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站
 
慶尙南道(昌原市) ,
位於慶尚南道昌原的馬山站,可搭乘火車前往首爾、釜山(釜田站)、順天(木浦)等地,自2010年12月15日起,不需轉乘即可搭乘KTX直達首爾站,交通十分方便。

孫良源牧師殉教紀念館
 
全羅南道(麗水市) ,
孫良源牧師殉教紀念館位於全羅南道麗水市栗村面,其原稱為愛養院。愛養教會附設的愛養院曾是痲瘋病患者的療養院,而在愛養院愛養教會擔任神職的孫良源牧師曾發起了口號運動與信仰運動,並在1940拒絕參拜神社後,被拘禁於麗水警察局。之後,孫良源牧師於韓國戰爭時被北韓軍人所槍殺。於是為了紀念孫良源牧師,便在1994年3月27日設立孫良源牧師殉教紀念館。 紀念館的1樓的展示室中,展示了孫良源牧師的照片與遺物,以及基督教相關的照片、書法作品等。2樓的展示室則展示了孫良源牧師在獄中所寫的書信以及古書。

千里浦樹木園
 
忠清南道(泰安郡) ,
千里浦樹木園(園長趙延煥(音譯)位於忠清南道泰安半島邊緣的泰安郡所遠面,被稱做'藍眼睛韓國人'的故閔丙渴(美國原名: Carl Ferris Miller)傾注40多年精神、嘔心瀝血所創立的韓國第一代樹木園。1962年購地、1970年起正式開始栽種樹木,以教育、確保及保存樹種多樣性為目標,僅開放相關領域專家、後援會員等進入,直到2009年才對外開放部分園區。整體面積達17萬坪,內部栽種以枸骨、木蓮、冬柏樹、楓樹、木槿花等五個屬為中心的13,200多種韓國最多的植物資源。不曾鑽研植物的藍眼睛外國人故閔丙渴創始人沒有結婚,將其生家財產投入開墾荒地建造樹木園,其崇高的精神與哲學成為許多人的榜樣,不僅獲得山林領域的首面金塔產業勳章,還列名於森林的名譽殿堂。

李承晚別墅
 
江原道(高城郡) ,
江原道高城郡花津浦有三座知名政治家的別墅,分別為金日成別墅、李承晚別墅、李起鵬別墅。李承晚別墅為韓國第一代總統李承晚所居住過的地方,1954年建造完成後,於1961遭到廢棄,1997年7月由韓國陸軍復原重建,1999年開放作為展示館。 李承晚構造簡單,從別墅內往外望去,可以一眼看到蔥鬱的松林以及花津浦兩座湖水,是花津浦湖畔的別墅中,景觀最好的一座。在此看著窗外的風景,可以感受寧靜平穩的悠閒時光。

大關嶺雪花村
 
江原道(平昌郡)
黃柄山為白頭大幹群山之一,大關嶺雪花村是位於其山麓的小小農村。由於地處高地,山林佔村落土地面積達80%,因而成為韓國高冷地農業的起點,以及牧場蓬勃發展之處。此外,這裡也是滑雪的發祥地,以擁有江原道無形文化財第19號平昌黃柄山狩獵民俗、運動與文化而自傲。自2008年起,在山林廳的補助與平昌郡廳的管理下,雪花村山村生態體驗場正式開始營業。在此春季能欣賞到於殘雪中綻放的豬牙花、熊蔬、山薊菜,並可進行山菜體驗;夏季則有特戰司游擊體驗與鐵鍋煮山薊菜飯體驗;秋天能與家人一同騎驢、漫步散步路在林間野餐、製作植物圖鑑等;冬季則是玩雪橇、體驗各種冬季遊戲的大好機會。此外,這裡還有騎馬體驗、四輪自行車、平昌黃柄山狩獵民俗體驗與表演等,一年四季都有豐富的體驗活動,讓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在此休息與玩樂。

白頭大幹峽谷列車
 
慶尙北道(奉化郡) ,
往返於韓國中部內陸最美地區的白頭大幹峽谷列車(V-train),整個列車的外部是以縱橫在白頭大幹山 間的白虎為主題所設計的,V-train的首個字母「V」取自英文單詞vally,即峽谷之意。 列車的行駛區間包括汾川、陽院 、承富、鐵巖(27.7km)等地,最美麗的路段-汾川到承富之間,火車特別以30km的時速緩慢前進,以便讓乘客盡情地觀賞太白山的高山峻嶺。 如杜鵑花粉紅的開放型車廂裡可以感受到森林和峽谷俐落清新的大自然風情,除列車的天花板外,車體的其他部分均由玻璃建造,可擴大視野範圍,旅客還可以透過開放型窗戶直接呼吸列車外部的新鮮空氣。另外,列車的後半部觀景車廂和外觀,處處散發著美麗的異國風韻,有機會一定要來搭乘體驗。

濟州新羅飯店賭場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濟州新羅飯店賭場所在的濟州新羅飯店屬特級飯店,內有429間客房、6間餐廳及酒吧、7間宴會廳、室內外游泳池、男女三溫暖、健身房、保齡球館、撞球室、網球場、遊戲廣場、旅行社、汽車出租站、照相館、紀念品店、免稅店等。賭場爲傳統的西歐式風格,面積260坪,有輪盤、二十一點、百家樂、拉霸等各種遊戲,訪客可在歐洲風格的獨特氛圍中盡情享樂

松山聖地
 
忠清南道(唐津市) ,
「松山」位於忠清道最好的土地「內浦」的正中央,意指著松樹茂密的像許許多多的小山丘一樣。1821年8月21日韓國史上第一位神父,聖 金大建‧安德烈神父在此出生。一直到7歲以前,金神父都住在這裡。後來為了躲避己亥迫害,才隨著祖父金泰鉉遷移到龍仁的韓德洞(現風螺村)。「松山」被稱為聖地的原因不只有這樣,金大建神父的曾祖父金振侯(1814年殉教),曾祖母金韓賢(1816年殉教),父親金濟俊(1839年殉教),還有包含金大建神父(1846年殉教)在內,共4代的殉教者住在這個地方。金大建神父在風螺村裡,被挑選為神學生,並到澳門留學。1845年在上海金家港的教堂內,接受培雷歐主教的受封,成為神父,並在同年10月回到韓國。回到韓國後的金神父,就在龍仁一帶傳教。1846年9月,26歲的金神父以國家重大罪犯的罪名,在新龍山附近殉教。1984年5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韓國時,追封其為聖人。在松山聖地的松樹樹影下,有一個類似金神父銅像的紀念塔,而金神父的遺骸就在這座可以容納160個人的「靜思堂」裡。

西小門殉教聖地
 
首爾(中區) ,
西小門外十字路口廣場為朝鮮時代執行死刑之地,故西小門又名「屍口門」。過去主要透過西小門將漢陽都城內的屍體往城外搬運,而負責調查與關押犯人的義禁府也在附近,且有人來人往的市場,故常在此將犯人處刑,以警惕百姓不得犯罪或冒犯王權。 1984年於韓國天主教會發生名為「103位殉教聖人誕生」的在世界教會史上相當罕見的事件,由教宗親自為103位殉教者舉行封聖儀式。在103位殉教聖人當中,就有44位聖人在西小門外十字路口廣場的聖地殉教。而2014年由教宗親自主持的124位殉教者宣福禮中,亦有27位真福者在此犠牲。為悼念這44位聖人與27位真福者,特別建立了殉教者顯揚塔,至今造訪此處於塔前追悼的聖地巡禮者仍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