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唐湖吊橋(音樂噴泉)(예당호 출렁다리(음악분수))
 
忠清南道(禮山郡) ,
2019年4月6日開放的禮唐湖吊橋,為禮山郡的新代表景點,也是韓國最長的吊橋,全長402m。一旁的慢步湖水道於2019年10月開放,與長140m的浮棧橋形成美麗的景觀。而雪白又雄偉的吊橋,也與涵蓋整個禮唐湖的禮唐湖雕刻公園相互輝映,能欣賞到壯闊又優美的風景。 而於2020年4月25日起開始表演的音樂噴泉,是長96m、寬16m、最高噴水高度110m的浮力式噴泉,面積達1536㎡,是在湖面上設置的最大型噴泉,甚至登上韓國紀錄院的官方紀錄。音樂噴泉結合禮唐湖吊橋,運用橋上五顏六色的漸層LED燈,與噴泉一起進行約20分鐘的表演。音樂噴泉表演為每週五、六、日、國定假日白天4次(11:00/13:00/15:00/17:00)、夜間3次(20:00/20:30/21:00),夢幻的夜景也使這裡被列為韓國觀光公社的「夜間旅遊100選」。

蝟島海水浴場
 
全羅北道(扶安郡) ,
蝟島海水浴場於1969年開放,為歷史悠久的海水浴場。周圍群山環繞,沙灘長1km,水淺且潔淨,是全家人避暑的熱門勝地。猶如在籃子內一般呈凹陷狀、長1km的細沙灘、如白玉般透明清澈的海水,以及不深的水深,使此處成為蝟島上備受歡迎且最具代表性的海水浴場。尤其是坐在視野良好的沙灘上,還能欣賞到旺嶝島如畫一般開展的美麗遠景。此外,相對而言較淺的水深,也使此處成為適合戲水、享受海水浴、足球、足壘、沙灘排球等各種球類運動的好去處。

燕歧金沙釜谷[傳統農村主題村]
 
忠淸北道() ,
*可以進行傳統陶藝和農耕體驗的燕岐金沙釜谷村* 金沙釜谷村有很多燒製陶器的瓷窯址,故此地也被稱為陶瓷村。這裡有着優良的泥土、水、樹木和地形,所以能製造出上等的陶瓷,而根據《世宗實錄》的記載,在此出產的粉青瓷器和白瓷還曾經進奉宮中。清淨的空氣與純淨的水以及秀麗的山勢,就像是屏風一般圍繞著整個村莊,村民為了要延續瓷器之鄉的盛名,特地為遊客準備了傳統陶藝體驗;而隨著季節變換,遊客也可以體驗不同的農村面貌,甚至還能享受到另人通體舒暢的硫磺溫泉。 *金沙釜谷村的歷史* 金沙里自古以來就是出產粉青瓷和白瓷的,今日的村莊四處都還留着當年燒製陶瓷的瓷窯遺蹟,在在證明這裡的確是傳統陶瓷工藝的故鄉。另外,在金沙里一帶的水庫周邊曾有一座礦產豐富的金礦,附近山上山下又有很多淘金採沙的沙器所,故這一帶得名金沙里。

國立希里山海松自然休養林
 
忠清南道(舒川郡) ,
希里山整座山被茂密海松所覆蓋,景色秀麗,入口處有個貯水池,可在此享受山林休憩。沿著登山道路往山頂爬上去,可眺望西海海岸,並且鄰近春長台海水浴場、金剛河口垻與韓山苧麻城鎮等景點,利於旅遊觀光。希里山海拔329m,最高峰為文秀峰,休養林西北邊有過去四壯士曾經遊玩的四人台。四人台下方有140m的絕壁,壯士吊單槓的地點也位於此,因此也稱作吊單槓場。文秀峰下有很多床虱腐蝕寺廟,至今僅見寺廟的遺址而已。文秀峰往南500m為戰士們騎乘馬匹奔馳之地,沿著山陵線延展開來,而東南邊500m處,則佇立著一個外型狀似馬糞的岩石,因此得名‘馬糞岩’。其下有兵卒們駐足過的100多個小岩石,因此稱為兵卒岩,岩石的外型千變萬化,從希里山到文秀峰的登山道路沿途景點眾多。

玉溪書院
 
慶尙南道(陜川郡) ,
陝川玉溪書院是為收藏栗谷李珥的遺物《擊蒙要訣》與《海東淵源錄》等著作所建的書院。最早在英祖3年(1725)建於距今址4㎞處,之後因興宣大院君的書院撤廢令而被拆除,而後於高宗6年(1867)才在村落東側200m處重建。現今書院內留有講堂、溯源祠、內三門、外三門、管理舍等建築。

