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站
 
慶尙南道(昌原市) ,
位於慶尚南道昌原的馬山站,可搭乘火車前往首爾、釜山(釜田站)、順天(木浦)等地,自2010年12月15日起,不需轉乘即可搭乘KTX直達首爾站,交通十分方便。

三陟海洋鐵路自行車
 
江原道(三陟市)
與黑松、奇岩怪石相伴的韓國唯一一處海洋鐵路自行車-三陟海洋鐵路自行車。在此可欣賞美麗的風景,延著東海海岸線5.4km的路線,ㄧ路上除了自然風光還可以欣賞隧道燈光秀等,為訪客帶來神秘不可預測的旅行。不論是家人、朋友、戀人一起來訪,都能帶來最特別又美好的回憶。來到三陟ㄧ定不能錯過。(務必事先於網路購票)

智異山國立公園
 
慶尙南道(咸陽郡) ,
智異山國立公園於1967年12月29日被指定國立公園,為韓國第一個成立的國立公園。智異山國立公園橫跨3道(慶尚南道、全羅南道、全羅北道)、1市、4郡、15邑•面,面積高達483.022㎢,是現在韓國22個國立公園中面積最大的山岳型國立公園。智異山慶南地區有雙溪寺、大院寺、內院寺、法溪寺、七佛寺、實相寺等山寺。瀑布、溪谷等自然資源亦相當豐富,尤其是咸陽地區的七仙溪谷、韓信溪谷尤其著名。

東江照片博物館
 
江原道(寧越郡)
東江照片博物館為韓國最早成立的公立照片博物館,在2005年7月開館。博物館為一地下1樓至地上2樓規模的建築物,以1間常設展示館及2間企劃展示館構成共3個空間的展示館,另設戶外畫廊及講堂。博物館藏有從2002年開始每年開辦的東江攝影節所參予的攝影師和榮獲“東江攝影獎”的作品,以及其他捐贈的作品。為展示寧越清新、乾淨的自然環境與文化遺產下的攝影作品。此外,館內收藏寧越地區的住民所捐贈的照片等約800餘件,以及130件的古董相機。※ 博物館諮詢電話:+82-33-375-4554(韓) / +82-33-1330(中英日)

道洞藥水池
 
慶尙北道(鬱陵郡) ,
道洞藥水含有鐵、鎂、鹽素、碳酸等成分,因對貧血、生理障礙、風濕性患者及濕疹等皮膚疾病有治療的功效而廣為人知。 據說這裡是以前和倭寇交戰過的將軍死後,其盔甲在這附近掩埋腐化後流出的鐵水所形成,用藥水和米飯一起攪和後會呈現藍色。

麗水忠愍祠
 
全羅南道(麗水市) ,
奉祀忠武公李舜臣的忠愍祠(史跡第381號)位於馬來山(385.2m)山麓,是宣祖34年(1601)體察使李恒福(1556~1618)於壬辰倭亂結束後,領受王命體察民心所向,命統制使李時言(?~1624)建設而成。1919年日據時期被強制拆除後,1947年以2間房屋延續祠堂命脈,最後在地區居民的努力下重建,並於1993年6月1日被列為史跡第381號。 * 忠愍祠下馬碑 忠愍祠入口設有一座高1.4m、寬42cm、厚10cm的小石碑,上書「下馬碑」三字。下馬碑主要設於宮闕、宗廟、文廟、聖賢誕生地或墓地前,以表示對君王或聖賢的尊敬之意。而立在忠愍祠前的下馬碑,也正顯示了此處的重要性。此碑原本位於東山洞石長丞旁,距忠愍祠100m處,後因開設右轉專用道而被遷移至現址。

