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陟竹西樓
 
江原道(三陟市)
位於江原道三陟市的竹西樓搭建的年代不得而知,但根據高麗時代的學者李承休於元宗7年(1266)在此題詩的紀錄來看,推測在那之前就以存在。關於竹西樓的名字有兩個傳說,一是說因爲以前樓閣東側的竹林裡有座名爲竹藏寺的寺廟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樓閣東側為當時著名青樓女子竹竹仙女所住地而得名。竹西樓是朝鮮時代設宴款待賓客的地方,樓閣本身建築宏偉,加上周圍景色優美,吸引了不少文人騷客。竹西樓建於絕壁上,由17根長短不一的柱子支撐。其中9根直接立於天然岩石上,剩餘8根則立於石基上。而屋頂則為20根柱子支撐的歇山式屋頂,整體建築兼具歷史與美學價值。登上竹西樓,可一覽五十川景色。而竹西樓入口處是樹齡達350年的老槐樹,樓閣內則有木蓮、竹林等植物,夏季樹蔭清涼。

海印寺大藏經板
 
慶尙南道(陜川郡) ,
大藏經板是韓國第32號國寶,保存在慶尚南道陝川郡伽倻面緇仁里的海印寺內的4處藏經板庫裡。多達8萬餘片的經板上記錄了8萬4千煩惱的經文,因而被稱為八萬大藏經。八萬大藏經於西元1237年(高麗高宗24年)起的16年間製作而成,以彙集民心,用佛祖的力量戰勝蒙古軍。作為世界最古老的大藏經板,八萬大藏經的保存地海印寺藏經板殿於2007年6月被指定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其價值得到肯定。

巨濟島俘虜收容所遺址公園
 
慶尙南道(巨濟市) ,
韓國戰爭中修建起來的巨濟俘虜收容所是戰爭當時收容規模最大的地方,曾關押過2萬名中國志願軍和15萬名北韓人民軍。1953年簽訂停戰協定後,收容所也隨之廢棄,僅留下部分建築殘骸。目前的收容所遺址公園建於1997年,內設陳列館,展示著戰爭中使用過的坦克、軍用汽車等物資及重現俘虜生活面貌的種種遺物。觀覽整個公園需1小時左右。

梵魚寺
 
釜山廣域市(金井區) ,
名列華嚴宗十剎之一的梵魚寺 位於金井山東邊山腰的梵魚寺為義湘大師於文武王18年(678年)所建立的,和海印寺、通度寺並列為嶺南三大寺廟,也是華嚴宗十剎之一。依創建事跡與古迹記所載,梵魚寺建於新羅興德王時期,或為義湘大師在文武王在位時期所建造,綜合來看,推測為文武王時期創建,興德王時期重建。但是在壬辰倭亂時遭到破壞,幾乎成為廢墟,之後光海君5年(1613年)廟典縣監師父、海敏師父等重建法堂與僧寮。現存的大雄殿及一柱門即為當時所建造保留下來的。 在寺院內漫步,可見到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176號的藤樹群生地,以及利用金井山山麓,採典型山地伽藍型式的市指定有形文化財第2號的梵魚寺一柱門、指定有形文化財第15號幢竿支柱與第16號梵魚寺石燈、寶物第250號梵魚寺3層石塔、寶物第419-3號三國遺事、寶物第434號大雄殿。但其中的市指定有形文化財第9號五層石塔,被遷移至釜山大學。 此外,這裡還擁有梵魚三奇、金井八景等獨特美麗的景致,山內有11處佛庵。傳統農曆3月滿月會舉辦連三日的菩薩計算日,還有春秋兩季舉行的祖師僧人追思祭、端午當天的高堂祭。 梵魚寺創建的兩個故事 梵魚寺的創建有兩個故事流傳,其中之一為《三國遺事》中記載678年(文武王18年)義湘大師創建的有利證據。依《神僧東國輿地勝覽》所記載,有一條身上閃著金光的魚從天而降掉進井裡,金井山之名即由此而來,之後在這地方興建寺廟並取名為梵魚寺。 《梵魚寺創建事蹟》則記載當時梵魚寺的伽藍分別為彌勒殿、大藏殿、毘盧殿、天主神殿、流星殿、鐘樓、講殿、食堂、澡堂、鐵幢等星羅棋布地分布於360間僧寮的兩側溪谷。 壬辰倭亂時梵魚寺慘遭焚毁,在荒廢10多年之後於1602年開始重建,後又再次遭受祝融,直到1613年透過多位高僧合力重建,並且興建法堂、寮殿、佛像與十王像,以及各式各樣必需器物等。

德裕山白蓮寺
 
全羅北道(茂朱郡) ,
白蓮寺位於德裕山中心九川洞溪谷上游處,據說是新羅神文王時,白蓮禪師在隱居之地白蓮盛開處所建,為茂朱九千洞14座寺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經過位於白蓮寺入口處的拱橋‘白蓮橋’與一柱門後,可看到石造階梯(白蓮寺階梯:地方紀念物第42號),其上有大雄殿。除此以外的文化財還有梅月堂浮屠與靜觀堂浮屠,製作於高麗時期的三尊石佛極為著名,白蓮寺培養出無數的高僧。