天使島盆栽公園
 
全羅南道(新安郡) ,
「天使島盆栽公園」位於全羅南道新安郡押海邑,園內有花草園、野生花園、玫瑰園、濕地保護區、生態蓮花池、盆栽園、森林教室等,讓人能在此直接觀察植物與學習。此外,還有戲水區、體力鍛鍊場、多用途廣場等各種設施,能使遊客在盡情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得到充分的休息。

柳寬順烈士遺跡(유관순 열사 유적지)
 
忠清南道(天安市) ,
柳寬順烈士出生於1902年竝川面龍頭里。在梨花學堂就學時,逢3.1獨立萬歲運動歸鄉,之後在1919年4月1日(陰曆3月1日)掀起A-u-ne萬歲運動,被收押到公州監獄。1919年8月移監至西大門刑務所,經過當時日據時代政府的嚴行拷打後,於1920年10月12日在獄中殉國。為了宣揚烈士的愛國精神給後代,於1969年建立了追慕閣,從1972年開始,每年的10月12日皆在這裡進行柳寬順烈士追慕儀式。 週邊還有起事當天為了告知民眾所設的烽火址和烽火塔,烈士的出生地和所去過的梅峰教會等。此外,每年2月底的烽火祭活動和每年的殉國日(9月28日)皆在這裡舉行追慕儀式。 [ 柳寬順烈士生家 ] 史蹟第230號(1991年12月30日) [ 烽火址 ] 史蹟第230號(1977年10月12日) [ 追慕閣 ] 道紀念物第58號(1972年10月14日)

蓮花山道立公園
 
慶尙南道(固城郡) ,
位於太白山脈最南端的蓮花山,風景不但秀麗,觀光景點也相當多。1983年被列為道立公園的蓮花山,由於山形貌似蓮花,所以取名為蓮花山。蓮花山擁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像玉泉寺、白蓮庵、青蓮庵等。其中又以玉泉寺最受到矚目,玉泉寺創立於676年,是華嚴宗10大寺院之一。再加上源源不絕的恆溫山泉水,使得玉泉寺更受到重視。蓮花山上特產的松茸和草莓,也相當有名。

禮山華岩寺
 
忠清南道(禮山郡) ,
參觀禮山的華岩寺可以感受到秋史金正喜先生的魅力。朝鮮後期代表文人秋史,出生於禮山,距華岩寺不遠的地方,建有秋史古宅及其生出的家,房屋風格古色古香,別具一格。 位於海拔較低的烏石山上的華岩寺,是一座與秋史有著很深淵源的寺廟。因為這座寺廟是金正喜先生的曾祖父金漢荩所重建。作為英祖驸馬的金漢荩,與英祖的二女兒,莊祖的妹妹和順翁主結婚,死後二人合葬於龍山腳下的鹦鹉峰,將生前與這座寺廟的因緣,一直延續下去。 現在的華岩寺,即便近看,也因其入口處擠滿了整潔乾淨的寮舍而失去了原有的寺廟感覺。古色古香而又歷史悠久的寮舍,彰顯了秋史的風採,且隨處可見秋史的遺物。 最近比丘尼高僧在此修道,更為這個位於市郊的古寺帶來一份安詳。建議熱愛秋史的朋友,不妨來訪一次。 * 歷史 關於這座寺廟的由來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考證的是在三國時代,便有了此寺。在寺廟的後方,有屏風岩,相傳古寺曾在屏風岩的下方。隨時間的流逝,寺廟漸漸消失,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塔,後挪移到現在的位置。 關於華岩寺的歷史文獻幾乎沒有,因此具體緣由不得而知。但目前在遺物展示館所藏的<華岩寺重修記>中,有關於寺廟的記錄,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此重建記記述了1848年(憲宗14)金命喜(1788~?)建寺,在金相喜使用後曹錫臣重建。金命喜是著名的書法家及碑銘研究家,乃秋史金正喜的弟弟,滿腹經綸,學術略有建樹。根據這部文獻,雖然不知此寺廟最初是何時修建的,但在1752年慶州人金漢荩(1720~1758)為管理其父金興慶(1667~1750)的廟宇,將其重建。在華岩寺西北部約20m處,有一塊近100余坪的腹地,據廟中僧侶所言,是華岩寺的原址。 原來寺廟建於屏風岩之前,閉寺後僅剩下一塔,在和順翁主與月城尉金漢荩重建後,英祖給其命名為華岩寺。即在英祖壬申年,其驸馬月城尉金漢荩將寺廟重建。雖然名字是英祖賜予的,但牌匾則是月城尉親筆寫的。 月城尉在重建此寺的95年後,憲宗丙午年,寺廟再次受到損壞,以致僧侶無法寄居,於是金秋史一家再次出資重建,便有了現在我們所見的華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