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聖地
 
忠清南道(唐津市) ,
「松山」位於忠清道最好的土地「內浦」的正中央,意指著松樹茂密的像許許多多的小山丘一樣。1821年8月21日韓國史上第一位神父,聖 金大建‧安德烈神父在此出生。一直到7歲以前,金神父都住在這裡。後來為了躲避己亥迫害,才隨著祖父金泰鉉遷移到龍仁的韓德洞(現風螺村)。「松山」被稱為聖地的原因不只有這樣,金大建神父的曾祖父金振侯(1814年殉教),曾祖母金韓賢(1816年殉教),父親金濟俊(1839年殉教),還有包含金大建神父(1846年殉教)在內,共4代的殉教者住在這個地方。金大建神父在風螺村裡,被挑選為神學生,並到澳門留學。1845年在上海金家港的教堂內,接受培雷歐主教的受封,成為神父,並在同年10月回到韓國。回到韓國後的金神父,就在龍仁一帶傳教。1846年9月,26歲的金神父以國家重大罪犯的罪名,在新龍山附近殉教。1984年5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韓國時,追封其為聖人。在松山聖地的松樹樹影下,有一個類似金神父銅像的紀念塔,而金神父的遺骸就在這座可以容納160個人的「靜思堂」裡。

濟州鄉村俱樂部
 
濟州道(濟州市) ,
        濟州鄉村俱樂部是濟州道內最早開設的高爾夫球場,位於濟州市5.16公路上的海拔560米高地處。春天菩提樹花,秋天紫芒花紛紛綻開,使山上的草坪呈現獨特的美景。夏天與濟州市有5℃的溫差,可在凉爽中享受高爾夫球的樂趣。還可觀賞以漢拿山爲背景延伸的一望無際的草原和遼闊的大海,整個高爾夫球場都與大自然融爲一體。1995年曾在此舉行過選拔世界最高級高爾夫球手的“喬尼沃克.斯金斯高爾夫比賽”。

瑞山龍峴里磨崖如來三尊座佛像
 
忠清南道(瑞山市) ,
於1958年發掘的瑞山磨崖三尊佛像被列為84號國寶,是由伽倻山錄裡的大石頭所雕刻而成的。磨崖佛是由百濟的花崗岩所雕刻成的佛像,此尊佛像也是被發掘的磨崖佛中歷史最悠久和雕工最細緻的作品。由於佛像帶有一個明朗的笑容,所以人民也稱之為「百濟的微笑」,另一特點是佛像依陽光照射的角度不同,所觀看到的笑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雕刻的精巧細膩和其神秘色彩。

甲串墩臺
 
仁川(江華郡)
甲串墩是高麗於1232年~1270年將都城搬遷到江華島後,和蒙古發生戰爭時重要的戰略要地。這裡一共配置八門大砲,並以大砲為基準修建了小規模的炮樓。 在三國時代,江華被稱為甲比古次,而現今的甲串墩的名字也是當時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其由來為高麗時期蒙古軍侵略此地時,因最後沒有成功,所以當地便流傳著「如果把我們的士兵的鎧甲拿來填海,你們就可以越過來了。」的一句話。1977年時,在將過去的遺址進行保護重修後,現在對外開放觀光遊覽。現今甲串墩臺內的大砲,便是朝鮮時代用來禦敵的大砲。*面積-3,475㎡

世宗湖水公園
 
忠清南道() ,
世宗湖水公園為一山湖水公園的1.1倍大,是韓國最大的人工湖公園,亦為世宗市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湖水公園內設有散步道、戲水島、水上舞台島等設施,尤其是世湖橋與水上舞台島最有名。毎到週末,便會有許多家庭、情侶一同前往,度過愉快的假日。而在此也常會舉行許多公演與慶典等文化活動。另外,附近也有以國立世宗圖書館以及音樂噴泉而知名的防築川,可以排入行程中一同前往,讓旅途更加精采。

