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洞古墳群
 
慶尙南道(金海市) ,
解釋伽倻的建立與發展歷史最好的遺蹟-大成洞古墳群 大成洞遺蹟位於伽倻時代<建國說話>記載中,以龜旨峰和金海貝塚而著名的會峴里貝塚中,也鄰近東部的金首露王陵,就是公設運動場正北邊後方標高22.6公尺高地上的以王陵為中心所形成的。此遺蹟是在1990年至1992年由鏡城大學博物館經過三次的發掘調查,判定出大成洞古墳群是金官伽倻王及領導者的共同墓地。立地條件良好的丘陵是依陵線高低分別為王陵,再來是相對應的領導者墓陵,而在傾斜面上的則形成為地位較低者的墳墓。 鏡城大學博物館三次的遺蹟挖掘分別是在1990年6月~7月及1990年9月~1991年4月等兩階段的發掘調查。第一階段挖掘出4世紀末~5世紀初金官伽倻王的陵墓2基,而第二階段則是發掘調查出3世紀後期~5世紀前期所形成的多個王侯墓及37基的各種墳墓。這些也是能將韓國古代史中被列為長久空白的第4世紀後半段歷史重新架構起來的重要寶貴資料。 大成洞古墳群的歷史性意義 被發掘調查出的古墳共以136基為主,包括木棺墓、木槨墓、甕棺墓、石槨墓、橫穴和橫口式石室墓,其中又以木槨墓的墓祭最為主要。古稜依陵線高低所形成的大型木槨墓,以埋葬主體的大小和附葬的遺物品材質及數量來斷定是否為第3世紀後期到第5世紀前期金官伽倻領導者們的古墳。尤其是可透過此遺蹟裡大型木槨墓來調查重要的幾項歷史事實,第一項是以第3世紀末為起點,首次以馬匹來作為殉葬的工具,並以拗彎武器來附葬的習俗及騎馬用鐵製甲冑、北方遊牧民族墓祭、馬具類、陶質土器及鄂爾多斯縣銅復等北方遊牧民族的風俗和大量的遺物來反映出土的真實性。第二項則為利用挖掘出的筒形銅器、巴形銅器及各種碧玉製石製品等出土資料來探考古代與日本之間的交涉實況。透過這些考古資料可以用來闡明大成洞古墳群為首居一指的伽倻時代建國、發展、政治及社會組織構造的重要歷史遺蹟地。

首爾貞陵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
 
首爾(城北區)
貞陵是朝鮮太祖繼妃神德王后康氏的墳墓。作為朝鮮開國君主的太祖,在尚未建國前,依據高麗的風俗,在鄉里與首爾兩地各有一位夫人,在故鄉之妻為韓氏,而在首爾之妻為康氏。韓氏為太祖誕下六子二女,且在太祖登基前去世,而為太祖誕下李芳蕃與芳碩兩兄弟與一女的康氏,在太祖登基後被扶正並封為顯妃,幼子芳碩也被封為世子,因而埋下了日後王位爭奪的導火線。太祖5年(1396年),康氏因病去世,太祖哀痛不已,將她追封為王后,並下旨修建貞陵。但在時隔不久的太祖7年(1398年),第五子李芳遠(後來的朝鮮第3代王太宗)因長期不滿最年幼的芳碩被封為世子,發動政變殺死所有康氏所出的王子,史稱第一次王子之亂。備受打擊的太祖無心政事,將王位讓給次子芳果(第2代王定宗),從此以太上王的身分退居殿後,並常到貞陵悼念康氏並供佛。後來因陵域過大,曾引起當時最高行政機關議政府朝臣的非難。太祖過世後,對貞陵的薄待變得更為露骨,當初因世子之爭對康氏懷恨在心的太宗,甚至下旨將原位於今日貞洞一帶的貞陵,移葬到現在城北洞的位置。因太宗之故而遭到破壞與忽視的貞陵,雖然顯得比其他王陵簡陋,但整體結構與其他王陵相同。過了紅箭門後即為祭祀用的丁字閣,旁邊也有放著石碑的碑閣,後面是王陵,有文官石像、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護衛在旁。但與別的王陵不同的是,一般王陵從紅箭門到丁字閣的路都是直的,而貞陵的路則是彎曲的。在非常重視形式的當時,路修成不同於別的王陵的彎路,可見貞陵在當時曾慘遭破壞。如今除了基石外,多數建築、石雕皆為第18代王顯宗時期所復原。

Momzit慶典劇場
 
江原道(春川市)
位於江原道春川市孝子洞的Momzit慶典劇場,建築分為地下1層樓至地上3層樓,整體面積規模為1,522.72平方公尺。擁有可容納150名觀眾的表演場、練習室、梳妝室等設施,這裡除了進行默劇表演之外,同時也是國樂、舞蹈、戲劇等多樣化領域小型公演的專用表演空間。以"一個人的姿態就能改變世界"為理念,Momzit慶典劇場提供給春川市所有希望展現身體、律動、形象等各方面表演藝術家及喜愛藝術的觀眾,能夠共同盡情表現或欣賞的文化空間。

