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寺(갑사)
 
忠清南道(公州市) ,
* 天地人間首屈一指的寺廟-甲寺 * 甲寺是位於老松與櫸樹森林茂密的雞龍山西北方山腳的寺廟,距離公州市19km處,距離東鶴寺徒步約3小時左右。就像春麻谷、秋甲寺這樣暗示的話一般,甲寺的秋天楓紅是無比美麗的。三國時代初期,百濟久爾辛王元年(420年),從高句麗前來的阿道和尚創建了這座寺廟。歷史上的甲寺又被稱為雞龍甲寺、甲寺、甲士寺、雞龍寺等,曾為統一新羅時代華嚴宗十大寺廟之一的名寺。 甲寺取自於‘天地人間首屈一指’的甲等之意,其名稱如此流傳下來。正如其名,有如頭一個寺廟般,朝鮮世宗6年(1423)的寺廟改組合併中被屏除在外,算是很早定下名字的寺廟。世祖時,因王室的庇護拿到了‘月印釋譜’的木刻匾額。1597年壬辰倭亂燒毀,宣祖37年(1604)開始重建大雄殿與振海堂,直到今日。寺廟周圍有龍門瀑布、水晶峰、天真寶塔、君子臺等秀麗名勝,特別是南邊溪谷中的9曲特為絕景。 * 大雄殿 道指定有形文化財第108號。此建築為甲寺的本殿,於丁酉再亂時燒毀,宣祖37年(1604)重建、高宗12年(1875)補修後才成為現今的樣貌。原本的位置在現今大寂殿的附近,重建時移至現在的位置建造。 * 甲寺講堂 道指定文化財第95號。為僧侶們講解佛經之處,建築物上懸掛著鷄龍甲寺的匾額,整體架構為沒有繁複技巧的雄偉感朝鮮建築形式。 * 甲寺功牛塔 這座塔位於過了流經大雄殿到大寂殿間小溪後的溪谷邊山麓上,傳說是從原本甲寺的附屬庵子移到現在的位置。塔由3層的塔身與基壇部所構成,塔身第1層刻著建立塔的內容,2、3層則是塔名,皆以陰刻方式雕刻。塔建立的過程從塔身上刻著的銘文判斷,是為了讚揚重建時期的功績而建。銘文內容如下:‘臥塔起立,人道偶合﹔三兮乙乙,厥功居田(重新扶起倒下的塔,是人道偶然的配合﹔三次的努力再努力,其功之最)’。 * 甲寺浮屠 此浮屠(供奉僧侶舍利或遺骨的墓塔)為寶物第257號,原來位於甲寺後山,而後移到現今位置。不僅是新羅時代的代表樣式,雕刻技巧更是卓越,為研究新羅末期與高麗初期浮屠樣式的重要資料。 * 甲寺銅鐘 為寶物第478號,此鐘位於過了甲寺解脫門後右手邊的新建四角屋頂鐘閣內。鐘體上有銘文,建造於朝鮮宣祖17年(1584),可從此得知甲寺的寺名在當時叫做甲士寺。鐘高127cm、口半徑為91.5cm,日制時期因獻納的名目充公上繳,解放後才歸還,是與整個韓國民族一同受難的梵鐘。於1584年(朝鮮宣祖17年)建造的鐘,大致上維持著從新羅以來的傳統梵鐘樣式,也同時有著不用甬筒就敲打發出聲音等朝鮮時代的特徵。龍鈕(綁著鐘的弔環)上刻著寫實的龍紋、肩部有9個輪廓(突起的裝飾),以及蓮花形式的撞座(敲響鐘的部分)等皆是新羅以來韓國梵鐘的傳統要素。撞座間雕刻著地藏菩薩,鐘體上有標示著製造時期的銘文,除了是能夠解韓國鐘變遷的重要資料外,上頭標示著的'甲士寺'也能看出當時與現在不同的寺名。 * 甲寺鐵幢竿及支柱 寶物第256號的甲寺鐵幢竿與支柱是是架設寺廟的鐵竿與柱子。幢竿是廟前豎立的旗竿,標示著佛祖或菩薩的威信與功德,是為了懸掛趕走邪惡東西旗幟-幢的旗竿,而幢竿支柱則是為了在左右支撐著幢竿的支撐柱子。甲寺鐵幢竿是由半徑50cm的鐵桶24個連貫而成,高約15m。但1893年時,其中4個鐵桶斷裂,因此變得比原本還矮。此鐵幢竿與支柱的建造時期,可從甲寺是新羅義湘大師所創的華嚴宗第10代寺廟之一,與基壇側面刻著的眼象雕刻來推測是新羅時代的物品。完整無缺保存下來的甲寺鐵幢竿支柱,是研究幢竿型態的珍貴資料。   [文化財資訊] 甲寺鐵幢竿及支柱(寶物256號) 甲寺浮屠(寶物257號) 甲寺三身佛掛佛幀(國寶298號) 甲寺銅鐘(寶物478號) 宣祖2年刊月印釋譜板本(寶物582號) 甲寺石造藥師如來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財50號) 甲寺石造菩薩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財51號) 甲寺史蹟碑(忠南有形文化財52號) 甲寺講堂(忠南有形文化財95號) 甲寺大雄殿(忠南有形文化財105號) 甲寺大寂殿(忠南有形文化財106號) 甲寺表忠院(地方文化財52號) 甲寺三聖閣(地方文化財53號) 甲寺八相殿(地方文化財53號) 甲寺天真寶塔(地方文化財68號)

