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中會議中心
 
光州廣域市(西區) ,
促進地區經濟活躍的金大中會議中心頂級展覽與會議中心─金大中會議中心位於有著天賜的自然美景的旅遊城市光州,於2003年11月動工時原名光州展覽會議中心,至2005年5月被改名為金大中會議中心,並於同年9月6日正式開館。金大中會議中心致力於使光州成為東北亞貿易中心都市,提升國家競爭力,引導地區特別產業如觀光的發展。此處也作為國際商品、技術、資訊、文化交流的窗口,能強化地區的力量。此外,還擁有學識豐富的專門人才與最佳的服務,以及各種便利設施。金大中會議中心的主要業務金大中會議中心除舉辦國內外博覽會、展覽、會議、學術研討會外,也管理不動產與場地租借業務,管理機械裝置與用具的租借,於貿易交易擔任居中斡旋的角色,還負責調查並提供國內外的展覽資訊,以及提供文化、廣告、活動服務等。自開館後,光2005年一年即舉辦了國際光學產業展、光州資訊電信展、光州國際食品產業展、光州設計雙年展等10項大展,儼然已成為光州最主要的展覽中心。

國立現代美術館(果川館)
 
京畿道(果川市)
國立現代美術館是國内唯一可以同時看到韓國和世界美術作品的國立美術館。傍依清溪山而建的美術館,建築風格和韓國特有的景致渾然融爲一體。除擁有國際規模的設備外,館內還開設了露天雕塑場。並修建了韓國古代的城廓和烽火臺,以及傳統村落的圍牆和階梯等模型。由此,也可以說美術館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作品!除圖畫和雕刻外,圖書資料室裏還有不少美術作品方面的書。在音像商店裏還能買到紀念品和工藝品。若是在美術館裏看累了,也可以去餐廳或休息室享用美味價廉的食物。遊客自己事先準備的食物也可在餐廳內食用。美術館附近就是首爾樂園和動物園,乘坐觀光電車即可往返遊覽3處景點。國立現代美術館為同時容納有韓國近現代美術的潮流,以及世界美術的時代趨向的韓國唯一的國立美術館,1969年在景福宮小展示館開館,1973年移館至德壽宮石造殿。1986年移至兼具國際規模的設施和戶外雕刻場,位於果川的新建築,現施行美術作品和資料的收集保存、展示和調查研究,以及相關國際交流和美術活動的普及、透過教育提升美術文化意識等,擁有名不虛傳之國立現代美術館的角色。1988年韓國近代美術的形成和變遷過程體系化,定立近代美術出現的美意識和歷史觀,以實現韓國民族的文化政體性為目標,在德壽宮設立國立現代美術館本館,為現代美術專門機關,以促進近代美術的調查研究、作品的收集和保存、企劃和常設展示、各種教育活動開發和實施、學術和出版、國際近代美術作品和資訊交流等多樣事業。位於市郊區的國立現代美術館致力於減少遊客館覽不便之處,以及激勵江北區新文化空間。

釜山塔
 
忠清南道(牙山市) ,
位於龍頭山公園內的釜山塔,是釜山的地標,觀景臺仿慶州佛國寺多寶塔的屋頂的寶蓋建造而成,海拔69m,高120m。於觀景臺俯瞰,可欣賞到釜山美麗的夜景,因而備受市民與觀光客歡迎。此外,在釜山塔附近還有忠武公銅像、市民之鐘、安熙濟像、花鐘等景點。

天地淵瀑布
 
濟州道(西歸浦市)
天地淵瀑布恰如其名,擁有奇岩絕壁高聳直入雲霄,瀑布宛如自天上仙界傾倒而下的壯闊。天地淵瀑布區內,不僅有被指定為第163號天然紀念物的膽八樹自然生態叢林,稀有植物如山草莓、松葉蘭及暖帶性植物如栲樹、山柚子樹、冬柏樹等大片自然野生林也聚集於此,使得這片野生林更被指定為第379號自然紀念物。自西歸浦港一路延伸至天地淵瀑布區的散步小徑,路邊佈滿槍子花、王櫻花、躑躅花和蹬橋石,以及多個可提供休憩的空間,寧靜幽雅因而深受情侶的歡迎。高22公尺,寬12公尺的天地淵瀑布,落入水平面形成水深達20公尺的清澈淵泉。另外泉水下方正是著名的花鰻鯉棲息地,花鰻鯉是夜行性動物,因此天地淵瀑布設有夜間照明,同時也是著名的夜間旅遊景點。每年於西歸浦舉辦的七十里慶典也是以天地淵瀑布為中心再向外發展。 * 天地淵的臉龐 近年來發現天地淵瀑布上方露出的岩石,模樣如同人的輪廓一般正式引起不少話題。從左側觀看的話像是一名大人的臉孔,但從右側來看就又猶如孩子的臉蛋般稀奇。其模樣比起早上觀看,傍晚太陽下山向西傾斜時,可以看到輪廓的部分更加明顯。 * 無泰鰻魚棲息地 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258號的無泰鰻魚是一種迴游性魚類,生活在下游或是湖水等較深的地方。為肉食性魚類,並在深海處產卵,魚身為深黃色、魚肚白色,全身帶有暗咖啡色斑紋。白天躲在棲身之地,只有到晚上才會游到淺水的地方覓食。無泰鰻魚身長大至2公尺,重量可高達20公斤。另外政府也已將天地淵一帶的無泰鰻魚棲息地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27號。 * 西歸浦層貝類化石 天地淵下流的西南海邊為化石地區,也是第3期上新紀的海成層。主要為灰色和咖啡色的砂岩所構成,混合著早期的貝類及動物化石。    