小白山國立公園
 
慶尙北道(榮州市) ,
小白山從朝鮮半島的骨幹─太白山中向西南方向分叉延伸,成為慶尚道、江原道、忠清道三個道的分界線。小白山於1987年12月被指定爲第18號國立公園,總面積320.50平方公里。其代表性的山峰爲毘盧峰,山頂長滿了野花和山躑躅花,從第一蓮花峰到毘盧峰的西北斜坡上分布著韓國規模最大的朱木群落。小白山東面坡度較陡,洛東江上游的水流在這裡滙入竹溪川,許多人都來此登山。從毘盧峰沿竹溪川而下是石侖礦山,再往下就是草庵寺。在這裡向下看,能看到石川瀑布和聖穴寺等。在這一帶的山谷中生長著嘉魚,這種魚只生長在清水中。毘盧峰向西南方有約4公里長的一條平道,再往下一點就到了蓮花峰。從第一蓮花峰經國立天文臺就到了第二蓮花峰。山的南面約4公里處有一處名叫竹嶺的高坡。從小白山第二蓮花峰向東有新羅時期的古寺喜方寺和毘盧寺,喜方寺的入口處有被稱爲慶尚南道第一瀑布的喜方瀑布。

釜山文化會館
 
釜山廣域市(南區) ,
1982年公開徵求設計、1983年10月動工,1988年大劇場第一區工程竣工開館後,1993年時完成了總佔地面積48,424㎡、平面建坪44,009㎡的大中小三棟大規模多用途文化藝術設施的10年大工程。開館已22個年頭的2010年4月,為了提供舒適的文化空間及有格調的公演,進行了大劇場的整修工程,並於2010年10月完工重新開幕。建築樣式導入韓國傳統家屋的特性,大劇場為正堂,而中、小劇場則為舍廊房。沒有特殊的外牆與大門,只有像傳統草屋的籬笆,提高與民眾的親近感。大樑形態的列柱上有著屋簷與飛簷的建築物構造展現了傳統美的氣質,屋頂的混凝土平面上裝飾著傳統屋瓦與紋樣,外部牆面上使用花崗岩,擁有莊重雅致的造型美。* 開館日 : 1988年9月3日

安眠島自然休養林
 
忠清南道(泰安郡) ,
安眠島自然休養林為泰安地區唯一一處的休養林,被稱為海水浴場天堂,在這裡可以盡情舒適享受山林浴,也是別具有特色的旅遊勝地。自古以來安眠島就以地區獨有的安眠島松樹聞名,松樹極為筆直延展至天際為其最大特色,朝鮮(1392~1910)時代開始,為了木材上的使用需要因而執行特別管理。從安眠島自然休養林入口處開始,就有豐盛茂密的安眠島松樹林,沿著散步小徑經過山林展示館後,可見由休養林所經營的美麗原木木屋及以傳統瓦片所建造的韓屋住所。此外還有黃土草家、山林休養館等多個住宿設施可事先洽詢預約。住宿費用(當日入住 15:00/翌日退房 12:00)森林之家(原木木屋):3人 26,000韓元/4人 41,000韓元/5人 56,000韓元/8人 78,000韓元韓屋:8人 78,000韓元、黃土草家 8人 78,000韓元、山林休養館 5人 56,000韓元/16人 170,000韓元

古道博物館옛길박물관
 
慶尙北道(聞慶市) ,
古道博物館收藏了道路的歷史及山嶺的文化 。聞慶是韓國文化地理的寶庫,古道的博物館。代表著朝鮮時代歷史與文化的疏通路,同時也是朝鮮八道山路代名詞的「聞慶鳥嶺(名勝地32號)」、韓國最早(西元156年開拓)的「天嶺」、山路中的元老,車馬無法行走的「兎遷」(名勝第31號)、曾經是嶺南大道上轉運站的幽谷站等都在聞慶境內。這些古道遺跡留下的不僅是名字,這些古道都還保留至今,仍有許多人前來探訪。古道博物館正是為了突顯聞慶的歷史文化而設立,將當初以鄉土文化史為中心所建立的聞慶鳥嶺博物館重新裝修,於2009年從新開館,現在在這裡可以看到韓國更多古道的文化歷史。

長蛇島海上公園
 
慶尙南道(統營市) ,
長蛇島位於巨濟島南端西邊約1公里處的海上,其總面積達390,131平方公尺,海拔高度108公尺、寬400公尺,長1.9公里,附近座落著竹島、大德島、小德島、加王島等外島。另外長蛇島沿岸多為海蝕崖地形、氣候溫暖,故亞熱帶植物茂盛,海岸景色以及植被景觀構成一片美景,其更被指定為閑麗海上國立公園。 長蛇島的外型就如同蛇一般,且島上多有蛇類聚集,因此被起名為長蛇島。島上的山茶樹無比茂盛,花期時景色相當優美。 冬季因美麗的山茶花而聞名的閑麗海上國立公園,島上不僅保留了學校和居民住宅原貌,還復原原來的山間小路,是一座原生態、自然景觀型海上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