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傳統韓紙院
 
全羅北道(全州市) ,
保存韓國之美的全州傳統韓紙院將傳統韓紙製造技法完整重現的全州傳統韓紙院,是滿載著千年精神生產韓紙的地方。此處生產的韓紙有80%以上輸出到日本,剩下的為韓國國內消費所用。韓紙與其他紙類不同,為祖先們匠人精神所孕育出的重要遺產,而韓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來到這裡可以學習撈篩韓紙、加入花紋、烘乾等韓紙製作過程。紙的寶庫-全州全州韓屋村大街小巷內的景點眾多,就算只走在韓屋村的大路上,各種博物館與體驗館、美麗的商店等櫛比鱗次,提供不少樂趣。其中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就是全州傳統韓紙院,提到‘全州’,最先想到的特產之一就是‘韓紙’。全州從千年以前就因生產名品韓紙而聲名遠播,就算是韓紙使用量驟減的現代,全州仍擁有超過10餘處的韓紙工廠,此處生產的畫宣紙佔全韓國流通量的80%。全州韓紙院除了展示販售書法、東洋畫、工藝用等常見韓紙外,還有用來反射黃土遠紅外線補強健康機能的黃土壁紙用韓紙,以及煤炭韓紙等特殊韓紙。撇開功能不談,光看到美麗染色下韓紙層層排列的模樣,就可感受到其美麗並不亞於其他藝術作品。這裡並不只是一般的韓紙陳列與販售處,其本身所聚集的韓紙就如藝術品一般。韓國最早受到世界級名品認可的韓紙!快來全州傳統韓紙院充分感受韓紙的魅力。

慶州校村
 
慶尙北道(慶州市) ,
慶州校村為慶州市所建設的韓屋村,開放遊客參觀崔氏家族過去的生活場域,為能進行教育與體驗的景點。村內坐落著重要民俗文化財第27號「慶州崔氏古宅」,還能品嚐到重要無形文化財第86-3號「慶州校洞法酒」。

盆唐亭子洞咖啡街
 
京畿道(城南市)
盆唐有一條非常有名的「亭子洞咖啡街」。亭子洞咖啡街如同首爾清潭洞一般,具有高貴奢華的氣氛環境,因此這裡也常被稱為「清子洞」(清潭洞+亭子洞)。從亭子洞常青高中旁巷子到金谷洞一帶的街道,在一棟棟住商複合式大樓底下,開滿一間間的高級咖啡廳,給人像是來到外國渡假的悠閒氣氛。附近一帶的巷弄裡也都是裝潢別緻的咖啡廳與餐廳,除當地居民之外,國內外觀光客也相當喜歡來到這裡喝杯咖啡享受自在悠閒的午後時光。在讓人聯想到歐洲露天咖啡廳的亭子洞咖啡街,白天時段可看見許多邊讀書邊享受豐盛早午餐的人,到了傍晚則有越來越多人來這裡散步,也是情侶約會的最佳地點。

獎忠壇公園
 
首爾(中區)
位於南山東邊的山麓的獎忠壇公園,是朝鮮英祖時期爲守衛南邊都城而建闢的,原為南小營之所在地。在1895年8月20日,發生的明成皇后於景福宮內遭受日本刺客殺害事件,當時宮內大臣李耕稙及侍衛大將洪啓薰等眾多將兵為了擊退日本軍人最後都不幸犧牲。據此高宗皇帝在1900年11月下令建蓋獎忠壇祀堂來告慰英魂,現在的新羅飯店迎賓館就是位在其原來位置。直到1908年以前,每年春季秋季都會舉辦祭祀儀式。祀堂在韓戰中遭受破壞而毀損,1969年獎忠壇碑被遷址到現今位置。在獎忠壇建立完成的1919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扼殺韓國民族精神而興建了博文寺,並將這裡改建為公園,直到光復以後,日本帝國統治時期興建的建物才被全數拆毀。在1984年9月22日建設部發布告示,指定獎忠壇公園為第374號近隣公園,並將部分區域與南山自然公園合併,其餘原有的部分依舊維持原稱。獎忠壇公園一帶,包括有獎忠壇碑、水標橋、崇政殿、關聖廟和臥龍廟等文化遺產,還有3.1運動紀念碑、韓國儒林獨立運動巴里長書碑、萬海韓龍雲史碑,以及柳寬順、李儁烈士和金龍煥先生銅像等,是一座與抗日運動相關充滿愛國衷情的民族公園。

