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唐貯水池觀光地
 
忠清南道(禮山郡) ,
朝鮮實學家李重煥在《澤里志》裡曾寫道,內浦是忠清道內最適合居住的地方。當時的內浦指的就是現今的禮山。禮唐觀光地在現在國民觀光地指定面積的5萬6千坪中佔1萬3千坪。主要設施有餐廳、旅館和各種便利設施等,到目前為止已完成登山路和停車場等6項設施,是以各種不同主題構成的觀光地。特別是禮唐週邊的散步小道和八角亭極似釜山太宗臺的景致,吸引許多家族聚會、朋友和情侶們前來遊玩。夏季時,是鄰近地區的居民和釣客的活動據點,促使和鄰近的好坪洞連成觀光景點。* 釣魚 - 1962年為韓國境內最大的禮唐貯水池,供給禮山郡和唐津郡的農用水,禮唐這名字是取禮山郡和唐津郡兩地的第一個字命名。在過去的40年間以中部地區最棒的釣魚地為名。除了冬季的冰釣之外,從初春到晚秋之間相當適合釣魚。主要魚類有鯉魚和鯽魚,鰻魚、烏魚、泥鰍等。

固城恐龍博物館(고성공룡박물관)
 
慶尙南道(固城郡) ,
世界最大恐龍腳印化石地區-床足岩郡立公園裡設立著韓國最早的恐龍博物館。固城恐龍博物館開館於2004年11月9日。床足岩郡立公園有著秀麗的自然景觀,更加提升此地的觀光與自然生態價值。固城恐龍博物館開為地下1層樓,地上3樓規模建築,為學習中的每一位小朋友帶來夢想與知識的種子。除了展示室參觀以外還設有體驗學習場,讓親自之間的互動學習更加緊密。

松江輕艇學校
 
江原道(麟蹄郡) ,
位於內麟川的松江輕艇學校為專業的輕艇教育公司,公司的全體教練皆持有由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頒發的國家資格證,為顧客提供加拿大式(Canoe)與卡雅克式(Kayak)輕艇與泛舟的教育課程,以及相關遊覽活動項目。此外,這裡也直接進口各種海外划艇用品並進行販售。

牛耳洞溪谷
 
首爾(江北區) ,
位於北漢山與道峰山之間的溪谷,即稱為牛耳洞溪谷。其名稱由來是因為牛耳洞溪谷內有一條名叫牛耳川的漢川支流,也是因為北漢山的白雲臺與仁壽峰的山峰就像是牛的耳朵一般,而被取名為牛耳洞。 以牛耳洞溪谷為中心,往道峰山前進,途中可以看見道詵寺,而往北漢山與道峰山的登山路線也是以此地為起點。

論介生家
 
全羅北道(長水郡) ,
論介誕生於宣祖7年(1575年9月3日)長溪面大谷里朱邨村,父親是訓長朱達門,母親是密陽朴氏。她天資聰穎、神韻美麗,當壬辰倭亂國家危在旦夕時,以花樣年華的19歲自願奉獻而名留千史。她緊抓國家與丈夫的仇敵倭將-毛谷村六助,投身晉州南江殉節。 為了褒揚朱論介的忠貞節義,佔地66116m²(20,000餘坪),耗資50億元的論介生家復原工程於2000年9月完工,吸引許多觀光客來到此地。另外,論介生家所在區域周圍還有德裕山、梧桐堤等秀麗的觀光景點,長安山國立公園和知止溪谷、與桐花堤壩相連的登山路線等。論介生家跟連接的觀光步道相比毫不遜色,一年四季都有不少觀光客與登山客前來遊玩。

日光海水浴場
 
釜山廣域市(機張郡) ,
* 海岸線與松林的美景,日光海水浴場 * 日光海水浴場是東海沿岸南部海水浴場中最多家庭避暑客來訪的地方。美麗的海景搭配了白色沙灘與松林-江松亭。另外,附近的七巖一帶也有許多美味的生魚片餐廳,讓來訪的旅客有吃又有玩。 三聖臺矗立在沙灘中間,江松亭則位於左方。雖然傳說以前日光海水浴場延著海岸線有著百年的松林,但現已不復存在。而海岸線右方末端的鶴里村因棲於老松林里的鶴而得名。 日光海水浴場水深不深,且具備充份的休養地機能。不論是民宿或露營,或是其他便利設施都方便使用。還可體驗海釣、七巖漁港生魚片等。每年7月到8月中旬,漁村裡還會舉辦慶典活動,訪客可以一同共襄盛舉。

寒溪嶺
 
江原道(襄陽郡) ,
以最短登山道登上雪嶽山最高峰-大青峰必須從寒溪嶺開始,若欲登上南雪嶽點鳳山山頂, 也是以寒溪嶺為起點。位於襄陽郡和麒蹄郡交界,海拔950公尺的寒溪嶺,也位於內雪嶽和南雪嶽的交界,許多旅人都會利用這裡連接兩區的產業道路以及觀光道路,登上寒溪嶺山頂後, 有寒溪嶺休息站可以小歇。

剛泉寺
 
全羅北道(淳昌郡) ,
剛泉寺位於距離剛泉山郡立公園入口1.8km的地方,新羅真聖女王元年(887年)依照道詵國師指示所建。之後一直香火鼎盛,高麗忠肅王3年(1316年)德賢禪師重建寺廟,建造5層石塔,曾有12座廟庵與1千多名僧侶聚集於此。但壬辰倭亂時除了石塔,其餘皆毀損消失。宣祖37年(1604年)消遙大師再次重建後,又遭遇韓戰而消失,1959年依照原貌復原重建。有忠信里與楠溪里、石長丞、淳昌客舍、淳化里三層石塔等文化財,週邊觀光景點則有金城山城、龍沼瀑布、剛泉湖、潭陽湖、秋月山、回文山、內藏山國立公園等。 

雲住寺
 
全羅南道(和順郡) ,
神秘的千佛山多塔峰雲住寺以千佛千塔聞名世間,蘊含著韓國佛教深遠意涵的雲住寺,是擁有不同於韓國其他寺廟形態的佛寺。雲住寺佛像位在千佛山各山谷大大小小的石群地上,以毘盧遮那佛祖為主佛,幾個幾個為一群的排列。不僅大小不同,每尊佛像的臉部表情也都不同。細長的臉型上只以單純的線條修飾眼、口與高挺的鼻子,單純的法衣下襬令人印象深刻。民間稱呼這些佛祖為爺爺佛、奶奶佛、老公佛、老婆佛、兒子佛、女兒佛、小孩佛,而這些佛像的表情也就像我們鄰居的臉般樸素親近。這樣的佛像排列與佛像製作技法,是只有雲住寺佛像才擁有的特殊價值,其他地方難以找到這種類型。另外,雲住寺的石塔也各自顯現出不同的面貌與個性,蓮花花瓣寬大扁平刻在底下的圓形屋蓋石石塔、缽盂型石塔、與扶餘定林寺5層時塔相似的百濟系列石塔、與甘浦感恩寺址石塔相似的新羅系列石塔,以及樣式像芬皇寺址磚塔般,塔身石上有著特殊菱形交叉紋樣的毛典系列新羅式石塔等。這些做為雲住寺石塔材料的石頭,其材質較易破碎,反而比起堅硬花崗岩材質的大理石,要來的容易讓有著高超技巧的石匠或弟子們將平時無法發揮的技巧表現得淋漓盡致。用這些石材製作的石塔,經歷悠久歲月的風霜流傳至今,其雕刻者可以說是擁有最高的技術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