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博物館
 
京畿道(楊州市)
照明館設立於2004年,2005年被登記為(第05-博-05號)韓國唯一的照明博物館。並設有以下設立宗旨。 ▪ 復原逐漸消失的照明文化 ▪ 展示光的過去、現在、未來,重新審視人類的照明文化 ▪ 創造出具未來發展性的融合性照明文化 ▪ 創立自然與人類共生發展的健康光文化

文殊足球場
 
慶尙南道() ,
可容納約43,000名觀眾的蔚山文殊足球場,曾舉辦過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2002 FIFA WORLD CUP KOREA/JAPAN)。賽場共有87%的部份有頂棚遮蓋著,賽場內還有乒乓球場、健身房、保齡球場等體育設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球場以改造、綠化環境為目的,於賽場周邊設有自然公園,也是一大特徵。在東側的出口處有800米長的”綠色步道”、四週的竹林、人工瀑布等提供市民良好的休閒空間。烏山世界盃賽場同時也是韓國職業足球隊蔚山現代老虎隊的主場地。

三陟溫泉
 
江原道(三陟市)
三陟溫泉位於以蔚藍東海與神秘洞窟而聞名的三陟,為促進健康的醶性溫泉之旅遊休養地。擁有多樣溫泉浴的三陟溫泉可謂江原道東海南部地區水質最佳,且規模最大的溫泉,再加上寬闊的停車空間、綜合休閒渡假村、海岸兜風路線、往返首爾寬廣又便利的四線道路,讓這裡成為泡湯的不二選擇。另外,以「親切、乾淨、服務」為口號的三陟溫泉,致力於讓遊客獲得放鬆、愉悅,以及最充分的休息。

稷田谷溪谷
 
全羅南道(求禮郡) ,
稷田谷是位於智異山老姑壇和般若峰之間的山谷。山谷因秋天裏紅豔似血的楓葉而得名,是智異山10景之一。山谷雖因楓葉而聞名,但這裏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麗--春天躑躅遍地,夏天叢林蒼鬱;秋天的紅楓則可被看作稱爲韓國的化身。到了冬天,白雪覆蓋整個山頭,非常壯觀。智異山最大的寺廟燕榖寺就位於山谷的入口處,那裏還有不少其他國寶級文化遺産。由售票處至匹亞谷山莊的山路長6公里,沿線風景非常漂亮。山谷的山路較平穩,易行走。而山谷最美的景色要算入口至三紅的這一段。所謂三紅就是指山紅、水紅、人紅。每年,山谷裏都舉辦楓葉節,開展賞紅葉、買特産、拍紀念照的活動。

麗水忠愍祠
 
全羅南道(麗水市) ,
奉祀忠武公李舜臣的忠愍祠(史跡第381號)位於馬來山(385.2m)山麓,是宣祖34年(1601)體察使李恒福(1556~1618)於壬辰倭亂結束後,領受王命體察民心所向,命統制使李時言(?~1624)建設而成。1919年日據時期被強制拆除後,1947年以2間房屋延續祠堂命脈,最後在地區居民的努力下重建,並於1993年6月1日被列為史跡第381號。 * 忠愍祠下馬碑 忠愍祠入口設有一座高1.4m、寬42cm、厚10cm的小石碑,上書「下馬碑」三字。下馬碑主要設於宮闕、宗廟、文廟、聖賢誕生地或墓地前,以表示對君王或聖賢的尊敬之意。而立在忠愍祠前的下馬碑,也正顯示了此處的重要性。此碑原本位於東山洞石長丞旁,距忠愍祠100m處,後因開設右轉專用道而被遷移至現址。

金堤碧骨堤
 
全羅北道(金堤市) ,
具有330年歷史的史蹟第111號碧骨堤建於百濟時代,為韓國最大的古代水庫,留有為了正確調節農業用水所設置的巨大水閘遺跡。水閘寬4.2m,這裡所使用的石柱高5.5m,單一個的重量就達約8t。古代農業與政治、土木建築史與理工學、地域學等,碧骨堤內包含許多等待解開的疑問。透過碧骨堤,可以證明古代發達的高超土木技術。

文武大王水中陵[大王岩]
 
慶尙北道(慶州市) ,
從慶州到奉吉里海水浴場的車程約50多分鐘,便可看到東海。眺望東海蔚藍的海水,可以看見離海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而美麗的石島。這個小石島是統一了三國後的新羅(BC57-AD935)第30代王文武大王(AD661-681)在海裡的墳墓。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這個水中陵是按照文武大王的遺言興建的。大王希望死後能變成海裡的龍以對抗日本海盜,保衛祖國。他的後代按照大王的遺願,於大王死後在慶州附近奉吉里海邊的小石島上舉行了葬禮。首先在周長200米的石島中央挖出一個東西南北交叉成十字形狀的湖,然後在水深2米處放置一塊高3.6米、寬2.85米、厚0.9米的石頭,石頭下安放遺骨。目前學者對安放的是骨灰還是遺骸尚有爭論。爲使變成龍的大王能夠在感恩寺中休息,建造了水道。在感恩寺中也發現了水道的痕跡。到了秋天,從慶州到文武大王水中陵所在的奉吉海水浴場的道路就成爲絕景。

龍珠寺
 
京畿道(華城市)
距離隆健陵1.7km左右的地方有一座被樹林圍繞的龍珠寺。行政區域上屬於台安邑松山里,但實際上是坐落在隆健陵旁的華山後方東側山麓。這裡原是廉居和尙在新羅文聖王16年(854)時所創建的葛陽寺,在高麗光宗21年(970)舉辦了韓國最早的水陸法會,是個相當有名的寺院,但丙子胡亂時受到燒毀後閉寺。直到正祖將父親思悼世子陵墓移到華山後才又重整為宮中的院剎,相傳落成式那天晚上,正祖夢見一隻龍咬著如意珠升天,因此將此叫做龍珠寺。正祖重建龍珠寺時,下令將父母恩重經刻在木板上加以保存,並請來當時最優秀的畫家金弘道進行美化。除了這50多塊木版之外,在大雄殿旁的草地也豎立著刻有父母恩重經的塔碑。大雄殿的後佛幀畫更是在金弘道的指揮下所完成的作品。正祖在大雄殿前所種下的黃楊樹,如今樹齡已經超過200年了,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264號。梵鐘閣的銅鐘也與上院寺銅鐘、國立慶州博物館的聖德大王神鐘等一樣有名,亦被指定為國寶第120號。* 主要文化財1) 龍珠寺梵鐘(國寶第120號)2) 黃楊樹(天然紀念物第264號)3) 金銅香爐(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1號)4) 青銅香爐(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2號)5) 上樑文(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3號)6) 典籍手寫本(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4號)7) 屏風(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5號)8) 大雄殿後佛幀畫(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6號)9) 佛說父母恩重經板(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