舊 首爾比利時領事館
 
首爾(冠岳區) ,
南首爾美術館為首爾市立美術館的分館,於2004年9月2日正式開館。美術館建築的前身為比利時領事館,僅進行必要的維護而不大改動,盡全力原汁原味地保存原始建築,包括古典主義愛奧尼柱式的柱子與壁爐等,打造出現代美術與1900年初期西洋古典式建築交流、對話的展覽空間。 被列為史跡第254號的舊比利時領事館竣工於1905年,當時位於首爾的會賢洞。由於市區再開發工程之故,於1983年遷至現址重新修復。1970年商業銀行(今 友利銀行)買下整棟建築的產權,而後於2004年5月,免費租借給首爾特別市作為文化藝術支援工程的一環,將這裡重新打造為公共美術館。 舊比利時領事館建築總面積佔地1,569.58㎡,為地下1層樓、地上2層樓,擁有屋頂閣樓的洋樓。地下1樓為美術教育區,1樓與2樓則為展覽室與辦公空間,建築外部則是由草坪與樹木妝點而成的戶外雕刻公園。首爾市立美術館南首爾分館以企劃特展為主,也針對兒童與青少年推出兒童美術教室與寒暑假美術特別講座等美術教育課程,持續為推動首爾的美術教育奉獻心力。

大興東軒
 
忠清南道(禮山郡) ,
東軒意指古代首令執勤的地方,與生活處所內衙有所區別,一般坐落在東邊所以稱作東軒,首令主宰的官廳之主要建築。大興東軒正面有6間(14.4m),側面2間(4.8m),屋簷高3.3m的單椽八角屋頂之木造瓦屋。大興面東軒是朝鮮後期的建築樣式,上樑文記載永樂5年(1407年)所建造,同時期的還有大興鄉校(1405年)在朝鮮太宗時代搭建,經康熙42年(1703年)有重修的歷史紀錄,朝鮮肅宗時,大興升格為郡後推測當時又再次經過重修。 現今的東軒經過日據時期的強佔後,大興面納入禮山郡之後也改造成大興面事務所,直到解放後大興面事務處新建,而1979年東軒才再次復原原貌。

新津島
 
忠清南道(泰安郡) ,
位於忠清南道泰安郡近興面的新津島面積共1.06㎢,位處程竹半島的尾端,距離泰安郡市中心約40公里、距離近興面約1公里。高麗成宗時為了防衛海岸而在此設置了萬戶廳,之後便開始有居民定居於此。

