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度寺
 
慶尙南道(梁山市) ,
通度寺位於鷲栖山南部,由於寺內供奉著菩薩的真身舍利,因此沒有其他的佛像,這也是通度寺聞名的原因。通度寺名稱的由來是指通達佛法,濟度衆生。唐朝的慈藏律師持釋伽如來的真身舍利而來,於善德女王末年(646年)創建此寺。通度寺經過多次戰爭及入侵,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但據說其法燈至今從未滅過。寺內共有35座建築及法塔等,周圍有14座庵院。大雄殿被指定為第290號國寶,殿內沒有供奉的佛像,但其後的金剛臺階上却供奉著封存的釋伽牟尼的真身舍利。此外還有19個地方寶物及794件地方文化遺産,足以稱之為博物館。通度寺所在的鷲栖山自然景觀分外美麗,從寺院的入口到一柱門有排數百年的合抱松樹,寺院內有法鼓、鐘、夕照、蓮池,寺的後方還有瀑布、岩石等景致絕佳,因而譽有"通度寺八景"之美名。

議政府部隊鍋街
 
京畿道(議政府市)
議政府地區於1998年開始逐漸形成部隊鍋街,至今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代表飲食了。部隊鍋裡有火腿、熱狗、碎牛肉、泡菜、辣椒醬、蔬菜等,是外國人普遍會喜歡的料理。

三陽黑沙灘
 
濟州道(濟州市)
三陽黑沙灘為較隱密的景點,因此更為乾淨和天然。黑色的沙灘是這裡的特色,黑沙對於神經痛及減重有些許的效用,每年有許多遊客聞名來此享受暖呼呼的沙浴。

韓國美術館
 
京畿道(龍仁市)
韓國美術館於1983年3月在嘉會洞初次設立,之後移至現今位置,為韓國現代美術中廣受關注,致力於現代美術的發展和美術文化保存。韓國美術館有以現代美術為主而舉辦的特別展和常設展覽,以及為會員所開辦的美術理論及實際操作課程。

晉州城
 
慶尙南道(晋州市) ,
韓國歷史上有許多事件與晉州息息相關,壬辰倭亂三大捷報之一的晉州大捷、壬辰倭亂時期的論介殉國、1862年全國性農民抗爭起始地的晉州農民抗爭等不計其數。晉州城在三國時代被稱做居列城,高麗時代則稱之為矗石城,延續至朝鮮時代時改名為晉州城。石造城牆總長約1,760m(4,359尺)、高約5~8m(15尺),城內有水井與泉水各3處,據說過去曾有軍倉。根據《東國輿地勝覽》中河崙所記載的城門記來看,晉州城原是一座古城,正確的建造時間已不可考。只知當時由於倭亂頻繁,高麗禑王5年(西元1379年)下令晉州牧使金仲光重新修建為石城。當時的城牆總長約為800步(韓尺)、高度比三人高,還分別有義正門(西)、智濟門(北)、禮化門(南),城外西邊有青川、南邊有長江(南江)流經,北方則有湖泊,湖泊和城牆之間還挖有戰時用的壕溝。這些高麗末期為了抵禦倭寇侵犯所修築的城牆,於宣祖25年(1592)壬辰倭亂時,更成為阻止倭寇向全羅道入侵的最佳關口。壬辰倭亂三大捷報之一的第一次晉州城之役引人注意的地方在於,當時城內只有3,800多位官兵,不僅成功抵禦兵臨城下人數多過10倍的倭寇,還阻撓了敵兵入侵糧倉地區的全羅道。1593年第二次晉州城戰,城內民、官、兵共7萬多人與超過12萬人的倭軍對峙11天,並在激烈的戰爭中全部殉難,這也是論介抱著敵軍將領投身南江自盡的戰役。晉州城處處充滿著忠貞愛國的故事,城內則有矗石樓、金時敏全城却敵碑、義妓祠、西將臺、北將臺、彰烈祠、國立晉州博物館、護國寺、戶外表演場等。* 義妓祠(慶尚南道文化財資料第7號)義妓祠內供奉著壬辰倭亂時(1593年)抱著倭軍將領投湖自盡的論介畫像與牌位,論介在晉州城失守之時,為了一報國仇家恨而引誘敵軍將領來到矗石樓下的義巖後抱著對方投江殉國。義妓祠是為了緬懷論介正義的忠貞愛國情操,而於英祖16年(1740年)由慶尚右兵使南德夏(1688~1744年)所建。建造以來歷經過兩次的整修,現今的建築是1956年義妓彰烈會募集民間善款修建。

寒碧堂
 
全羅北道(全州市) ,
被指定爲全羅北道第15號有形文化財的寒碧堂,是在1404年由朝鮮王朝開國元勳兼文臣月塘崔湛先生爲自己修建的別墅閣樓,因為位於僧岩山峭壁邊,四周景色十分美麗,寒碧晴煙(指自寒碧堂俯瞰到的雲霧十分美麗)的景色更被評爲全州八景之一。寒碧堂不只是在全州,連被選為湖南地區的代表名勝古蹟,其中蜿蜒如帶的全州川尤其是值得一看,古時後曾有不少文人騷客來到此地尋求創作靈感。寒碧堂的規模分為為正面3樑柱及側面2樑柱的八字形屋頂設計,建築面積約7至8坪左右。