芬皇寺
 
慶尙北道(慶州市) ,
與皇龍寺一樣有著堆砌石牆的芬皇寺是新羅第27代善德女王3年(634年)建立的,高僧元曉大師與慈藏法師曾經住過的寺廟。歷史悠久的芬皇寺原本保有很多歷史文物,但因蒙古入侵和壬辰倭亂(1592年)等戰亂全都遺失了。現在芬皇寺還保有的有模塼石塔、和諍國師碑趺(讚揚新羅的代表法師‘元曉’的碑石基座)、三龍變漁井(守護新羅的三條龍所居住的井)、幢竿支柱等。被指定為國寶第30號的模塼石塔(高9.3m)是以安山岩石磚堆砌而成,是新羅時代最早的石塔,雖然現在只剩下三層,但學者推論本來規模應該有7層或9層。芬皇寺入口的幢竿支柱是高3.6m的兩根石柱。寺前高掛旗幟的樹木、鐵條或石頭等稱為幢竿。這裡的幢竿基石被雕成烏龜的模樣,是其他幢竿支柱很少見的,除此之外從芬皇寺後牆北側30多公尺處水井出土的佛像現都移至國立慶州博物館的庭院裡陳列。

武陵溪谷
 
江原道(東海市)
以頭陀山與青玉山為背景形成的武陵溪谷,指得是虎巖沼開始至上流龍湫瀑布為止總長約4km的溪谷。流過巨大岩石間匯聚而成的武陵溪谷以可坐數百人的武陵盤石開始,經過三和寺、鶴巢臺、玉流洞、仙女湯等,到龍湫瀑布為止,形成令人讚嘆不已的美麗景觀。此地又稱為武陵桃園,高麗時代動安居士李承休在此完成了‘帝王韻紀’,由朝鮮時代三陟府使金孝元為其命名。奇岩怪石林立形成絕景,給人如臨仙境般的幻覺。朝鮮前期4大書法家之一蓬萊楊士彥的石刻,以及梅月堂金時習等許多詩人墨客共在此留下1,500餘首詩作。 

國立生物資源館
 
仁川(西區)
自2007年10月起正式開館的國立生物資源館,擁有東亞最大規模收藏設施,同時也是韓國生物資源的收藏研究主管機關,以成為東北亞生物資源的中心為其發展目標。緊鄰首都圈建築地的國立生物資源館位於西區景西洞,資源館內收藏展示固有生活及自生生物標本共1,287種/3,905件,再次重現山林、河川湖水、沼澤和海洋生態世界,並設計出能夠在室內直接體驗韓國自然環境的設施。展覽館前的研究大樓中備有餐廳,每逢春秋之際,都會有不少遊客準備好便當或零食,來到大片的草地上郊遊,享受美好的假日悠閒時光。

慶州民俗工藝村
 
慶尙北道(慶州市) ,
佛國寺與普門觀光園區間的吐含山山麓觀光道路旁,坐落著45棟散發過去風貌的傳統瓦片屋與草屋,在這座高達2萬坪的村莊裡居住著精通各種工藝的職人,旨在繼承必須加以保存的先祖精神、風貌與手藝。村莊內設有金屬、陶瓷、木工、寶石、石工、刺繡、土器工藝等18間工房,可參觀製作過程,以及免費遊覽民俗工藝展覽館,更能向製作者便宜購買產品。

安木海邊
 
江原道(江陵市)
位於江原道江陵市的「安木海岸」是家族旅遊避暑的好去處,海邊美景以及海上運動吸引大批遊客到此體驗觀光。另外可以悠閒地坐在海邊一邊品嚐着美味咖啡,一邊欣賞著天然美景。

春川美術館
 
江原道(春川市)
為了將湖畔都市春川打造成藝術與文化的都市,在春川美術協會努力下,1995年於三川洞兒童會館展示室踏出春川美術館的第一步。這段期間的三川洞春川美術館不僅是春川藝術家們發表活躍作品的場地、擴大美術文化底層,更擔任市民生活調劑,為了更接近市民而重新整修玉川洞舊中央監理教會建築當作重新出發的地點。春川美術館是市民們隨時都能輕易接近,呼吸新鮮文化香氣的安穩市民文化休憩空間。

衣巖湖
 
江原道(春川市)
1967年11月北漢江與昭陽江匯流處建造了一座大壩,這座大壩是為了讓從昭陽湖(橫跨江原道春川市-楊口郡-麟蹄郡的韓國最大人工湖)與破虜湖(連接江原道華川郡與楊口郡的湖泊)流下來的水均衡的流進漢江而建造的。隨著昭陽湖與破虜湖的排水,水位變動頗大。這樣劇烈的水位變化,帶動了衣巖湖週邊釣魚的興盛。衣巖湖與其他大壩不同在於其地形為平地、水草茂盛,很適合釣鯽魚。從早春起到晚秋都能釣到鯽魚,冬天則能冰釣馬口魚與冰魚。湖中有鯽魚島、中島兩大島嶼,鄰近春川市,交通便利、觀光景點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