潭陽息影亭
 
全羅南道(潭陽郡) ,
據說息影亭原為棲霞堂金成遠為石川林億齡而建立的亭子,而後在息影亭旁又建造以自己名號棲霞堂命名的涼亭,但曾消失不見,最近才又整修恢復。棲霞堂遺稿有:「 庚申公三十六歲 築棲霞堂于昌平之星山 爲終老計…」的紀錄,根據紀錄可知金成遠在36歲的那年(1560年)建造了息影亭和棲霞堂。棲霞堂金成遠為松江的堂叔,比松江大11歲,在松江到訪城山時,一起在環碧堂學習的同門。松江鄭澈以息影亭、環碧堂、松江亭等城山一帶美麗的自然景觀為伴,創造出「星山別曲」。另外,松江以此地為背景,拜俛仰亭宋純、河西金麟厚、高峰奇大升等當代的名流為師,和麡峰高敬命、玉峯白光勳、龜峰宋翼弼等交往,熟讀詩文。這裡除了息影亭風景秀麗外,曾有紫薇灘、鵑陸岩、芳草州、釣臺、芙蓉塘、瑞石臺等觀光景點,現在由於光州湖的生成,附近一帶景觀已變,芙蓉塘上的建築物乃最近才建造而成。松江在城山除了「星山別曲」以外,還留下息影亭20詠、息影亭雜詠10首、霞堂夜坐1首、棲霞堂雜詠4首等許多漢詩、短歌作品。旌閣的規模正面2間、側面2間,特別的是把房間合併起來,正面和側面皆鋪設木板。

寧越站
 
江原道(寧越郡) ,
寧越站於1955年6月竣工,為挽救瀕臨斷絕的文化與保留地區特色,車站的屋頂採韓屋的瓦房設計,顯得十分獨特。在全韓國的火車站中,寧越站亦是數一數二的美麗車站,古意盎然的建築,有著絲毫不遜於任何世家大族宅邸的氣勢。

靑松民俗博物館
 
慶尙北道(靑松郡) ,
位在慶尙北道靑松郡周王山國立公園入口的靑松民俗博物館是1999年為了宣傳青松地區的文化、歷史與傳統所設立的博物館。博物館規模地下1層、地上2層,包含內部展示室與戶外展示場、資料室、收藏庫等部分。內部展示室以模型展出農家們從農曆1月開始到農曆12月的各種活動及民俗資料,還有青松的各種歲時風俗。另外舍廊房與紡織房、青松的生活用品、青松四季等展示,可以看到祖先們以前的生活方式。在戶外展示場可以看到酒幕、水車磨坊、硏子磨坊、亭子、造山(有阻斷災厄與兵火,招來福氣的作用)、立石等傳統的農村景象,還可以進行農耕生活體驗,立在入口處的文化遺產-獨特高大長生與木竿也相當引人注目。 參訪時間是上午9點到下午6點(冬季下午5點)。博物館附近還有天然紀念物第297號-青松釜谷洞的柳樹與達基瀑布、淸雲河川、松生里學生露營場等。

牛項里恐龍化石自然史遺址
 
全羅南道(海南郡) ,
世界學者們都認證的獨特古生物化石群-牛項里恐龍化石自然遺址。這裡做為發掘地,有著最精密的草食性恐龍化石、肉食性恐龍化石、翼龍化石、鳥腳蹼腳印化石等。這裡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394號,同時可學習到多種中生帶恐龍與地球科學相關知識、亞洲最早的暴龍真跡化石447件展示品、地球科學相關展示、50多件戶外恐龍造型物、恐龍主題公園、4D立體影像館等,都在這裡可以遇見,是親子教學體驗的好去處。

沒雲臺
 
江原道(旌善郡) ,
畫岩八景中的第7景-沒雲臺,在像是數百呎的岩石被立起一般的峭壁上,有棵超過5百年的老松,和其左右的3兄弟老松一起看盡千古興亡。古代傳說天上仙人們乘仙鶴下凡,被始興的美景所吸引,曾在風景美麗的沒雲臺休息陶醉其中。絕壁下有可容納數百人休憩的廣闊磐石,溪谷的流水乾淨清涼,夏季來此郊遊踏青的遊客絡繹不絕。沿著陵線在開始的登山路可以看到畫岩八景中的5景(畫岩泉水、龜岩、華表柱、小金剛、沒雲臺)。在飛仙台、神仙岩、金剛臺看到的小金剛及雪岩就像是一幅東洋畫般美麗。登山完後可以在沒雲臺下的小金剛溪谷一邊泡腳一邊欣賞沒雲臺的美景,享受一下如同神仙般自在的感覺。 但飛仙台、神仙岩、金剛臺等處有墜崖的危險,需要格外小心,特別是冬季結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