大邱機車商街
 
大邱廣域市(中區) ,
位於大邱中區仁橋洞和市場北路洞的機車商街,原有河川流經此處。原本兩邊蓋滿了住宅,河川東邊為2公尺寬的道路,西邊則為具有危險性的絕壁。1953年進行河川覆蓋工程,不僅帶來交通的便利,大自然結婚式場前鄰近有加油站,河川覆蓋處的左右兩邊漸漸商店聚集。1961年因首爾機車商會的進駐(仁橋洞154號),漸漸地帶動機車行在此處聚集。到目前為止,約有40餘家的機車行,約200公尺以上的機車展示場,帶給大邱仁橋洞另一個不一樣的面貌。在機車商街可購得機車新產品、不管是韓國制或外國制的機車、新車或中古車或是配件等機車相關用品。

大關嶺天空牧場
 
江原道(平昌郡)
於1974年設立,至今已有40歷史的大關嶺天空牧場,是面積為汝矣島的3倍大,佔地900萬㎡的大型牧場。現以有機方式養殖約400多頭霍爾斯坦牛(荷蘭乳牛)與100多頭韓牛,年產達1,400噸的1級原乳與大關嶺清淨韓牛。 牧場最大限度地抑制人工開發,為順應自然的體驗牧場,提供能親近大自然的各種體驗。

光州FamilyLand
 
光州廣域市(北區) ,
光州FamilyLand是位於光州廣域市北區生龍洞的都市近鄰公園。設有游樂設施、四季雪橇場、溜冰場、游泳池等。2002年更增設了高爾夫球場、網球場等體育設施,致力於使原本以兒童與青少年族群為主的光州FamilyLand,成為連中老年族群也能一起同樂的湖南地區新觀光勝地。

粵華苑
 
京畿道(水原市)
粵華苑為中國廣東省於水原孝園公園西側所建的中式庭園,保存了廣東地區傳統庭園的特色,建築與庭園設計相輔相成,十分協調。2003年10月京畿道與廣東省締結「友好交流與合作關係協議」,依據其內容,雙方約定在彼此的城市內建築對方的傳統建築,粵華苑因而自2005年6月15日起動工,於2006年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 粵華苑的設計採自廣東省傳統的嶺南庭園樣式,於屋內往窗外看,即可欣賞到美麗的庭園景致。後花園並以土石堆砌出假山,再打造人工湖與人工瀑布,其上設有涼亭。 園內處處可見刻有詩文的建築,皆依據廣東地區的傳統建築樣式建造而成,白色石灰粉牆襯著藍色磚瓦與木造建築為其特色。而屋頂接合處則採用木材、石磚、石灰雕塑等建材。 由80位中國工匠於2005年6月跨海來到韓國親手精心打造出的粵華苑,佔地6,026㎡(1,820坪),耗資34億韓元,皆由廣東省一力承擔。而依據2003年10月締結的協議,京畿道方面則在中國廣州的越秀公園內,仿全羅南道潭陽郡瀟灑園的形式,興建韓式庭園海東京畿園,並於2005年12月對外開放。

華城行宮
 
京畿道(水原市)
華城行宮是正祖到顯隆園時暫時停留的地方,規模比其他行宮雄偉,使用率也較高,所以有人甚至稱之為景福宮的「副宮」。正祖18~20年興建華城,並於八達山東側建立了行宮,平時則作為留守府(即現在的市政府)。華城有蒼龍門(東)、華西門(西)、八達門(南)、長安門(北)4個門樓,因其優異的建築技術被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在韓國被喻為第一個新都市開發的案例,受到極大的肯定。朝鮮第22代王正祖,為了哀悼慘遭關進米櫃而死的父親思悼世子,將其墳墓遷葬到當時最好的明堂水原(現今的華城市),並命令住在陵寢周圍的居民搬到八達山下,建造了城市和城郭。參與華城的國弓體驗、八達山頂孝園敲鐘以及行宮的各種傳統文化體驗,能讓遊客對韓國的文化財有進一步認識。此外還有試穿大長今服裝、許願樹、蓋紀念戳章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