居昌搜勝臺
 
慶尙南道(居昌郡) ,
搜勝臺位於慶尚南道居昌面渭川面黃山里黃山村前的龜淵洞,三國時代時是新羅與百濟的國界,朝鮮時代隸屬於安義縣,日據時期因行政區改制而編入居昌郡,直至今日。搜勝臺原為三國時代百濟使臣出使新羅時送別的地方,因擔心再也回不來,故過去稱為愁送臺。另一解帶有佛教意涵,"愁送"也可比喻為"能讓人送走憂愁的勝景"。朝鮮中宗時代,樂水愼權先生隱居於此,建立龜淵書堂培養學生,此處地形像烏龜,稱為岩龜臺,地區則稱為龜淵洞。現今的名字是1543年退溪李滉先生來到安義縣三洞遊覽,留宿在馬利面迎勝里時,因為政務繁忙法能親自訪問,但在聽聞地名由來後,認為此名不妥,便寫了一首四律詩,希望能讓此臺改名為同音的"搜勝臺",能使更多人前來見識美景,樂水慎權先生便把此名刻於臺面上。境內有龜淵書院、祠宇、內三門、觀水樓、典祠廳、樂水亭、涵養齊、旌閭、山高水長碑、遺蹟碑及岩龜臺等由居昌慎氏後世與當地士紳們共同管理,此地的松樹林、山泉與山石形成絕妙美景,另有jago庵與皐蘭草等稀有植物。

蔚州川前里刻石
 
蔚山廣域市(蔚州郡) ,
在岩石或是大峭壁、洞窟內壁面等,用刻畫、油漆等技法繪畫事物或符號而成的圖畫稱為岩刻畫。 岩刻畫亦發現於舊石器時代後期的遺跡中,典型的事例主要發現於新石器與青銅器時代的遺跡中。岩刻畫大部分被解讀為豐饒、多產祭儀的產物。此岩石上半部包含面刻的鹿在內各種動物,以及線刻的各種幾何圖形,下半部有各種銘文與用細線刻畫出的人物與動物肖像等,備受矚目。上半部的菱形紋路、蹄形紋路、圓形紋路、鹿、魚、鳥、蛇、人臉像等為新石器時代歷經青銅器時代製作而成,反映當時的豐饒衣食。下半部的騎馬列隊、船隻航海圖、龍、馬、鹿、300餘字的銘文為三國與統一新羅時代人們所留下的,推測出新羅人們自三國時代以來將此地視為聖地。  

昇日橋
 
江原道(鐵原郡) ,
昇日橋所在地區原為北韓所有,最初由北韓開始修築橋樑,於韓戰時停工。休戰後,此地為韓國所有,由韓國完成後續工程。之後於2002年5月31日被指定為登錄文化財第26號。

土末觀光區
 
全羅南道(海南郡) ,
韓半島的最南端為松湖里葛頭村,在北緯34度17分38秒的獅子峰上的觀景臺所眺望到的多島海景觀可謂景中之景。天氣晴朗時,遠方的濟州道漢拏山猶如近在咫尺,與甫吉島等南海各島融合成完美景觀。在觀景臺下方,延伸至海上的獅子峰尾端設置了說明這裡是國土最底端的「土末碑」。從入口停車場至觀景臺步行約需20分鐘,從觀景臺至土末塔步行約需15分鐘,繞行一周則約需2個小時。周邊有松湖海水浴場、達摩山、頭輪山道立公園、右水營觀光區等景點。土末村為韓半島最南端,指北緯34度17分21秒的海南郡松旨面葛頭山獅子峰邊端。土末村葛頭山山頂為火炬模樣,設有觀景臺,從觀景臺可看見廣闊的大海風光。前往土末村觀景臺有三個方法,最簡單的方法為搭乘單軌鐵路列車前往。第二個方法為從單軌鐵路列車入口處步行前往,最後是以車輛移動至葛頭山山腰上的停車場後,再步行前往土末山頂。土末觀景臺為韓半島中唯一能夠欣賞到日出與日落的場所,站在觀景臺上可一眼望盡多島海美景。從土末村石碑可了解土末村為韓半島最南端的象徵意義與掛在土末觀景臺牆上的土末周邊觀光景點等的相關內容。土末村觀景臺共有九層樓,可搭乘電梯輕鬆上樓,但下樓時不妨利用樓梯。在樓梯間的牆上展示了海南的觀光景點與各種資訊,觀景臺處處皆設有溫馨的沙發休息處。來到這裡,除了土末觀景臺之外,不妨前往土末碑所在處遊覽,因此建議遊客預留寬裕時間並攜帶充足的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