江口岸龜甲船
 
慶尙南道(統營市) ,
1990年,為了宣揚李順臣將軍的護國精神,首爾市花費了22億韓元,委託海軍建造了實際比例一比一的龜甲船。原停泊於漢江市民公園的龜甲船,於2005年11月16日轉移至李順臣將軍取得閑山大捷勝利的統營市進行展示。 * 規模 船長 : 34公尺、甲板長 : 25公尺、甲板寬 : 10公尺 船速 : 約每小時7海浬 船高 : 6公尺 排水量: 185噸 材質 : 木造(底部為FRP) 桅杆長 : 11.5公尺  

海印寺
 
慶尙南道(陜川郡) ,
海印寺是韓國三大寺院之一,於新羅哀莊王(802年)3年由順應和理貞兩位僧人所建,朝鮮時期(1392-1910)八萬大藏經從江華島轉移至此後曾改稱爲法寶寺刹。所謂「海印」出自于華嚴經的「海印三味」,指的是菩薩的正確覺悟世界,也指我們未受污染的清潔無瑕的本心。海印寺內保藏著八萬大藏經(國寶第32號)和藏經板殿(國寶第52號)等15處珍貴文物及200多件「私寶」等眾多的文化遺産和古蹟,1995年12月被指定爲世界文化遺産。其中代表性的有一柱門、大寂光殿、八萬大經等。一柱門是眾生進入聖佛世界的第一道關,也是高麗建築的代表作。大寂光殿氣勢雄偉,面積達125坪,是海印寺的法堂,與院子前面的三層石塔共同展示著千年古刹的威容。海印寺國寶的代表當屬八萬大藏經。當時蒙古入侵,國難當頭,爲了祈天保佑度過國難,於高麗23年(1236年)起經過16年的漫長歲月完成了八萬大藏經的編印工作。在長68cm、寬24.5cm、厚3cm的木版兩端夾上木頭以維持版面的平衡,同時在版上塗漆以防腐爛。製版用的木材全部用的是南海及巨濟地區的紅楠,使用前先將紅楠在海水中放置數年,再將其陰乾。爲了祈求菩薩保佑趕走蒙古軍隊,國王和全體國民齊心協力,數次反復才將其完成。經版共有81340塊,經文達6791卷。

東海Nongol牆巷
 
江原道(東海市) ,
Nongol牆巷為江原東海市墨湖港通往墨湖燈塔的上坡路,Nongol 30年前還是盛產魷魚與明太魚的港口村落,但後因漁獲資源枯竭,原本多達2萬餘名的墨湖居民一一離鄉,目前僅剩4千餘名住戶,因此原本熱鬧的Nongol村急速萎縮,淪落為冷清的社區已久。後東海文化院為復甦村落往日活力,向文化體育觀光部申請「墨湖燈塔談畫村Nongol牆巷」企劃,文化專員一一尋訪Nongol村老人,以他們歷經的人生故事為背景,自2010年8月開始於巷弄與圍牆上彩繪圖畫。由美術系出身組成的「公共美術共同體」會員描繪草圖,再由60~70歲的村落老一輩居民負責著色,就此打造出Nongol村的壁畫街。Nongol牆巷以因每日清晨運載滿滿明太魚與魷魚歸航的漁船而充滿朝氣的墨湖港為背景,將居民們的人生故事以有趣地壁畫呈現。 滿滿錶框圖畫的Nongol畫廊是Nongol牆巷的起點,畫廊生動地描繪出壁畫村形成的歷史與過程。

傳燈寺(江華)(전등사(강화))
 
仁川(江華郡)
傳燈寺位於江華島南面鼎足山上,是一處千年古刹。相傳爲高句麗時期的阿道和尚所建,高麗忠烈王(1274~1308年在位)的貞和王妃曾向佛捐獻玉燈,此後傳稱爲傳燈寺。 傳燈寺有大雄殿(受保護文物第178號)和藥師殿(受保護文物第179號)等許多值得一看的東西。特別是大雄殿裡有其他寺院看不到的奇特雕像,即屋簷下的裸體女人像和柱子上的人物雕塑。關於人物雕像還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傳說。過去在建造大雄殿時木匠的總負責人愛上了山下村莊裡酒店的女主人,把自己賺的錢都給了她,但女人卻逃跑了。木匠因此而大病一場。爲了報仇,他連夜把女人脫光了衣服的像雕刻在屋簷下,讓她頂著重重的屋簷。而藥師殿則以其雕塑之美而聞名。屋頂採用“井藻”式,周圍有色彩絢麗的雕塑和蓮花、飛天等圖案。山寺的院落中有一座中國宋朝時期的梵鍾,高1.6米,口徑達1米,形態優雅。 傳燈寺不景其本身景色優美,周圍的景觀也以秀美而聞名。特別是清早和傍晚可觀海,景色十分壯觀。傳燈寺看日落是全國有名的。此外還有一處竹林茶苑,可在此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