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邑內無論從哪個方向遠望都顯眼可見的馬耳山,隨四季不同而有四個不同的別名。春天穿過雲霧的兩座高峰就像雙帆船,於是稱帆杆峰;夏天樹木蔭鬱茂盛如同龍角,所以叫龍角峰;秋天滿山楓紅貌似馬耳,被稱為馬耳峰;冬天不積雪,看起來就像是沾了墨的毛筆,所以又叫做文筆峰。馬耳山登山道分為南上北下兩路線。一為從南方有名的馬耳山塔寺路線,另一個則是從北方下山的路線。朝鮮時代太祖從任實郡聖壽山回程路上奉上百日祈禱的銀水寺,以及再強的風都吹不倒的80餘座石塔的塔寺。馬耳山為小白山脈與蘆嶺山脈的分界線,如同馬耳寬廣延展的兩座山峰也是蟬津江與錦江的分水嶺。聳立於東邊的雄馬耳峰海拔667m,西邊的母馬耳峰高海拔673m。馬耳山整體由石頭組成,灌木、針葉樹與闊葉樹等生長茂密,山內有華巖窟、塔群與金塘寺等。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兩座山峰間南邊的溪谷處,有著石頭堆砌而成的數十座塔寺。馬耳山以結合遊戲與休憩的旅遊登山路線聞名。入口3km的入口處有一整排的櫻花隧道,每年櫻花盛開的4月中旬,鎮安郡於南部停車場舉辦櫻花慶典活動。主要活動內容有郡民歌唱大會、左道農樂公演、櫻花祭慶典、鄉土特產品展示販賣場等,是郡民同樂的慶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