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川站
 
江原道(春川市)
春川站於1939年7月25日,作為一般車站開始營運。1999年為其通車60週年,每日平均有5,200多名的旅客會利用春川站。因為當地觀光資源豐富,故一年當中在春川的各個觀光景點會舉行冰雪節、漫畫節、國際默劇節、蕎麥麵節等各式各樣的活動。

光陽梅花村
 
全羅南道(光陽市) ,
沿著智異山腳下蜿蜒的蟾津江前行,即到達隨處可見梅樹的蟾津村。這裡的村民們以種植梅樹取代榖物,每逢3月,梅花就如白雪落下般白淨美麗,又如天空的彩霞落到溪谷般壯觀。這裡從江面上吹來的暖風和充足的降雨量適合從事梅果農作,平均一個部落一年的收穫量超過100噸。梅花村的梅花在3月初沿著智異山稜線開始綻放,梅子採收期則在6月。 梅子與其他花朵不同之處在於開花季是春天來臨之前,夏天昆蟲活動活躍前採收,因此是最不需要噴灑農藥的天然水果。清梅果農園是全國最早開始集中栽植梅樹的農園,1930年間由栗山的金午天(音譯)先生所開墾而成。園內有樹齡高達70年的古木和整片梅樹園,農園後頭的竹林和製梅用的2,000多件甕器增添了些農家的莊園氣氛。蟾津村於每年梅花盛開的3月舉行梅花慶典。

平沙里公園
 
慶尙南道(河東郡) ,
平沙里公園是為了夏天來蟾津江遊玩的遊客所規劃,範圍大致是從求禮到河東的蟾津江邊一帶。倚靠著蟾津江,風景秀麗,公園內不止設有烤肉場地,還有寬廣的停車空間及遮陽棚、籃球場、足球場等附屬設施。另外公園內還有長生(以石或木所製,刻成人臉圖形,設於村口之守護神像)花園、寬廣的草地,可以欣賞蟾津江美景的烤肉場、公園椅、飲水台、洗手間等設備。在廣闊的蟾津江沙灘還可體驗挖蛤蜊的有趣活動。平沙里公園的所在地正是韓國有名作家朴景利的長篇小說 《土地》的故事舞台,建於此地的「崔參判宅」是不能錯過的景點。附近還有花開市場、雙溪寺、舉行光陽梅花文化節的蟾津江梅花村等景點。

驪州月牙美術館
 
京畿道(驪州市)
驪州世界生活陶瓷館的新名稱月牙美術館,在去年10年間作為京畿世界陶瓷雙年展的專門陶瓷美術館,共有新月、上玹月、下玹月、滿月等4個展館。展館內設有作為藝術作品,生活陶瓷在無限制的領域內各種不同的面貌之常設展。* 開館日2002年3月14日

坡州三陵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
 
京畿道(坡州市)
坡州三陵由恭陵、順陵、永陵三個陵墓組成。恭陵是朝鮮第8代王睿宗的世子嬪章順王后(1445-1461)韓氏的陵墓。因以世子嬪的身分去世,陵墓修繕得較為簡樸,連陵墓前的望柱石都被省略。順陵是朝鮮第9代王成宗的王妃恭惠王后(1456-1474)韓氏的陵墓,整體構造與恭陵相似,因這座陵墓是王妃的墓,所以相比恭陵來,多了一些石像。恭惠王后是韓明澮的第4個女兒,與章順王后是親姊妹,姊妹兩人都成為王妃,這也是在朝鮮王朝歷史上是僅有的例子。永陵是英祖的長子追尊王真宗(1719-1728)和他的妃子孝純王后(1715-1751)趙氏的陵墓。真宗在七歲的時候被封為王世子,1728年在昌慶宮的進修堂夭折。孝純王后13歲時被封為世子嬪,在1751年37歲時去世,生前未育有兒女。

開花藝術公園
 
忠清南道(保寧市) ,
位在忠清南道保寧郡的開花藝術公園,涵蓋附帶設施範圍共具5萬5千餘坪的規模,是個主題藝術公園。公園內有碑林公園、肉筆詩公園、音樂堂、美術館、香草園區等等。 在藝術公園內的大型溫室香草園區裡,除了有闊葉、水生植物以外,還有各種淡水魚、兩棲動物、昆蟲等,對孩子來說是在好不過的教學場所。而肉筆詩公園則有韓國當代詩人們的作品,不論是愛情、天倫相關的詩和歌曲都有,另外碑林、詩碑、石雕區共有1,000餘作品展示中,將韓國的文藝作品分享給所有訪客。 圍個整個藝術公園所建造的自然散步道路長約2.5km,路的兩邊排列著韓文詩碑,相當具有特色。加上公園裡的各種體驗活動,開花藝術公園絕對是週末全家一起歡度美好時光的好選擇。

馬山站
 
慶尙南道(昌原市) ,
位於慶尚南道昌原的馬山站,可搭乘火車前往首爾、釜山(釜田站)、順天(木浦)等地,自2010年12月15日起,不需轉乘即可搭乘KTX直達首爾站,交通十分方便。

CineCube
 
首爾(鍾路區)
CineCube以放映具有作品性與藝術性的電影而聞名,在此往往可以觀賞到其他電影院難以看到的電影,因而使這裡成為影迷們定期光顧之處。該影院有兩個放映廳,環境幽雅、設施現代、布置簡潔,擁有最新型的電梯等設備。CineCube最大的特點就是向觀衆提供年度放映計劃表。觀衆們可以此提前預約一年內的電影票,等待著早就想觀賞的影片上映會讓人感到情趣倍增。周圍有首爾歷史博物館,從電影院步行只需兩分鐘。此外,德壽宮美術館也位於離CineCube不遠的地方,喜歡美術的遊客可一倂參觀。之後,如果想去吃點東西,可到CineCube地下一樓的美食街逛逛,現場包括高級西餐廳、速食店、披薩店、便利商店等。

小青島
 
仁川(翁津郡) ,
小青島位在仁川西北方210km處,屬大青面管轄島嶼。在朝鮮時代的明宗以前名為小岩島,後因島上樹木旺盛,且與大青島相對應,因此改名為「小青島」。島上坡度平緩,呈南北斜長狀,沿岸有許多奇岩怪石,適合各種海釣,夏季十分受歡迎。島上居民過著典型的漁村生活,純樸又簡單。

慶州骨窟庵磨崖如來坐像
 
慶尙北道(慶州市) ,
慶州骨窟庵磨崖如來坐像,位於祇林寺山脊的骨窟庵高處岩壁,是利用天然洞窟打造出的12個石窟中最上方的磨崖佛像。朝鮮時代謙齋鄭敾繪製的「骨窟石窟」曾描繪的木造前室,目前僅剩下岩石上的痕跡。 從高聳而立的頭頂髮髻、輪廓深邃的臉龐、細長的眼睛、小嘴、窄長的鼻子等外觀可一窺比過去更加具體化的形象。相較於立體的臉龐,身軀較為扁平,肩膀呈水平且寬敞,但脖子與胸口上方已損壞。衣服皺摺呈現規則平行狀,腋下有表示手臂與身體曲線的V字型線條。岩壁上刻畫的光背可透過刻畫蓮花紋的頭光背與佛像周圍火焰紋路見其痕跡。 扁平的身軀與狀似階梯式的衣服皺摺、腋下V字型的曲線等,因與867年打造的鷲棲寺毘盧遮那佛坐像(寶物第995號)外型相似,因此被推算為統一新羅後期所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