AZALEA SPA韓醫院
 
江原道(高城郡) ,
AZALEA SPA韓醫院為一間以東洋哲學韓醫學與SPA接軌的新概念醫療中心。透過開發韓方治療、體質入浴SPA、四象體質分析、健康診療等多樣的韓方醫療服務,提供為客人量身訂做、高品質的高級韓方醫療服務。不僅照顧到您的身體,甚至心靈健康、內在美也樣樣為客人提供高品質的一所診療中心。與韓醫學和SPA結合的“溫泉韓方治療”,不僅致力於對外國人的體質作韓方精華液、煎藥、韓方入浴劑等產品開發,在開創性商品開發、多樣的療程的醫療觀光皆受到認可的優質醫療中心。

互動藝術博物館(인터렉티브아트뮤지엄)
 
京畿道(加平郡) ,
* 藝術與尖端科學的邂逅,既神奇又令人感動的五感體驗 * 在療癒與休息的城市──加平郡,韓國第一座互動藝術博物館於此開館。館內的美術品請到韓國知名藝術家一同參與,結合藝術與尖端科學,讓原本多少令人覺得有距離的美術品,變為各種新奇又夢幻的體驗。在這個新型態的展示空間,運用錯視效果與多媒體技術,讓遊客成為作品的一環,親身體驗與美術品互動的樂趣。

乙支展望臺
 
江原道(楊口郡) ,
乙支展望臺位在楊口東北方27公里處,距離軍事分界線以南1公里的加七峰稜線上。1987年12月12日全經聯會長團訪問陸軍第1862部隊,提議建立安保教育館,並於隔年1988年5月31日提供部隊1億2,500萬韓元資金,乙支展望臺於焉誕生。在海拔高1,049m的此處,能將金剛山毘盧峰等內金剛景致一覽無遺,是現在位於最前方的安保旅遊景點,每年造訪遊客超過10萬人,對安保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展望臺為高10m,建坪98坪的水泥建築,原本僅能利用長7km的軍事作戰道路前往,隨著楊口郡道路鋪設工程的峻工,自1998年2月起,開放遊客當天進出。

珍島大橋
 
全羅南道(珍島郡) ,
珍島郡郡內面鹿津與海南郡門內面鶴洞之間長484m、寬11.7m的國道18號線全國唯一雙胞胎斜張橋於1984年10月18日竣工,為備受矚目的旅遊景點。2005年12月15日第2珍島大橋開通,日落與夜景十分美麗,而橋下的鳴梁海峽水勢亦十分壯觀。鳴梁海峽是因李忠武公的3大海戰之一鳴梁大捷地而廣為人知的西海要道,海南與珍島間形成狹長海峽,海洋寬度約為漢江寬294m左右。1984年因珍島大橋的開通而變成韓半島最南端的珍島成為每年包含外國旅客在內約有260萬餘名旅客造訪的國際級旅遊景點。珍島大橋是前往擁有美麗景色與無數文化藝術棲息的故鄉─珍島第一個關門。

蔚州川前里刻石
 
蔚山廣域市(蔚州郡) ,
在岩石或是大峭壁、洞窟內壁面等,用刻畫、油漆等技法繪畫事物或符號而成的圖畫稱為岩刻畫。 岩刻畫亦發現於舊石器時代後期的遺跡中,典型的事例主要發現於新石器與青銅器時代的遺跡中。岩刻畫大部分被解讀為豐饒、多產祭儀的產物。此岩石上半部包含面刻的鹿在內各種動物,以及線刻的各種幾何圖形,下半部有各種銘文與用細線刻畫出的人物與動物肖像等,備受矚目。上半部的菱形紋路、蹄形紋路、圓形紋路、鹿、魚、鳥、蛇、人臉像等為新石器時代歷經青銅器時代製作而成,反映當時的豐饒衣食。下半部的騎馬列隊、船隻航海圖、龍、馬、鹿、300餘字的銘文為三國與統一新羅時代人們所留下的,推測出新羅人們自三國時代以來將此地視為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