忠北法住寺
 
忠淸北道(報恩郡) ,
俗離山的法住寺建於新羅真興王14年,現在的樣子是經過多次戰亂火燒後數次重建的。進入法住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用黃土做成小石頭模樣,然後用火燒後鋪成的黃土路。走過黃土路會看見灌木林,在旁邊有自然學習路。走過松樹林路就是一柱門,從一柱門旁巨大的岩石孔中有泉水湧出,可以暫時潤潤喉。通過一柱門向裡走可以看見八相殿,八相殿是塔式的木造建築,裡面有八相圖,氣勢非常雄偉。穿過八相殿可以看見名爲石蓮池的荷花池,如名字所述是用石頭造成的荷花池。在八相殿後面有兩隻獅子托著石燈的雙獅子石燈。還有大雄寶殿也是必看的景點,非常雄壯的兩層建築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另外還有法住寺裡建在岩石上的磨崖如來倚像。所謂的倚像就是坐著的菩薩像,磨崖如來倚像是按在蓮花池坐臺上坐著的樣子而建的。儘管歲月的磨耗嚴重,但還是保持了原貌。如上所述,法住寺是可以代表俗離山的寺院,有著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和豐富的寶物和國寶。通過法住寺裡的優秀古迹可以領會到輝煌燦爛的佛教文化。

春川蕎麥麵體驗博物館
 
江原道(春川市) ,
春川蕎麥麵體驗博物館是以春川的代表飲食「蕎麥麵」為主題,在2006年8月開幕的博物館。蕎麥麵是以蕎麥製成的麵條配泡菜湯汁吃的江原道地方飲食。博物館分為蕎麥展示館與蕎麥麵體驗館兩部分。蕎麥展示館介紹蕎麥的由來與分布、歷史,也展示了與蕎麥相關的各式飲食等,可以一次了解蕎麥麵的各式種類與發展。另外,在蕎麥麵體驗館所開設的分組(1組3~5人)體驗活動,還能親自試做蕎麥麵 ,並直接試吃。

東大門(興仁之門)
 
首爾(鍾路區)
原名為興仁之門的東大門是首爾都城的正東側關門,朝鮮時代太祖李成桂為防禦首都決定築城時,東大門也開始一併動工建造並於翌年完工。太祖5年(1396年)9月建立至今已有590年歷史,因經過多次整修及改建,最原先的圓形建築仍舊完善保存下來,後被政府指定為寶物第1號。 現在的東大門是大院君掌權時期的高宗6年時重新翻修建造而成的,原名為興仁之門,自日據時代起則開始改稱其為東大門。中間建置的虹霓門中擁有正面5間及側面2間的門樓,是棟2層樓的建築物,也是首爾八大城門之中唯一一座自外部起就開始費力建保護牆的城門,現今大門周圍城牆皆已拆除,僅剩保護牆和城門被遺留下來。後來將原本的車道改建為廣場,並設置照相區等,讓遊客能直接欣賞壯觀的城門。鄰近區域為東大門時裝城,總吸引大批人潮前來造訪。尤其是在時裝城一帶夜晚五光十射的大型照明燈對照之下,隱隱約約顯露著美麗光彩的興仁之門與之形成融合古今的特殊景色,使東大門成為夜晚遊客拍照留念的熱門景點。

濟州民俗村博物館
 
濟州道(西歸浦市)
 濟州民俗博物館是以1890年為基準保存了許久以來流傳下來的民俗資料作為展示。特別是展示的100多個傳統韓屋, 並不是用類似的面貌裝飾而成的, 而是將濟州島人們實際生活的房屋一塊塊石頭, 一個個柱子原樣搬過來的, 幾乎一模一樣。以及傳統房屋中的生活用品, 農作具和釣魚用品, 家具等約8千個相關資料和物品展示。原味展現濟州島生活風俗的民俗博物館,不僅保存了一般平民居住的房屋和村莊,還可以看到朝鮮時代執行濟州管理業務的房屋和關押從漢陽發配過來的罪人的監獄等。  各種民俗表演場和民謠、傳說、方言等代表性的無形文化財產都保存完好,到處再現了遠近聞名的無形文化之家,也在長久以來經過研究和專家考證得到了複原。從2003年到2004年作為MBC電視劇《大長今》的拍攝地,記述了長今在濟州島的醫女生活,現今以大長今小型主題公園對外開放。 * 展示室介紹 1) 山村- 以畜牧和打獵為生的村子面貌和房屋發展歷史,生活面貌展示等 2) 山間村落- 以農耕產業為主的富人區 3) 漁村- 再現了農耕人和打漁人的和諧生活面貌 4) 巫俗信仰村 – 再現了濟州人民的巫俗信仰 5) 濟州營門- 舊時管理濟州業務的房屋和建築 6) 場子- 傳統5天一次的集市、民俗場子 7) 民俗公演場- 觀看和體驗民俗表演 8) 無形文化之家- 放映民謠、傳說、方言、跳神表演等各種反映傳統文化的影像資料 9) 農器具展示館- 展現了濟州島的農耕文化 10) 家畜- 雞或鴨等家畜飼養  

首爾圖書館
 
首爾(中區) ,
首爾圖書館可提供廣泛的首爾市相關資料,除了有首爾相關資訊外,還有歷史、文化、都市計畫、交通、環境、行政等各種領域的資料,以及海外旅遊訊息、研究論文、影像資料、電子資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