受到辛酉迫害而流配至慶尚道,而後又因黃嗣永帛書事件,流配至康津。剛開始在康津內各地停留了8年,1808年春天正式移至茶山草堂,至1818年9月為止,10餘年歲月皆在茶山草堂裡度過,教導弟子們的同時,著述寫作。在丁若鏞的著名著作中,大部分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茶山草堂在因為陳舊崩壞後,於1957年經過茶山遺跡保存會的努力之下復原,此後又將茶山先生居住過的東庵及弟子們留宿過的西庵皆復原完成。除了茶山草堂之外,還有其留下的茶山4景。茶山先生親自在石頭上刻寫的「丁石」兩字、親自尋找水源拿來泡茶的藥泉、泡茶用的盤石茶几、蓮花池中間堆疊如小山的假山等。另外,在懷念故鄉之時,深懷之地所建立的天一閣亭子。茶山先生於1818年以57歲的年紀再次回到故鄉馬才,於1836年離開世間,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