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康津郡)

朝鮮時代地方軍事組織全羅兵營城位於全羅南道康津郡兵營面城東里,在壬辰倭亂與丁酉再亂時擔當西南部地區軍事本部的重要角色。全羅兵營城是建築於朝鮮太宗17年(1417)長1,060m左右的平地城,目前保存下來的有城壁地基的下半部,以及城郭設施部份的屍軀門3個、龍城7個、建築地基、礎石與25個碑石(面事務所內),是韓國南海岸地區兵營中保存狀態最為完整的。朝鮮孝宗7年(1656)至顯宗4年(1663)間,荷蘭船員Hamel因漂流至此地滯留歸國後撰寫了’Hamel漂流紀',內部詳細記載了韓國當時的政治、文化與風俗。


忠清南道(禮山郡)

參觀禮山的華岩寺可以感受到秋史金正喜先生的魅力。朝鮮後期代表文人秋史,出生於禮山,距華岩寺不遠的地方,建有秋史古宅及其生出的家,房屋風格古色古香,別具一格。 位於海拔較低的烏石山上的華岩寺,是一座與秋史有著很深淵源的寺廟。因為這座寺廟是金正喜先生的曾祖父金漢荩所重建。作為英祖驸馬的金漢荩,與英祖的二女兒,莊祖的妹妹和順翁主結婚,死後二人合葬於龍山腳下的鹦鹉峰,將生前與這座寺廟的因緣,一直延續下去。 現在的華岩寺,即便近看,也因其入口處擠滿了整潔乾淨的寮舍而失去了原有的寺廟感覺。古色古香而又歷史悠久的寮舍,彰顯了秋史的風採,且隨處可見秋史的遺物。 最近比丘尼高僧在此修道,更為這個位於市郊的古寺帶來一份安詳。建議熱愛秋史的朋友,不妨來訪一次。 * 歷史 關於這座寺廟的由來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考證的是在三國時代,便有了此寺。在寺廟的後方,有屏風岩,相傳古寺曾在屏風岩的下方。隨時間的流逝,寺廟漸漸消失,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塔,後挪移到現在的位置。 關於華岩寺的歷史文獻幾乎沒有,因此具體緣由不得而知。但目前在遺物展示館所藏的<華岩寺重修記>中,有關於寺廟的記錄,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此重建記記述了1848年(憲宗14)金命喜(1788~?)建寺,在金相喜使用後曹錫臣重建。金命喜是著名的書法家及碑銘研究家,乃秋史金正喜的弟弟,滿腹經綸,學術略有建樹。根據這部文獻,雖然不知此寺廟最初是何時修建的,但在1752年慶州人金漢荩(1720~1758)為管理其父金興慶(1667~1750)的廟宇,將其重建。在華岩寺西北部約20m處,有一塊近100余坪的腹地,據廟中僧侶所言,是華岩寺的原址。 原來寺廟建於屏風岩之前,閉寺後僅剩下一塔,在和順翁主與月城尉金漢荩重建後,英祖給其命名為華岩寺。即在英祖壬申年,其驸馬月城尉金漢荩將寺廟重建。雖然名字是英祖賜予的,但牌匾則是月城尉親筆寫的。 月城尉在重建此寺的95年後,憲宗丙午年,寺廟再次受到損壞,以致僧侶無法寄居,於是金秋史一家再次出資重建,便有了現在我們所見的華岩寺。


全羅南道(莞島郡)

在莞島客輪站可搭乘多條路線前往其他地區。


忠淸北道()

*可以進行傳統陶藝和農耕體驗的燕岐金沙釜谷村* 金沙釜谷村有很多燒製陶器的瓷窯址,故此地也被稱為陶瓷村。這裡有着優良的泥土、水、樹木和地形,所以能製造出上等的陶瓷,而根據《世宗實錄》的記載,在此出產的粉青瓷器和白瓷還曾經進奉宮中。清淨的空氣與純淨的水以及秀麗的山勢,就像是屏風一般圍繞著整個村莊,村民為了要延續瓷器之鄉的盛名,特地為遊客準備了傳統陶藝體驗;而隨著季節變換,遊客也可以體驗不同的農村面貌,甚至還能享受到另人通體舒暢的硫磺溫泉。 *金沙釜谷村的歷史* 金沙里自古以來就是出產粉青瓷和白瓷的,今日的村莊四處都還留着當年燒製陶瓷的瓷窯遺蹟,在在證明這裡的確是傳統陶瓷工藝的故鄉。另外,在金沙里一帶的水庫周邊曾有一座礦產豐富的金礦,附近山上山下又有很多淘金採沙的沙器所,故這一帶得名金沙里。


全羅南道(珍島郡)

位於韓半島最南端的〈細方夕陽展望臺〉是可看到韓國最美日落的地方。站在此展望臺所眺望到大大小小島嶼散佈的多島海景觀與太陽融合的日落景色十分夢幻。太陽西下時潮水漸退,往島嶼與島嶼之間沉落下去的落日將藍天渲染成紅色,十分美麗。 特別是從智山面加峙里到加鶴里的珍島西部海岸道路被列入『韓國美麗道路100選』名單中,此海岸道路是可一眼眺望多島海美麗島嶼群的韓國最佳多島海觀景道路。


仁川(江華郡)

江華殷巖自然史博物館裡展示世界各國的稀有貝類、昆蟲(蝴蝶)類、鳥類、動物類、化石類,以及活體爬蟲類和可愛動物等。


忠清南道(天安市)

柳寬順烈士出生於1902年竝川面龍頭里。在梨花學堂就學時,逢3.1獨立萬歲運動歸鄉,之後在1919年4月1日(陰曆3月1日)掀起A-u-ne萬歲運動,被收押到公州監獄。1919年8月移監至西大門刑務所,經過當時日據時代政府的嚴行拷打後,於1920年10月12日在獄中殉國。為了宣揚烈士的愛國精神給後代,於1969年建立了追慕閣,從1972年開始,每年的10月12日皆在這裡進行柳寬順烈士追慕儀式。 週邊還有起事當天為了告知民眾所設的烽火址和烽火塔,烈士的出生地和所去過的梅峰教會等。此外,每年2月底的烽火祭活動和每年的殉國日(9月28日)皆在這裡舉行追慕儀式。 [ 柳寬順烈士生家 ] 史蹟第230號(1991年12月30日) [ 烽火址 ] 史蹟第230號(1977年10月12日) [ 追慕閣 ] 道紀念物第58號(1972年10月14日)


忠清南道(保寧市)


全羅北道(益山市)

新羅景德王(742∼765)時期興建的寺廟,包含代表性建築普光殿在內總共有6個建築物。其中被指定為寶物第825號的崇林寺普光殿內部有毘盧遮那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三尊佛,以及供奉佛像上壇後面掛著的佛教繪畫後佛幀畫。進入崇林寺入口路上有不知名的樹木及鳥叫聲,見到浸濡小道的小溪谷,還沒進到寺廟內就馬上能感覺到身心被淨化了。


全羅南道(寶城郡)